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宜三食,忌三事,养三气

文化   2024-11-22 18:47   海南  

关注↑“一青舍”更多生命成长好文 

来源 | 有书    文 | 有书聆音


古籍《释名》中说:

“雪,绥也。


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


“绥(suí)”即“安抚、安宁”。


小雪时天气寒冷,水凝成雪,静静落下安抚大地,使万物从喧闹、张扬转为安宁、收敛。


这是天寒地冻、万物归藏的过渡期,也是我们享受安宁、自我积蓄的好时节。


这时最宜顺时养生,让自己的一饮一食、一起一卧,慢慢融进安宁的冬日氛围中。


收藏好情绪,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寒冬的来临。


宜三食,食补藏阳

古籍《孝经纬》上说:
“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

天地之间积聚的阴寒之气,会以雨雪的形式进行循环。

小雪时节,自然阴气渐升,人体会受自然节律的影响,导致阳气外泄、体内虚寒。

因此,《素问·四时调神大论》里曾强调:“冬三月……无扰乎阳。”

每到积阴成雪、水冰地裂的小雪时节,人们都会以食补的方式,来收敛体内的阳气。

1、吃“黑”食,补肾养身

《灵枢·五色》上讲:
“五色入五脏,黑色独入肾经。”

中医理论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能够滋养不同的脏器。

其中,黑色食物富含花青素和铁元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补血养肾的功能。

俗话说“肾为先天之本”,充足的肾气,能调节肌体、增强抵抗力,帮助我们抵御寒气的侵袭。

而小雪之后,天气渐寒,肾脏的代谢功能因此减慢,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肾阳虚耗、外邪入侵的病症。

因此,从古至今,人们都会在小雪前后“吃黑物补肾气”,吃一些黑豆、黑芝麻、黑枸杞等黑色的食物。

2、吃“腌”菜,蓄以御冬

农谚说:
“小雪不起菜,就要受冻害。”

小雪之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干燥,土壤里的水分因低温而冻结成冰。

此时,地里的蔬菜如果不能及时收回,就会出现冻害、无法食用。

所以,古人们会在小雪前后,将新鲜的蔬菜采摘下来用盐腌渍,以此保留蔬菜的营养与美味。

待到大雪封路、冬寒更深的时候,便能为单调的餐桌增加一抹咸鲜,以抵御冬日的苦寒。

如今,时代的发展,让我们能够轻松获得各种新鲜的反季蔬菜。

但“小雪吃腌菜”这一习俗中,先民对生活的热忱与感恩,却值得我们传承与发扬。

3、吃“肉”食,健胃补血

俗话说:“小雪飘,羊肉俏。”

小雪是自然界阴升阳降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外泄、阴气兴盛的时节。

此时,最宜吃一些易消化、养气血的食物,来补足身体的亏损,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

而《本草纲目》记载,羊肉不仅味甘性温,还具有滋阴养肾、开胃健脾等功效。

除了羊肉之外,牛肉、鲫鱼肉、泥鳅肉也都有此效。

小雪时节,适当进食这些肉食,在补益身体的同时,还能促进消化和吸收,提升我们的抗寒能力。


忌三事,平郁去燥

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小雪时节,气温骤降,缤纷的雨后彩虹不再显现;


然后,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生机渐消;


最后,形成一幅天地闭塞、草木凋零的凛冬景象。


此时,我们的身体和情绪,都会受到阴冷晦暗的天气影响,出现季节性抑郁以及各种寒燥症状。


因此,小雪养生,一定要忌好以下三事,调养好身体和情绪,才能平郁去燥。


1、忌“久坐”,促血液循环


俗话说:“久坐不动,腰腿生痛。”


小雪之后,寒气越来越重。


人体新陈代谢受之影响,很多人也因此活力下降、变得懒懒散散,甚至高频出现久坐不动的现象。


但是,冬天久坐不仅加剧血液凝结的速度,还会压迫腰椎和坐骨神经。


最后导致疾病丛生,轻则腰酸腿痛,重则引起心肌萎缩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重症。


所以,越是寒冷天气,我们越要避免久坐。


最好每隔一小时就起身走动一下,或者拉伸肢体,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活动腰身和关节,让身体尽量舒展。


2、忌“暴怒”,防抑郁多发


《证治汇补·郁证》中说:

