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家长别把孩子的话太“当真”

教育   2024-11-13 20:02   河北  
   
作者:凌想
来源: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01
我在咨询中发现,很多时候,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父母都太实诚了,太把孩子的话当真了。

结果,家长的本意是好的,却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比如,读高中的孩子说不想上学了,每周开始零零碎碎地请假。一开始请半天假,慢慢地请一天、两天假。

看着孩子这种状态,父母确实很煎熬,每天早上都会揪着心,小心翼翼,察言观色,不知道孩子今天会不会又要请假。

有的父母受不了这种煎熬,情绪上来了就会对孩子说:

“你要打算上学,咱就好好上。你要是不想上学,与其这么三天打鱼两晒网,干脆就别上学了,我们也能接受。反正你也初中毕业了,去学个技术能养活自己,也是可以的。”

父母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已经很不错了。这意味着父母自己做了大量的心理建设,说服自己接受这个现实,还积极地给孩子想出路。算是比较开明的父母了。

但是,这里面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太把孩子的话当真了,太从现实层面考虑问题了。

02

什么叫太把孩子的话当真?

不是说我们不应该相信孩子的话,而是太实诚了,

——完全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孩子说的话。

——完全从现实层面来考虑孩子说的话。

孩子说不想上学,父母就认为他真的不想上学了,就开始积极为孩子谋划出路了。

但其实,孩子说不想上学,并不是他真的一点也不想上学,这里面有很多情绪的发泄,或者说,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他其实在表达:

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我坚持不下去了。

孩子零零碎碎地请假,家长就觉得,这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什么意义呢?这么耗着,大家都难受。你要是不想上学,干脆我就给你办休学手续,就别去上学了。

在家长眼里,只有好好上学和不上学两个选择,没有中间状态,没有其余选择。

但是,我们从积极的角度看,孩子即使嚷嚷着不想去上学,即使总是请假,但他还是在想办法去学校,他还没有放弃努力。

但是家长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只看到了请假,就开始谋划出路。

这实际上把孩子的劲给泄了。

孩子还没说放弃呢,家长就先放弃了。

有的孩子本来还在纠结挣扎,被家长这么一拉,顺势就退回到家里。

你以为退回家里孩子就舒服了?你以为给孩子换个赛道就解决问题了?

不是的。

他内心的纠结挣扎、迷茫、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依然存在,这些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在他心中翻腾,让他无法走出家门,无法融入新的环境。

心理现实没有变,外在的现实再怎么变,也是治标不治本。

也有的家长说,我不给他泄劲,我也各种鼓励他,但没用啊。

是的,很多家长也不是一上来就给孩子泄劲,在这之前,也是各种鼓励、做思想工作。

但问题在于,家长的鼓励往往是在头脑层面,是各种道理、劝说,没有触及真正的问题。

厌学问题的关键是在关系层面,在感受层面。

而不是在现实层面、头脑层面。

我们不能只顾在现实层面解决问题,而是要学习在心理层面化解问题。

03

那我们要怎么做?

思路是:我们要练习着从感受层面、关系层面看问题。

1. 有时候,我们要把孩子的吐槽、发泄看作一种情绪的表达,看作一个象征、一个隐喻。

我们不能只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而是要去体会他说这些话背后的情绪,他到底在表达什么?在渴望什么?

比如孩子说:活着真没意思,死了算了。

家长一听就吓坏了:这还了得,孩子不想活了,我可不能刺激他了。于是不敢再提上学的事,手机也不敢再收了,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

这些都是在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孩子,在现实层面处理问题。

也许,当孩子说不想活了,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他的真实想法,但更多的是他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在表达自己的痛苦、无望和困顿——这种困境看起来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也许死了才是解脱。

所以,孩子口中的死,也许只是他无奈之下的解决办法,是他内心困顿的一种极致表达。

如果能看到这一层,我们就多少能体会到他的感受,理解他的需求。

我们就知道,孩子看起来风平浪静,但他的内心世界很荒芜、很艰难,他快撑不下去了,他在用这样的方式呼救。

我们就可以试着走近孩子,去看看:他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这些年,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个困境中的?他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和处理当下的境遇?

当我们和孩子一点点看到这些,看到模式、看到关系、看到需求,这个“死结”就松动了。

04

2. 给到孩子纠结挣扎的空间,让子弹飞一会儿。
父母不要急着在行为层面帮孩子做决定,把他往前推或者往后拽。

而是给到孩子一个空间,在这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待一待,允许他去纠结、挣扎、努力、懈怠、沉浮。

孩子可能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会各种感觉,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有力量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也是孩子寻找自己、确认自己的一个过程。

父母要做的,就是陪孩子一起经历这个过程,为他保驾护航。

比如,真正“看见”孩子,给到他心理上的支持,引导他看到自己的资源,在他需要的时候,拉一把,扶一程。

当然,也需要有规则上的限制。

这个过程,只要孩子没有明确、坚决地提出不上学,家长就别主动提出让孩子休学。

缓一缓,别急着替孩子做决定,让子弹飞一会儿。

有的家长可以接纳孩子不上学,但很难接纳孩子在上学和不上学之间这个纠结、挣扎、起伏的状态。

这说明,家长可能耐受不了巨大的焦虑,不允许事情的走向不明朗——不管是好是坏,总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心里才算踏实。总想着做点什么,才能摆脱无力感。

但有时候,我们就是需要让子弹飞一会儿,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卡在那里,允许他尝试自我调节,允许他明晰自己的路径。

这种允许,很考验父母的功力,也是孩子当下最需要的接纳和支持。

05

总结一下,

当孩子说不想去上学,这里面往往混杂着很多现实原因和心理原因。

这时候,如果家长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就会想各种办法在现实层面解决问题——多数情况下不太管用。

也许暂时看上去问题消失了,但内在的问题依然存在,往往会以其他形式出现。

所以,家长要学会听到孩子深层的表达,看到其中的情绪问题、关系问题、模式问题。

往往当这些问题疏通了,在现实层面也会看到更多可能性。

PS. 孩子不上学的原因很多,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如果孩子真的在现实中遇到问题,那确实需要家长出手尽量帮到孩子。这个毋庸置疑。

但我们需要看到,现实问题的背后,往往还有着心理层面的原因,而且还占很大比重。这篇文章就是侧重这个角度来写的。

作者: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专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著有《好妈妈都懂的心理学》。微信公众号:凌想亲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END

往期精选


  1. 不要过度共情你的孩子

  2. 青春期孩子动不动说想死,家长该怎么接招?

  3. 共情时,常说这些话,更容易养出一个高情商孩子

  4. 吼孩子可以,但别吼这几句话

父母课堂

父母成长一小步

孩子提升一大步

时代在变,父母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不已,立即关注就对了!



2024年愿你很努力也有好运气
你也“在看”吗

父母课堂
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父母课堂,为0-18岁孩子父母提供线上社群、线下社区的家庭教育成长路径,伴您成为卓越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