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男孩手机成瘾全过程曝光:养废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教育   2024-09-15 19:46   河北  

作者:禾苗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

教育孩子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玩手机!
面对网络成瘾的孩子,父母焦虑却无计可施。
怎么才能把孩子从手机中拉回来?
今天,分享一位妈妈帮13岁儿子成功戒掉网瘾的经历。

01

手机,就是他的命!
“你给我滚!”
“你怎么不去死啊!”
“你再逼我我就去跳楼!”
回想儿子沉迷手机的那段日子,真的苦不堪言。
手机,把他的魂都给勾走了。
有天晚上,我把他的手机拿走,不让他打游戏。
他就像疯了一样,对我拳打脚踢,砸东西,嘴里骂骂咧咧。
我没法控制住情绪,也砸回去打回去。
家里,满地狼藉。
我的胳膊、腿上,到处都是淤青,手指还流血了。
儿子看都没看一眼,拿了手机,就把自己锁在了卧室里。
丈夫回到家,也埋怨我不会教育孩子,把儿子养废了。
我自认为做得够好了,对手机我一直严防死守。
上初中后,儿子几次要我买手机,都被我强势压下来。
需要在手机上完成的作业,我全程盯着,写完我就把手机收回来。
在我的严密监督下,现实狠狠打脸。
初二上学期,儿子每周花10块钱,从同学那里租手机。
每天偷偷玩,到凌晨两三点。
有次被我撞了个正着,我一下失去理智,甩了他一巴掌。
儿子当时捂着脸,瞪着我吼:“你凭什么打我!凭什么进我房间!”
第二天,儿子开始跟我冷战,一个礼拜不说一句话。
更彻底摆烂。
不写作业,去学校就趴桌上睡觉,考试不及格。
在家也不避着我,整天捧着手机,说他就摔门、甚至动手。
为什么我做了这么多努力,孩子还是被手机毁掉了?
带着这个困惑,我开始找答案,发现一开始我就做错了……

02

一切都是手机的错…吗?
我了解到一个词,叫——手机“兴奋剂效应”。
也就是说,手机本身就会像毒品一样让人迅速上瘾。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
他们大脑发育不成熟,多巴胺分泌旺盛,更容易沉迷其中。
我越禁止,手机对孩子的诱惑更大。
而且不同性格的孩子,成瘾程度也会不同。
有研究发现:
好胜心强、自尊心低、压力大的孩子,更容易上瘾。
细细想来,儿子沉迷手机并不意外。
儿子本身好胜心就强,小学一直是班上前几名。
升入重点中学,学习任务重,难度加大,他越学越吃力。
我很焦虑,没想着帮他解压,反而报了好几个辅导班。
但儿子成绩依然没上去,初一下学期期中考,他有两门没及格。
他当时很沮丧,说不想上学,我没放在心上,只是说:
“一次失败就放弃了?把卷子拿出来,我们复盘一下。”
他的压力被我忽略,一次次的打击,更让他失去动力。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儿子偷偷租同学手机,一步步沉沦。
看到他成绩下滑,我越指责,他就越逃到虚拟世界,寻找满足感。
恶性循环之下,导致的结果就是——
除了打游戏,再也没有兴趣去做其他的事情,对现实世界无感;
拒绝与外界沟通,封闭自己,情绪越来越暴躁,波动越来越大;
失去行动力,一遇到问题,不是想着去解决,而是躲避在网络世界……
看到儿子一步步沉沦,我决心做出改变。
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

03

赢了人心,才能赢得孩子
怎么改变呢?
1、让孩子听我说话:重建亲子沟通
因为手机问题,孩子已经把我当成了仇人,拒绝沟通。
缓和关系是第一步。
我给儿子买了一部手机,也不限制他的使用。
我的关注点,则是他在手机上玩什么。
他玩的游戏,我也去玩;他看的短视频,我也去关注。
游戏输了,我就向他请教。
刚开始,他懒得搭理我,黑着一张脸就去卧室。
我也不气馁,有时故意大声说:
“哎呀,我怎么又输了,太差劲了!”
儿子就会忍不住开始指导,我们紧张的关系有了缓和。
先有关系,才有教育。
孩子愿意听我说话,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很多。
2、共同制定使用规则:物理隔断
手机不是问题,善用手机才是关键。
在与儿子关系变融洽以后,我也慢慢培养他的自制力。
当然不能强行命令,有次我试探着问他:
“你如果以后想做电竞选手,妈妈也是支持你的。”
“妈妈别开玩笑了,又不是谁都有机会。”
“太可惜了,我还以为我们家会出一个电竞天才呢!”
“别了吧,我还是走学习这条路靠谱。”
我就顺势引导他,如果要考大学,可能不能花太多时间玩手机。
其实孩子也知道玩手机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最后,我们一起商量了使用规则:
周一到周五,每天一小时,周六日则两个小时。
刚开始,儿子无法严格执行,经常到了时间,也不上交手机。
我没有强制没收,而是给他留出适应时间,灵活掌握。
对于成瘾一段时间的孩子,步子不能一下迈太大,慢慢来,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也不会产生排斥心理。
现在,儿子基本上能按照我们规定的时间来。
当然,也得益于我做的另外一件事。
3、找其他兴趣爱好:转移目标
孩子玩手机,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没有吸引他们的事物。
我们家长,可以帮孩子找。
有段时间,我发现儿子关注了很多骑行博主。
我默默记住了这一点。
春节时,我买了两部山地车,和他一起骑回老家。
花了5个小时,虽然很累,但儿子全程都很激动。
从此,儿子爱上了骑行,周末或假期都会拉着我骑去公园、郊外。
在现实世界得到了滋养,对手机的依赖也就没那么强。
看到儿子的改变,那些流过的泪,已经不算什么了。

很喜欢樊登老师的一句话:

“你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如果你使劲特别大,感觉特别累,孩子也特别痛苦,那么一定是方法错了。”

其实只要方法对了,教育孩子就是一个越来越轻松的过程。
点个“在看”,与大家共勉,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养育孩子的干货,这里都有;经营家庭的苦甜,我们都懂。洞见父母,和千万父母一起成长。

END



往期精选


  1. 一个孩子越来越自觉,通常是父母做对了3件事

  2. 先抓习惯,再谈成绩!新学期,5个方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3. 孩子身上有这3个迹象,暗示你真的管得太宽了

  4. 太多优秀的孩子,毁在了青春期叛逆期!父母学会科学帮助,孩子才能逆天改命


父母课堂

父母成长一小步

孩子提升一大步

时代在变,父母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教育问题焦虑不已,立即关注就对了!



父母课堂
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父母课堂,为0-18岁孩子父母提供线上社群、线下社区的家庭教育成长路径,伴您成为卓越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