“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


小雪时节,阴郁的天气、凄冷的西风、凋零的草木……


种种负面因素,都会让我们情绪低落,甚至抑郁。


但追根究底,导致抑郁的主要原因,其实是情绪波动所带来的气机不畅。


因为人一旦处于情绪大波动的状态,就容易气血上冲,导致气血不顺、气机不畅。


所以,想要抒发郁气,避免患上季节性抑郁,我们就一定要“克嗔戒怒”,避免气血上逆,防止抑郁难疏。


3、忌“盲补”,减肠胃负担


老话说:“小雪不补,寒冬受苦。”


小雪是初冬转入寒冬的过渡期,也是我们滋补养身的关键期。


因此,很多人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热量以抵御寒冬,就大吃大喝,进食大量过油过盐的食物。


殊不知,进补不等于盲补。


盲目进补的方式,不仅无益于健康,反而会适得其反,给肠胃造成负担,引起肥胖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所以,小雪进补,切记要“量身定制、适量而补”。


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减轻肠胃负担、理性进补为原则,选择合适的滋补方式,避免盲补。



养三气,祛病强身

诗云: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小雪之后,自然界的阴气阳气上下分开,寒气和暑气完全分离。

而《庄子》上说:
“人之生,气之聚也。

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气”,是构成人体及支撑活动的基本能量,养气能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反之则会导致身病体弱。

所以,小雪既是天地气机转换的时节,也是我们养气养生的时机。

此时,我们最该养足体内三气,方能气足身安、外邪不侵。

1、早睡晚起,增衣防寒养阳气

《黄帝内经》上说: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小雪之后,天地之间的阳气潜藏,夜晚的阴寒厚重。

如果我们依旧按照夏日“晚睡早起”的作息,就会“冒犯寒威”,容易受到阴寒之邪的侵袭。

轻则会因为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重则会因寒气太盛,诱发呼吸道及关节等疾病。

所以,小雪之后,我们除了注意增衣防寒,小心养护体内的阳气,还需要调整自己的日常作息,早睡晚起,避开夜间阴寒的锋芒。

2、坚持步行,多晒太阳养骨气

俗话说:“动能生阳。”

其实,坚持运动,不仅能够促进阳气生发,还能维持骨气的充足和通畅。

小雪之后,气温骤降、光照不足,很容易造成人体骨质疏松、骨气不足。

所以,小雪时节,最宜坚持步行、慢跑、爬楼梯等有氧运动。

这些运动不仅可以锻炼骨骼,增强骨骼的强度和密度,还能锻炼关节的灵活度并刺激各处经脉,保证骨气的通畅运行。

此外,我们还可以多晒太阳,晒太阳能够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调节钙的吸收。

减少骨骼中钙质的流失的同时,促进骨骼生长。

3、注意通风,按摩鼻部养肺气

中医理论认为:
“肺为娇脏……肺开窍于鼻。”

鼻子作为肺部的门户,和肺部一样既怕冷又怕热。

而小雪之后,天气愈加寒冷,很多人为了取暖保温,长时间关闭门窗,使得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

轻则伤风流涕,重则肺气紊乱。

所以,小雪养气,一定要注意通风。

与此同时,还可以经常按摩、洗浴鼻子。

这不仅可以增强鼻子的耐寒能力,还能帮助增强肺脏功能,保证肺气通畅。


《广韵》说:“雪,除也。”


由“除”而“洗”,雪因为色白而晶莹,被古人赋予了“除洗”的含义。


如此,我们不妨效仿古人,借这飘逸的雪花,除掉意念中的杂质,洗去往昔的杂念。


在小雪时节,吃好三食、忌好三事、养好三气,以最轻松的姿态,悦纳生命中的每一段风景。


最后,点亮在看,愿你我都能安抚好心情、积蓄满力量,尽享自己的“小雪时光”。



-END-


作者:聆音,有书原创作者。来源:有书(ID:youshucc),让阅读不再孤单,2000万阅读爱好者都在关注的微信大号。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一青舍”,

加⭐星标⭐不迷路


你若喜欢,请为一青舍点个在看 

一青舍
专注于提供生命成长训练。 倡导向生命本身学习,以自身的实证探索生命本质规律,践行“以人为本,身心同安”的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