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校园欺凌
守护安全成长
为贯彻落实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预防、打击校园欺凌事件,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近期我校开展了“拒绝校园欺凌,守护安全成长”主题教育活动。
五年级六班王歆晓莜同学以“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做了国旗下演讲。呼吁同学们要远离“暴力”,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欺凌、暴力滋生的土壤。二是在发现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在班会课上,各班班主任利用多媒体课件、防欺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讲解了校园欺凌的含义、形式以及应对措施等知识,进一步强调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都能坚决抵制欺凌事件的发生,而当欺凌事件发生时,能遇事想办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增强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自我保护能力。
郑重承诺
通过学习,孩子们了解了暴力行为的危害性,表示坚决做到“三不”: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更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
各班还开展了学生之间的矛盾线索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班主任及时干预化解,建立台账,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滋生和扩大。随后同学们认真阅读了《文县城关二小拒绝校园欺凌承诺书》,并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表示会坚决做到承诺书上的要求。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
1.身体欺凌
这是最容易辨识的一种欺凌方式,是指肢体上的暴力,比如对他人拳打脚踢、扇耳光、撕扯衣物等。除此之外,强夺财物、故意损毁他人物品也属于身体欺凌。
2.语言欺凌
语言欺凌指用言语对他人进行嘲笑、谩骂、起侮辱性绰号、诋毁等行为。语言欺凌是伤害孩子的一把锐利的“软刀子”,这种暴力比起外表的伤痕来说更为严重和可怕,也更不容易被察觉。
3.社交欺凌
指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4. 网络欺凌
指利用互联网侵犯被欺凌者的隐私、损害人格或名誉。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欺凌也越来越普遍。网络欺凌不仅会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伤害,而且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特性,使得欺凌事件的影响力比校园欺凌更大,对被欺凌的孩子影响也更深。
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预防“校园欺凌”,应做到“三不”,即: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不做受害者
①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② 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
③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④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2.不做欺凌者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3.不做附和者或冷眼旁观者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上下学途中等。校园欺凌多发的地点为:学校厕所、操场、学生宿舍、学校门口及周边、楼道、教室等。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