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边境线长88.6公里,边境管理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中蒙满都拉—杭吉口岸是国家级双边性常年开放的陆路口岸,也是自治区对蒙开放的重要通道之一。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治边格局,边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守边戍边氛围更加浓厚,边疆稳定发展局面进一步巩固。
★
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
统筹强边固防“一盘棋”
★
以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
凝聚工作合力
将强边固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完善市、旗两级边防委员会组织机构,持续开展党政领导“走边关”活动,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将强边固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和部门工作计划,列入全市实绩考核指标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开展宣传教育引导
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边固防的重要论述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推出《我国边境安全形势》等精品课程。每年开展边防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包头边境管理支队荣获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支队“戍边伉俪”王鹏宇、鲍雨朦获评“中国网事·感动内蒙古”2023年度网络人物。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
夯实基层基础根基
针对边境地区缺乏统一管理且力量分散等问题,整合3个抵边苏木镇、5个抵边嘎查,以及边防连队、海关、边检、边境派出所等25个单位党组织组建北疆联合党委,建立健全“党课一起上、培训一起抓、制度一起建、典型一起树、氛围一起造”的“五个一”长效联动工作机制,以党建领航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
坚持把边境管控作为重点
织密联防联管“一张网”
★
坚持科学布控智能管控
坚持构建“边防部队控线、移民管理管面、边检海关卡点、武警部队机动、后备力量支援”的管控格局,常态化开展联防行动。打造“警+N”联动巡防模式和“草原鹰眼”,构建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严密巡控和高效指挥。探索开展警企合作,研发警务流动工作车、电子哨兵车等管控装备。建成口岸限定区域周界防护系统,研发“智慧边境”APP,切实提升了科技管边控边能力。
坚持立体布防全线设防
推动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建成两翼技物协防区、抵边智能预警带、环边周界防控圈和立体巡防侦查网,构筑起点线面相结合的“三横三纵五级布防体系”。累计争取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资金4700余万元,开展执勤交通、拦阻报警、智能管控、管控辅助等4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边防巡逻路实现全线硬化,边防监控基本全线覆盖,拦阻设施防翻越能力显著提升。
坚持人人护边全民守边
建立北疆警地综治服务中心,创建“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模式和护边员“路长制”,实现边境辖区巡防力量全覆盖。建成“护边驿站”5个,“民兵哨所”15个,红色蒙古包35个,草原110报警点53处,为护边员购买人身意外险,配发服装和卫星电话。满都拉镇获评“全国首批平安边境模范乡镇”。护边员阿迪雅先后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殊荣,莎仁图雅荣获自治区“优秀护边员”、内蒙古平安建设先进个人。
★
坚持把兴边富民作为关键
推动边境发展“一体化”
★
统筹推进边境地区基础设施
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实施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边境地区牧民饮用水安全得以保障,全部通过网电和风光互补设备取得用电,常驻防执勤点哨全部接通常电,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比率达到100%。建成11座通讯基站和2座5G基站,为3520户牧民安装“智慧广电”宽带服务。加快推进37座5G基站建设,边境地区网络覆盖率将进一步提升。
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推动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
印发《新时代支持达茂旗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动边境地区发展和边防建设一体筹划、相互促进,下达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1.35亿元,发展边境特色农牧业产业、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业配套上电、人居环境整治、健康饮茶等项目,有力推动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边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做好服务保障
为边防官兵、民警打造温暖之家
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包头市边防民警优待办法》,圆满完成60名民警子女择优入学,8名民警家属的安置随调工作,切实解决边防民警改制后的“后路、后院、后代”难题。每年开展“八一”“警察节”走访慰问,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为官兵、干警安心扎根边疆、守卫边疆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