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献解读】数字经济下互联网使用能否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

学术   2024-11-03 00:01   新疆  


【每日文献解读】数字经济下互联网使用能否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

以下是今日推荐的文献标题(原文链接、关键词等详细信息请见推文末尾):

 

数字经济下互联网使用能否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


摘  要:

从互联网使用视角探究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问题,是数字经济时代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新思路。

文章使用 2014~2018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的缓解效应,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即“数量效应”),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即“收入效应”),由此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

细分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均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风险,并缓解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对女性和农村户口过度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

据此,文章建议充分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契机,通过互联网赋能提升劳动者数字技能,促进更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一、动机


本文的研究动机在于探究数字经济时代下,互联网使用是否能够缓解劳动者因过度教育而面临的收入惩罚问题。


文章指出,过度教育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不仅限制了高学历劳动者生产力的释放,也导致了个体就业质量的降低。


鉴于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和数字经济的发展,研究旨在从互联网使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劳动者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的缓解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二、背景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提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并强调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改变了就业载体、形态和技能要求,形成了就业创造效应与就业替代效应。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革,促进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优化了就业结构并提升了就业质量。同时,数字经济也促进了创新创业,降低了创新创业门槛,推动了新企业涌现,扩大了就业规模,提升了就业质量。

三、理论框架与假设



本文的理论框架基于劳动力市场信息摩擦理论,探讨互联网使用如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来减少过度教育及其收入惩罚。


文章提出两个主要假设:


首先,互联网使用能够降低劳动者过度教育的风险,即“数量效应”。这一假设基于工作搜寻匹配理论,认为互联网通过拓宽信息渠道、提供在线学习机会、扩大社会网络和提高职业搜寻效率,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减少劳动者过度教育的发生。


其次,互联网使用能够增加过度教育者的收入,即“收入效应”。这一假设认为,过度教育的劳动者通过互联网提升工作效率、获取职业技能培训、扩大社交网络和减轻生活琐事负担,从而提高或稳定工资水平,缓解收入惩罚效应。


文章进一步细化分析了互联网在不同活动场景下(工作、学习、社交和商业活动)对过度教育及其收入惩罚的影响,并从性别、户口、行业等多角度考察互联网使用的异质性影响,为理解互联网使用在缓解过度教育收入惩罚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从样本选择和指标测度两个角度展开。


样本选择方面,文章使用了2014至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选取16至60岁的男性和16至55岁的女性中有工资收入的被访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剔除了离退休人员、在校学生以及教育或职业等核心变量信息缺失的样本,最终形成了由1639位被访者的4917人次有效观测记录构成的平衡面板数据。


指标测度方面,被解释变量为过度教育和工资收入,其中过度教育通过比较受访者的实际受教育年限与胜任工作所需受教育年限来衡量,采用众数法和标准差法进行测算;工资收入则定义为过去一年内所有工资、奖金、现金福利和实物补贴的总和,扣除税和五险一金后的净收入,并取其自然对数。


核心解释变量为互联网使用,通过被访者“使用互联网工作、学习、社交和商业的频率”来衡量,并采用变异系数法进行客观权重的赋值计算,以反映综合的互联网使用状况。


此外,研究还控制了包括年龄、受教育年限、性别、户口类型、婚姻状况、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变量和行业类型等工作特征变量,以及加入了时间固定效应和省份固定效应,以减少估计偏误。

五、实证结果




本文使用2014至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过度教育收入惩罚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即“数量效应”,并且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即“收入效应”,从而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


具体来看,细分研究显示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均能有效降低过度教育风险,并缓解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


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并且对女性和农村户口过度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 这些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依然稳健。

六、结论




本文使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过度教育收入惩罚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互联网使用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的发生风险,对过度教育者而言,互联网使用有助于增加其收入,由此缓解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及其收入惩罚。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然成立。


其次,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有效降低过度教育风险,而使用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并未产生显著效果;同时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和商业活动均对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效应起到了缓解作用。


最后,互联网使用在不同群体中的影响效果存在异质性,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非垄断行业劳动者的过度教育风险,对女性、农村户口的过度教育者的收入惩罚缓解效应更大。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政府在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鼓励和创造更多互联网使用场景,改善互联网就业服务的可得性和可及性。政府应强化劳动力市场的数字化建设,优化数字技术在公共服务、商务交易等领域的应用,进而拓展劳动者互联网使用的工作生活场景;推广落实“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倡导社会公益组织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等活动,积极构建覆盖各类职业发展需求的在线学习平台,帮助劳动者掌握和运用工作所需的数字技术,如信息搜集、数据处理等,实现“授之以渔”;强化劳动者在工作、学习、社交和商业活动中的互联网使用,引导劳动者有针对性地提升数字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过度、缓解收入惩罚。


其次,重点关注女性、农村户口、非垄断行业就业群体,加强数字技能培训,引导不同群体劳动者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就业红利的充分共享。为女性群体在互联网使用方面创造有利条件,重点扶持既能帮助女性脱离工作与生活平衡困境,又能激发女性认知与社交技能等优势的新业态,鼓励女性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并积极参与各类互联网使用相关的增收活动;推动数字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等资源向农村地区和非垄断行业倾斜,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降低农村户口劳动者、非垄断行业就业群体参与市场活动的门槛和成本,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使用的增收作用。




期刊:《中国人口科学》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过度教育、收入惩罚、缓解作用


题目:《数字经济下互联网使用能否缓解过度教育的收入惩罚?》


【码住!!!】如何快速检索并下载外文文献


 教育论文写作投稿交流群来了!

【SSCI】教育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最新论文推送


2024年度教育学SSCI期刊影响因子排名


人文社科论文速览
教育中英文顶刊论文速递 + 每日教育C刊论文速递 + 精选文章讲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