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姐姐们的衣领为什么越来越低?
文摘
2024-10-30 07:00
上海
在7世纪,中国也许是世界上服饰最精美的国家。此时的中国已有几百年养蚕的经验,缫丝和纺丝技术也已相当先进。考古学证据表明,在7世纪初,提花织机就能够在一个图案中合并多达3680根纬线。到9世纪时,织工已能够轻松织造大型图案了。有些团花图案直径达50厘米,织物的在机宽度可至123厘米。都城长安(今西安)开设有官办纺织厂,每座纺织厂各司其职。其中有6座专司染色,4座专司纺纱,10座织造,5座生产绳带。整个唐朝(618—907),中国女性的自由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她们所穿着的服饰中,也可从允许她们从事的活动上得见究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出现在这个朝代,也就不是巧合了。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画中女性已不再佩戴遮面的幂篱作为世界的“时尚坐标原点”,唐代妇女的穿衣搭配也十分的“潮”,排名Top1的潮流穿搭,当然是自带拖地功能的“透视装”。“透视装、低胸装、男装play?也是我们唐朝人玩剩下的”,能把襦裙穿得那么大胆撩人的,恐怕唐朝人还是首屈一指。唐代妇女穿衣尺度到底有多大?据闻当时唐代贵妇们的襦裙布料分布极其不平衡——胸部都快遮不住了,但裙子却越长越好。在杨贵妃的影响之下,女性服饰从8世纪开始变得愈加宽大。裙褶增多,袖子也越变越宽。唐·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画中的两名贵妇均身着无袖襦裙,襦裙之外又穿着宽松广袖的薄纱罩衫,在她们的上臂之上还围着绘有图案的丝质帔子,这些衣服的袖子据测量至少有0.9米宽透视款大袖衫,谁穿谁就是仙女。”这些宽广的袖子需要相当数量的面料来缝制,当时,一匹丝大约12米长,才刚好足够缝制一件广袖罩衫。因为对丝的使用太过奢侈,也促使唐文宗(827—840年在位)下令禁止缝制广袖:“妇女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出自唐《舆服志》),这条法令招致众多不满,热爱“拖地”事业的大唐女子们也都大多不从,她们还是坚持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装束,制度上的规定几乎是形同虚设,而导致未能施行。因为参照历史记录,在8世纪和9世纪的诗歌与绘画中经常可见对穿着广袖服饰妇人的描绘。直到开成年间,这种大袖袒胸达到了极致,屡屡引发“走光”事件。一次晚宴上,唐文宗看到女儿延安公主着肥大衣裙,还险些走光,就把女儿骂了一顿,还连带着把驸马也责骂了一番。事实上,作为唐朝的“晚礼服”,这种“半裸胸”的华丽服饰贵族女子只有在特定场合才会穿(歌妓为了取悦统治阶级时必须穿),然而贫寒人家的女儿整天呆在家只能烧茶做饭,根本没机会穿上这等华美的衣服。相比起“裸胸装”,在唐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们更热衷于“中性化”的打扮:“穿上男友风衣服,才是整条街上最fashion的女王,简直又飒又帅,这样的装扮谁不想疯狂拥有呢?!”为什么唐代“女穿男装”如此流行?这与女性思想的萌芽有关。盛唐时,女子除了参加社会活动外,还喜爱参加体育活动,由于要经常参与到骑射一类活动,所以大唐女子们干脆用男装替代宽大的裙襦。其实,细究下来,唐朝小姐姐们的着装风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代封建社会礼仪规范手册——《礼记》中的《深衣》篇有述:“古者深衣,盖有制度……短毋见肤,长毋被土”。不论男女,都不能随随便便把身体肌肤裸露出来,女子出门更应该把脸都遮住。在618年之前,女性外出时需要佩戴一种被称作幂篱的长长的面纱,部分原因是为了在防尘的同时也遮挡住自己的面容。650年左右,这种长幂篱被帷帽所取代,即只在宽檐的四周垂挂一层薄绢来防范路人窥视妇人容貌。在陕西礼泉县昭陵发掘的燕德妃墓出土的《捧帷帽侍女图》壁画中,可见一位身穿半臂间色高腰条纹裙,头梳单螺高髻的侍女,捧着一件帷帽汉魏旧俗秉持这一礼制,对女性身体的包裹程度要求十分严格。300多年后的宋代社会也承袭了这一“优良”传统,并将其列入妇德加以考察。反观处于两个年代之间的隋唐王朝,却仿佛出现了bug:妹子们遮脸的布越来越短,“脖子以下的部分”却越露越多。帝业初创,百废待兴,国家的各项资源都处于紧缺状态,没人不识趣到硬跟政府顶牛只为追求性感自由。能低调就低调吧!上着襦,下配裙,外面套上半臂,再搭上帔子(披肩),整整齐齐也严严实实,挺好。