王维最具禅意的一首诗,其中十字犹如神来之笔,读懂人生豁然开朗

文化   2024-11-04 10:09   河南  

《終南别業》

·王維

中歲頗好hào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徃,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㸔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注释

1.中歲:中年。

中岁历三台,旬月典邦政。——南朝 齐·谢朓·《赋贫民田》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明·吴承恩·《斋居》诗之一

2.頗:甚;很。

商为外戚重臣辅政,推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王商传》

太祖之破袁术,仁所斩获颇多。——《三国志·魏志·曹仁传》

宋江见说这段情由,颇觉凄惨。——《水浒传》第九八回

2.好(hào):喜爱;爱好。

人道恶盈而好谦。——《易·谦》

喜生于好,怒生于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少时家贫,好读书。——《史记·陈丞相世家》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4.道:这里指佛教。

5.家:安家。

6.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南山:即终南山。陲:边缘,旁边,边境。

7.胜事:美好的事情。

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常爱此中多胜事,新诗他日伫开缄。——唐·刘长卿·《送孙逸归庐山》诗

世间胜事谁能识,兵戈老尽丹青客。——清·吴伟业·《观王石谷山水图》诗

8.值(zhí):遇到。

明见无值。——《庄子·知北游》

早值宇文使君,吾等岂从逆乱。——《周书·文帝纪上》

下官史可法……自崇祯辛未,叨中进士,便值中原多故,内为曹郎,外作监司,扬历十年,不曾一日安枕。——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

9.叟:叟(sǒu),老翁。

10.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作品赏析

此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

首联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一个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尾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写作者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也是无心的偶然。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因为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因为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古诗词文欣赏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