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上午,深圳市盐田区小梅沙背仔角发生了一起紧急事件,一名男子在徒步时不慎坠崖,情况危急。深圳119和120紧急救援中心迅速响应,立即派出人员赶赴现场,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行动。
01
跨越风浪,
航空救援大显身手
早期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受伤男子双下肢多处受伤并出血,已出现失温症状。由于男子所处位置地势险峻,海边风大浪急,救护车无法直接到达,救援行动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救援人员迅速向深圳市急救中心汇报,急救中心主任朱虹立即联系东部通航并完成航空救援飞行条件评估(即航务签派),同时联系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龚平并完成病情评估(即医疗签派),果断启动航空救援机制。
接到120航空救援命令后,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龚平立即报告业务副院长杨超,并迅速组织急诊科院前航空救援医生黄芸到停机坪做好登机准备,同时启动空对地“绿色救援通道”,一系列工作仅在10分钟内全部完成。当日9:43,东部通航救援直升机飞抵深圳市人民医院载上黄芸医生飞往救援现场,一场多部门紧密协作的紧急医疗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02
紧急救治,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杨超亲临院内现场协调指导,从停机坪到专用电梯、抢救室和急诊ICU,每个环节都再次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9:52,直升机到达事发地点上空,在东部通航空勤医疗救援主任李翔和现场消防人员协助下,由直升机绞车将患者安全吊运入机舱。10:09,直升机飞往院内救治。途中黄芸医生对患者实施评估,发现患者体温仅为35.5℃,出现了致死三联症之一的失温症状;此外,患者右侧胸部挫伤,双下肢多处皮外伤并出血,下肢可疑骨折,不排除头部、颈椎损伤等情况,伤情紧急。在严密的监控和专业指导下,黄芸医生为患者做好伤情和复温处理,患者安全抵达深圳市人民医院外科楼顶的停机坪,仅用时6分钟。
10:15,早在院内严阵以待的应急医护团队立即将患者转移至急诊抢救室进行紧急救治,急诊外科沙娜医生和急诊ICU值班医生杜波为患者检查伤情、清创缝合,随后将患者收入急诊ICU治疗。经过及时积极的治疗干预,目前患者已脱离危险,生命体征平稳。随后,医院邀请骨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03
搭建“空中生命通道”,
助力航空救援高质量发展
作为一种高效的紧急医疗救援手段,航空救援在地面转运难以抵达的复杂环境下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它可以迅速穿越障碍,直接抵达现场,从而在关键的黄金时间内完成抢救工作。
开辟空中快速救援通道,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更为挽救生命提供了更多可能。随着航空救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未来的紧急医疗服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次航空救援行动的成功,不仅是深圳市人民医院的高水平救援能力的体现,也是紧急突发情况下多部门高效协作能力的展现。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已积累了多次宝贵的航空救援经验,在实践中成功地检验了常态化航空应急及医疗救援体系的建设成果。未来,深圳市人民医院将持续推动航空医疗救援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市紧急救援体系搭建“空中生命通道”,坚实筑牢守护广大市民的健康安全的生命防线。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获得深医更多资讯
-END-
来源 | 深圳市人民医院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运营服务 | 晶报社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
若有文字、图、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