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又有六七个同学报名了「救大命」新传考研研究方法课程,然后在跟课程的同学学习过程中有一些疑问和小问题,在群里激情开麦讨论之后,这里再做一个补充的研究方法汇系统性答疑合集。 另外,安利一下我们出品的新传考研界最好的研究方法课程,现在价格目前仅售149RMB。
该课程适用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常考研究方法的新传高校。多名同学听完课后表示研究方法“恍然大悟”,“研究设计部分太牛啦”,“没想到六老师讲的这么好”,“听完第一节课就感觉长脑子了”!
01
扎根理论就是他先收集资料,然后把各个资料进行归类,直到没有新的资料能出现到哪一个类里。然后他进行田野调查,对比之前分的类。对不对?
不对的不对的。这里说的收集资料,不是说的我们看的那种文本的资料。是说的我们进入田野之后收集到的经验性材料。
比如说,我现在想要研究留守儿童他们的短视频使用,所以说我现在进入到一个留守儿童学校,然后在这个学校里待了两个月,在这期间我搞到了很多的访谈,写了很多的笔记,这个叫做资料。
扎根理论是什么意思啊?扎根理论是说我们没有理论,现在我们要建构出一个新理论,如果之前有理论可以进行对比,议程设置理论,我现在扎根之后,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赛博空间议程设置。如果说之前没有理论,那就不用对比。理论就是生成性的,从经验中构建理论。
02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如何选择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23北邮考过)
这道题目2023年北京邮电大学新传考过。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选择开放式问题还是封闭式问题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所需数据类型。以下是选择时可以考虑的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目标:如果目的是量化数据,获取可统计分析的信息,那么应多使用封闭式问题;如果是为了深入了解参与者的想法、感受或经历,获得质性数据,则更适合使用开放式问题。
二是数据分析:封闭式问题便于进行数据分析,因为答案通常是预设的选项,易于编码和统计;而开放式问题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内容分析。
三是参与者负担:封闭式问题对于参与者来说通常更简单快捷,因为他们只需要选择最符合他们意见的选项;开放式问题可能会要求参与者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思考并提供详细的回答。
四是信息深度:封闭式问题可能无法捕捉到受访者的全部想法,特别是当提供的选项不完全符合他们的观点时;开放式问题允许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信息。
五是样本大小:对于大规模的研究或者需要快速收集数据的情况,使用封闭式问题更为合适;而对于小规模的深入研究,开放式问题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数据。
03
可以问问什么是定性比较分析吗?(23·西交考过)
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系统地比较案例,识别复杂因果关系中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不同于传统的定性或定量研究,QCA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框架,使研究者能够在有限的案例数量中,运用布尔代数和模糊集合理论,探索多种因素组合如何导致特定结果的出现。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涉及多个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研究情境。在实施过程中,QCA首先要求研究者明确界定研究问题和理论假设,随后选择一系列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一种帮助我们找出导致某个结果发生的多种不同路径的方法。想象一下,你要研究为什么一些人会成为成功的创业者。QCA 就是让我们看看不同的成功人士,找出他们虽然背景不同、经历各异,但最终都达到成功的原因。
比如说,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有个好点子加上勤奋工作,有的人可能是有强大的人脉关系再加上一点点运气,还有的人可能是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加上一些创新思维。QCA 就是要找出这些不同的组合条件是如何分别导致成功的。
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用来研究那些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也就是说,它不仅仅关心“是不是”的问题,而是更关注“怎么做到的”。通过比较不同案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QCA 能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即使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通过编码和评估每个案例中各条件的存在程度,QCA可以识别出哪些条件组合是导致特定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哪些是充分条件。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处理复杂的社会现象,还能够揭示条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从而为理解社会现象提供更为细致和全面的视角。QCA的这一特性使其在政治科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04
调查研究非抽样过程的误差有什么(24·同济考过)
一、测量误差
这是指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由于测量工具(如问卷、量表)的设计缺陷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例如,问题表述不清楚、存在诱导性或双重含义,或是受访者对问题的理解与研究者的意图不符,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此外,调查员的偏见或不当行为也可能影响受访者的回答,进一步加剧测量误差。
二、非响应误差
非响应是指部分选定的样本成员未能参与调查,或者未能完成所有调查内容的情况。非响应误差源于那些没有参与调查的人与实际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系统性的差异,这会导致样本不再完全代表总体,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例如,如果某个调查关于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研究,但老年人群体因技术障碍而不愿参与,那么研究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全年龄段人群的真实情况。
