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乡土故事:灌阳打歌堂

文摘   2024-08-20 07:02   广西  

(本文选自《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广西分卷.灌阳县资料本》第二集)

桂北都庞岭麓的灌阳县,聚居着瑶汉两族人民。汉族人很少有通瑶语者,瑶族人则普遍会讲汉话;日常生活习俗,亦有差异,唯独追念死者,两族人民都采用欢乐的悼念形式——打歌堂。恭城、全州两县与灌阳交界的部份地区,也同样举行这种独特的悼念形式哩。
打歌堂,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这种别具一格的悼念形式,在灌阳却颇盛行。每逢有人仙逝,便在死者家停放灵屋的堂屋里打歌堂。参加打歌堂的人,除死者的亲属、亲戚、朋友外,还有一种叫"赶歌堂"的人,就是同村或邻村的男女老少。个别德高望重的人逝世,歌堂上竟有几百人之多。还有些歌堂迷,能编善唱,如闻有歌堂盛会,便不辞辛劳,翻山越涧,从几十里外去赶歌堂呢!
世界上,悼念死者,应是沉痛默哀。打歌堂却是极为欢乐的赛歌盛会。从天黑至翌晨,以歌唱贯穿始终,还以鼓为乐,加以伴奏。歌堂上唱的歌,统称孝歌,即为孝家(死家)追念死者唱歌。孝歌可分七言句式和自由句式两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追念死者美德,歌唱山水、动植物,述人情风俗,赞颂传寄人物、古代英杰,揭露恶人坏事,评击不良陋习等,无所不有。而且,有传统的歌唱层式和固定的音乐曲调。凡属七言句式的歌,每唱完一句,必须停顿,待几拍鼓点击完后,再接下句,自由句式的歌,都是叙事情的,曰大歌,不唱,专门朗诵,要把整支歌朗诵完,再行鼓。孝歌,除部份传统的外,大都是歌唱者即兴创编,随口而出的新作。因此,打歌堂亦可称为民间诗歌创作盛会。歌堂上,常常涌现出才华横滥的歌手!
入夜,专管击鼓的人,在鼓面上焚化一迭钱纸后,便有节奏地击响鼓点,歌堂便开始了。首先唱刷巴歌,即零散歌,每首四句,独自成篇,无须对答,多用幽默、夸张的语言;且曲调欢快、粗犷,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如:

小孩莫在鼓边挤,

掉下鼓捶打死你。

鼓边打死鼓边埋,

不知哪年再投胎?

唱刷巴歌,是歌堂热闹、欢快的开端,又因歌词简短,内容不拘,随口可得,男女老少,人人争唱,尽兴欢乐。有些歌词由于非常幽默,形象或者极度夸张,往往引起哗然大笑。如:

听见唱歌我就爱,

半夜三更起床来。

衣裳未穿披着走,

鞋子未穿拎起来。

这种散歌唱到一定数量后,就有人用固定的音调发问:"唱歌师傅往哪方哪路来哩?"鼓点毕,即有人争相回答:"我从xx(地名或作x事后)走过来!""你遇着个什么大哥?","我遇着xx大哥。""xx大哥对你怎 么讲?","xx大哥对我说……"——自由句式的叙事大歌开始了。(因这种大歌至少数十行,不便引出歌例)。大歌,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它有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典型鲜明的人物形象,明确的主题。实际上,每首大歌就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在吟咏时,很容易抓住人心,使人得到启迪,领受教益;又因语言朴素,近于口语化,人人听得懂;表现手法较幽默、夸张,常使人发出阵阵会心的微笑。大歌除部份传统的外,常有新作出现,令人钦佩的是,有的歌手尽能把当天见到的人和事即兴编成数十行之长,使人倍 感亲切、新鲜、有趣。在吟咏大歌时,孝家就开始打传统的灌阳油茶,招待歌堂上的人了,讲究的还要请孝粑(一种特制的糯米糍粑或粽子)。那些根本不懂唱歌的小孩们,也有专门为享这点口福才往歌堂上跑的呢!
在问歌时,要是有人答:"我遇着一个画眉鸟大歌",几乎所有能歌者就会同声高唱:"叽哩嘎啦哩,唱字歌,唱歌讲字别罗嗦!"几句歌序唱罢,接下去就是歌讲字歌了。所谓讲字歌,就是讲字谜,把每字的谜面,编成四句,用歌唱出。讲字歌音调高亢,优扬。每个字谜,除正文谜面四句外,歌头歌尾,各有现存的两句套语,比如唱"八"字:

推开书箱讲一字,

不知讲得是不是?

