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普通人要逆袭,要“扒”三层皮

文化   2024-11-10 18:01   湖南  

关注↑“一青舍”更多生命成长好文 

来源:帆书 原樊登读书,作者:山那边


这是不是现在的你?

想坚持读书,翻了不到5页,就连打哈欠;

想学习考证,每次打开网课,左耳进右耳出;

想运动健身,花重金买了跑步机,但最后还是用来晾衣服……

反反复复,越使劲越提不起劲,越努力越迷茫。

这种状态极易引起焦虑,但又苦于没有解药。

作家周岭在《认知觉醒》中称这类人为“醒着的睡着的人”。

周岭坦言自己也曾是这样的人,但好在36岁那年他忽然觉醒,并开始求知探索。

他把自己的经历总结成书,而读完书后,我发现普通人想逆袭,需要忍痛扒掉自己身上的这3层皮。

第一层皮:无条件为自己开脱的怪圈

你说过这些话吗?


“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


“反正这会儿看不进去书,不如玩会儿游戏。”


“今天先玩吧,明天加倍学习,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


每一条都在为自己开脱。


难道真的不想减肥吗?


难道真不想多读几页书吗?


难道真的想浪费时间吗?


每一个问题问出来,好像又得到否定答案。


一边放纵自己,一边又陷入纠结。


根源就是你的原始脑和情绪脑战胜了理智脑。


周岭在书中阐述:人的大脑分为三重,分别是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虽然三重大脑共同组成我们的一个大脑,但他们出现的时间并不同时。


原始脑约在3.6亿年前,爬行动物向陆地进军,为适应生存而演化出来;


情绪脑约在2亿年前,哺乳动物为适应恶劣的环境,进化出了情绪;


而理智脑是在7-20万年前才形成,这一个脑区帮助我们做出决策、调控行动……


如果把原始脑比作百岁老人,那么情绪脑就是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才不过1岁。



一个1岁的孩子,即使再聪明,也抵不过两个老练的成年人。

所以你的原始脑和情绪脑常处于上风,你经常为自己开脱从大脑原理上就能解释清楚了。

但成长就是要克服天性。

我们早已成人,已经具备摆脱原始脑和情绪脑的能力。

而调动理智脑最高效的方式不是靠意志力,而是巧妙用一些手段。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当原始脑和情绪脑出来时,就温和地和自己对话:

瞧,我体内的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们从原始森林来到城市生活确实不易,要理解他们。

然后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1岁的小孩如果和两个成年人硬碰硬,一定会输。

但放下对抗选择坦诚沟通,告诉他们:该有的享受一点也不会少,只是需要在完成重要事情之后。

放弃享受他们不会同意,但延迟享受一般都能接受。

最后使用策略,并赋予行动意义。
调动理智脑不是摒弃原始脑和情绪脑,最高级的方法是:

理智脑用智慧,唤起原始脑和情绪脑为自己干活。

想办法让原始脑和情绪脑在做难事时一样感到乐趣,焕发3重大脑的力量!

再加上明白行动的深层意义,比如清楚阅读带来的好处,理智上你会更坚定。


第二层皮:现世安稳下自我欺骗的幻想

36岁是作家周岭人生的分水岭。


36岁之前周岭工作倒也尽心尽力,但工作之外他全部用来娱乐。


找朋友聚会喝酒、熬夜看搞笑视频、裹起被子睡大觉……


本以为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身边的两个朋友因发生意外命运轨迹发生巨变,他猛然惊醒。


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用什么去对抗?自己又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那一刻,茫然和焦虑感袭击周岭。


看似安稳的现状背后其实也有暗流汹涌。


周岭这种沉溺稳定的状态,在朋友涛涛身上也有。


涛涛名校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上市公司的核心岗位。


他一边听着周围同学对他的羡慕,一边心中暗暗欣慰。


自己读书十几年就是想要现在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无需再努力了。


于是下班后他约同事一起打游戏、公司的培训名额也不积极争取、领导给他一个学习机会,他主动让给别人……


但两年后,原来的同事都涨薪了,只有他还在原地踏步。


人是善于自我解释的动物,即使安于现状也会自我安慰。


但你停下脚步休息,世界不会停下。


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要走出眼前的舒适区,主动推着自己向前。


走出舒适区也并非一步跨到困难区,要在舒适区边缘(拉伸区)拓展自己。



既能付出努力后获得正反馈,也具有一定的挑战,这种情况下进步才会更快。

比如你想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

平时你读到第5页,就忍不住玩手机;

现在你坚持每天读15页,保持一周时间。

每完成一天,就给自己一些奖励。之后循环往复。

15页既比之前加大了难度,且有褒奖,在可控的范围内肉眼可见提升自己。

第三层皮:无视行动章法的错误逻辑

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懂得再多,不如行动一次。

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周岭在书里介绍了“人生五件套”方法论,从5个维度助力改变。

1)早起:创造时间,高效做事

芝加哥大学两位研究睡眠规律的学者发现:

人的睡眠有两种模式“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且睡觉时两种模式各自保持1.5h后再来回切换。

根据这一规律,两位学者提出:

人在睡眠后的3h、4.5h、6h、7.5h这几个节点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

作家周岭亲自尝试,发现真是如此。

早起给他带去了大量可支配时间,做事效率显著提高。

2)冥想:保持专注的利器

普通人和聪明人最大的能力差异就在于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

而冥想就是一个帮你提高注意力的妙计。

冥想时,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呼吸。

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眼下,多做几次后,即使不冥想也能自动抑制思维涣散。

3)阅读:通向高密度思考

阅读的利好无需多言,就如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所言: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但怎么阅读周岭认为是一个技术活,他提出了3个要点:

读书之前先会选书:

选书也要遵守“舒适区边缘”法则,大佬推荐的书单虽然高质,但如果自己读起来晦涩难懂,也会因过于痛苦不得不放弃。

读书之后要去实践:

阅读只是表层学习,想实现更多改变量,读完之后就要保持思考,投身于行动,阅读的价值才会被放大。

读书也要进阶:

阅读时思想产生关联,这代表你的知识网络正在形成。要多留意,甚至记录下来,这是学习的核心方法。

4)写作:迈入深度学习殿堂

假如你是一位创作者,你站在11层,你有一位1层的读者问:

11层都有什么内容?

你不能直接告诉他11层有什么,而要把2-10层的内容全部内化,然后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进行铺垫。

这个过程会要求你对1-11层的所有内容烂熟于心。

且写作又是一个将个人认知混合然后按目的输出的过程,这对人的帮助极大。

5)运动:优化头脑,活跃思维

时常运动的人,身体就像一汪清泉,反之就像一潭死水。

经常运动会使大脑长出更多新神经元。

而在运动后的1-2h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如阅读、写作等会让新神经元长出神经轴突,变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真正实现“变聪明”。



人什么时候改变都不算晚,关键是做到觉知。


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很好: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只有觉知,你才能忍痛扒掉身上的这3层皮:


扒掉无休止为自己开脱的怪圈,认识大脑结构,用策略高效调动成长;


扒掉安稳现状下自欺欺人的幻想,大胆跳出舒适区,为未来提前谋划;


扒掉无行动章法的错误逻辑,把“听道理”变成“去行动”,用行动改变人生。


相信日拱一卒,人生终会走出迷茫,收获灿烂。


点亮【在看】,与君共勉。


-END-


作者 | 山那边  来源|帆书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一青舍”,

加⭐星标⭐不迷路


你若喜欢,请为一青舍点个在看 

一青舍
专注于提供生命成长训练。 倡导向生命本身学习,以自身的实证探索生命本质规律,践行“以人为本,身心同安”的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