三、数据处理误差
即使数据收集过程顺利,数据处理阶段的错误同样会造成非抽样误差。这包括数据录入时的人为错误、数据分析软件的故障、数据清洗过程中的不当操作,以及在统计分析时的计算失误等。这些误差可能导致原始数据被歪曲,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了解和控制这些非抽样过程的误差对于提高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研究者应当采取措施,比如加强问卷设计、提高应答率、严格数据质量控制,以减少这些误差的影响。
05
为什么说扎根理论是“独具特色的方法”(22·广大考过)
一、自下而上的理论构建
扎根理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构建的方式是从下而上的。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假设验证不同,扎根理论不预先设定研究假设,而是从收集到的实际数据出发,通过系统性的编码和数据分析过程,逐步提炼出概念和理论。这种方法强调让数据“说话”,允许研究者发现未曾预料到的新现象和关系,从而形成创新的理论框架。
二、 灵活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扎根理论的另一个特色是其灵活多样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采用访谈、观察、文档分析等多种方法获取数据。在分析阶段,扎根理论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阶段,不断比较数据,寻找模式和规律,直至理论饱和,确保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理论与数据的高度契合。
三、理论抽样与饱和原则
扎根理论中的“理论抽样”是一种独特的方法,即根据正在形成的理论来指导后续数据的收集,而非基于预设的样本框架。这一过程持续到“饱和点”,即当新数据不再提供额外的信息或新的洞见时,表明理论已经充分发展,无需更多数据。这一原则确保了理论的深度和完整性,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四、 强调研究过程的迭代与反思
扎根理论要求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迭代和反思的态度。这意味着研究者需要不断地回到数据中,检查和修正正在发展的理论,确保理论的严密性和适用性。这种持续的反思和修正过程有助于避免研究偏见,增强了理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是扎根理论区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
06
怎么看质化研究或扎根理论中的理论是否饱和?(24·重大考过)
扎根理论中的信息饱和(也称为理论饱和或数据饱和)是指在收集新数据时不再产生新的洞察或信息,即研究者在分析新数据时发现它们只是重复已有的类别、属性或理论元素。这意味着现有的数据已经足够支持理论的构建,无需进一步收集数据。以下是三种常见的用于检验信息饱和的方法:
一、持续比较法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检验信息饱和的方法。在扎根理论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持续不断地将新收集的数据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寻找新的类别、属性或关系。当新数据不再提供新的见解,而是仅仅确认或扩展已有的理论框架时,就可以认为达到了信息饱和状态。
二、随机抽样检验
在达到初步理论框架后,研究者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已有的数据集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再次编码和分析。如果这部分样本的编码结果与之前的编码结果一致,没有产生新的类别或洞察,则可以认为理论已经饱和。这种方法有助于验证理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预留样本检验
在数据收集的早期阶段,研究者可以预留一部分样本不立即进行分析,而在初步理论构建完成后使用这些样本进行检验。如果预留样本的分析结果与之前的理论框架吻合,没有带来新的概念或深化,这同样可以作为理论饱和的证据。这种方法类似于交叉验证,在定性研究中用于增强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横向研究也称为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年龄的个体或不同的群体进行观察、测量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快速地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不同群体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上的差异和特点。
举个例子:
研究不同年龄段(如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在 2024 年对于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差异。可以同时选取这几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他们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目的、偏好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
纵向研究是在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对同一组个体或群体进行多次观察和测量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个体或群体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举个例子:选取一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他们出生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如每年)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认知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进行测量和评估,一直跟踪到他们成年。通过这种纵向研究,可以了解这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是如何发展变化的,以及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