一个鹞子满天飞,

半边瘦来半边肥。

一年来一转,

个月来三回。

讲字徒来猜字师,

快猜快讲莫延迟。

每唱完一字,不需人用歌答出谜底,第二个人可以继续唱别的字。当一个字唱出后,就会引起人们低声商谈,猜歌迷底,既有趣且能激发人的智力活动。唱完字歌,油茶已罢,多数人已尽兴了,大概时间将近午夜。小孩们、邻村路远的都陆续告别而返,歌堂上度通宵的多是死者的家属、亲戚,朋友以及歌堂迷们了。
凌晨,歌堂进入紧张的对歌阶段。歌迷们可以大显手了。对歌,颇讲礼节。首先是主方邀 请客方相对。所谓 主方,除孝家的亲戚外,所有的人均为主方。邀请客人唱歌,一定要按亲戚关系的主次,逐个以歌相请。在邀请过程中,十分生趣。有的客人不懂唱歌,连续邀请后,仍无法开口,得十分尴尬,须三番五次起立鞠躬,拱手辞谢,方得过关,有的客人虽会唱,但又摸不透邀请者的歌才底细,唯恐不是对手,怕对唱时卡壳、闹笑话,也不敢轻举上阵。尤其是那些虽有知识,但又不擅唱歌的客人,人们往往群起讴歌相请,而又不能以歌对答,最后被人嘲讽告终!作为客方——被邀者,即是歌才出众,对唱也应谦词为妙,否则,便会难于下台。据说,有作位客人的,自以为能,出词不逊,他唱道:

种田不怕石灰咬,

扯笋不怕山坡高。

蚂蝗叮我耘田棒,

随它熬夜打通宵。

此歌出口,顿遭群起而攻之。说古道今,问天问地,彼起此落,无法答对,最后狼狈败阵。亲戚们请完后,就互相自由对唱。对唱的内容广泛,情趣横生。
如问:

水浒好汉几多条?

梁山寨上谁为王?

那个拳头打死虎?

那个被逼上梁山?

答唱:

水浒英美百零八,

推选宋江做寨王,

武松拳头打死虎, 

俊义逼迫上梁山。

这样,一个问题问答完后,又提起另一个问题,不是歌才,确实难以应付!对唱歌词,大都即兴编成,内容新颖。因而,颇能显示歌才,激发兴趣,对歌占用的时间也最长,一直唱到拂晓前,才唱一套传统的十殿歌。十殿歌是一套传统的固定歌词,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劝为人在生要改恶从善,正直公道,否则死后将在地狱受到惩罚,一是安慰孝家,亲人既已归天,无法复活,不可悲伤过度。唱完十殿歌,已近天明,人们才各自散去。
在整夜歌堂上唱的歌,除十殿歌中含迷信色彩,其它各类歌词都是比较健康的,而且,颇富知识性,趣味性。人们可以在趣味中获取知识,在娱乐中领受教育。就其打歌堂这种独特的悼念形式,实际上便是群众的赛诗会。尽管歌唱的曲调凄哀、缠绵者居多,人们却是在诙谐的欢笑声中度过通宵,陪伴死者在人间的最后一夜。(也有打两夜歌堂的)不过,在这欢乐的气氛中,间忽伴有死者亲属敝数落落的悲恸声,然而,这恰恰加浓了歌堂盛会独特的地方色彩。

注:标题为编者新加,个别字句做了修改调整。

灌阳人在灌阳
领略灌阳山山水水,介绍灌阳的风土人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