前蜀杜光庭曾在《仙传拾遗·许老翁》中,对这一时期漂亮妹子的着装给以肯定:唐代益州士曹柳某之妻李氏“着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明媚鲜艳中又不失妇女的朴实严谨,值得大力宣扬。不光如此,小姐姐们出门也像《礼记》中所要求的那样,老老实实的戴上羃篱。“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在唐太祖、太宗这对著名父子的治下,小姐姐们还是很自觉的。不过,等到经济建设步入正轨,盛世气象显露,追求自由的心逐渐躁动起来。羃篱?太不方便了,戴帷帽吧。脸还是要意思意思遮一下的,精心保养的曼妙身躯必须露出来博个眼球。在女皇武则天统治期间,妇人间开始流行穿着低领服饰。在这种低领服饰广为流行之前,妇人的标准服饰是长袖上襦、长裙和帔子。上襦有窄袖,没有衣扣,是将衣领交叠,右衽在外系紧。下裙在胸部位置用饰带系紧,将上襦下面的部分卷盖在裙下。帔子由一块细长的纱或薄丝制成,约两米长。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这是一幅表现贵族女人生活的作品,周昉出身豪门显宦,对唐朝的高层生活非常熟悉7世纪晚期,一种全新式样的大胆装束——紧身半臂上衣被引入进来。这种上衣在胸前敞开用细带系结,或是有着敞开的宽大衣领套头穿着。服装领口裁得很低,将穿着者大部分的胸部袒露出来。不过这种半臂上装之内仍然要穿着襦,在这种情况下,上襦只有两条袖子露出可见。永泰公主墓壁画局部,可以看到许多穿着袒领襦装的女性画像唐朝最鼎盛时期,还创造出一种舞姬穿着的迷人服饰。此时舞蹈并不是全部由专门舞姬表演。以丰腴著称的杨贵妃就舞艺精湛。舞姬穿着的上襦同当时流行的一样,领口很低,其肩部位置向外展开如同小小的翅膀。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双层衣袖,外面一层袖子会随着舞蹈韵律而流动或旋转。在衣袖上部额外加一层袖子是为了突出动感,而长裙下半部分伸展出来的飘带也是出自同一目的。这套装束脚下是“云头履”——如此称呼也是因为鞋子前面向上翻起的头部很大。在唐代宫廷,这种装束在舞姬之间非常流行。这尊塑像的发式、鞋子与袍子式样和上面的花纹体现了7世纪唐朝宫廷舞姬最流行的装束没多久,盛世王朝迎来了它的巅峰,漂亮小姐姐也迎来了她们的狂欢——开元初年,宫人随 皇帝出行骑马者,均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 。干脆,啥都不戴了,就这么美着!悲剧的是,美丽无法扑灭战火。安史叛军的铁蹄踏碎了繁华旖旎的美梦,当权者们却无力挽起狂澜,只能转身沉迷在温柔的美梦中拒绝清醒。同时,为了防止再有强势的女性趁势崛起,一不做二不休,还是把妇女打回相夫教子的角色中去吧。妹子们失去了事业,就绝不能再失去美丽。因此,随着盛唐的余韵过去,漂亮小姐姐们的衣领就像国势一般下滑的无可挽回。腰身轻扭,宽大肥阔的袖子行云流水般拂过,端的魅惑迷人。不过,还有个问题横亘在这里:为什么唐代小姐姐们的裙子跟其他朝代的不一样?隋唐草创之时,女子便着低领曳地大幅长裙,不然也不会一步步下滑的似魔鬼的步伐吧。其实,这一着装风俗的确不是汉民族文化的锅。追根溯源,早在古希腊时期,西方人认为完美的女性应该拥有高耸的乳房和丰满的臀部(长情的西方人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祖先的审美眼光)。因此,希腊的小姐姐们都喜欢穿束腰很高的裙子,来突出自己的好身材。这股风潮传到西亚和中亚,又在南北朝时期通过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带到了中原地区。《梦溪笔谈》有载:“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坦胸露肩”就是一个典型的胡人特征。北魏末代皇帝孝武帝就曾公然展露自己的胡人习性:“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经过了几百年的融合,胡汉之间的风俗习惯搅和在一起。汉民族原本的“裸露羞耻”观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胡族挺括露肩领的风靡。到了唐代,唐军对西域的军事行动使得大批胡人入境,胡服大规模流行开。同一时间内,上层统治者的崇佛行为带来了印度文化的广泛传播。裸乳势曲的女性形象与胡服发酵整合,便演化成了唐代小姐姐们“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样刀”的无限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