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川渝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 课堂回顾(二)

文摘   2024-11-04 17:39   四川  

2024川渝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 

课堂回顾(二)

2024 Sichuan Chongqing Drama Criticism Talent Training Course  Classroom Review(Part 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和文艺评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川渝戏剧评论体系建设,发挥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作用,持续培养戏剧评论人才,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联合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于10月28日至11月1日举办了为期5天的“2024川渝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

课程概述

Course Overview

2024年10月30日上午,2024川渝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开启培训第二讲。本次授课的专家是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罗丽老师,授课题目是《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的挑战与重塑》。

专家简介

Expert Profile

罗丽,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罗丽老师,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舞台评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宣传文化青年英才,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编剧作品有舞剧《醒·狮》杂技剧《天鹅》话剧《战疫2020》广播剧《归去来》《农运先声》等,两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其中舞剧《醒·狮》累计演出250多场。出版专著《粤剧与广府文化》《粤港澳大湾区戏曲影视发展路径研究》等十余部。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奖、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艺术节剧目奖、田汉戏剧奖等。

学员心得体会

Students' Perceptions

01


罗丽老师《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的挑战与重塑》课程心得
天籁教育 屈梦琼
罗老师从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现象引入课程,讲述了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所面临的挑战和在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如何重塑金身,课程中与大家分享了方法,并引发思考与讨论。
在此内容之上,罗老师重申了何为文艺评论,强调了评论家的素养与使命,引经据典,让我受益匪浅。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丰富,速度更快捷,而我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于时代洪流中不可避免的,但在这种变化中,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不变与坚持。
初心与使命不变,“评论家不仅是时代的镜鉴,更是文化的灯塔,其每一次发声都照亮着艺术与社会的深邃角落。”文艺评论者应扎实自己的功底,丰富认识能力,发掘有意义之处,将个体的批评实践与对广阔现实的关切与认识连带起来,敢于评论,精于评论。
新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但也有新的可能,多方面唤起大众的新的感受力,文艺评论者在这之中要保持现实感,学会更多地去听去看去感受,以包容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个时代,以专业和精湛的技艺迎接挑战,书写时代。

02


听罗丽老师讲解《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的挑战》有感

遂宁市文化馆 雷飞霞

今天有幸聆听了来自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的罗丽老师为我们讲述的《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的挑战》非常有感触,从新媒体的定义与起源到新媒体的特征和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以及新媒体未来的趋势等等,逐个剖析,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以及数字时代传统文艺批评面对的困境。不得不说,虽然数媒评论时效性更强,范围更广泛,言辞更加犀利,更通俗易懂,但传统文艺评论却是更负责任的,也是更具权威性的,更是能够帮助我们弥补不足,走出困境的。我比较认同一个观点,批评不能只是批评,要帮助被评者如何完善自我,重塑自我,提升自我,这,才是批评的真正意义。

03


在数字脉动中编织文艺新韵:新媒体时代的评论革新之旅

成都东软学院 胡楚梦

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中,文艺创作与评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罗丽老师前瞻性的精彩授课,不仅为我们揭开了新媒体对文艺评论的深刻影响,也启发了我对艺术创作与技术融合的深入思考。以下是我结合罗丽老师的授课内容和个人感悟,对新媒体时代文艺创作与评论的心得体会。

一、AI与艺术创作的共舞

罗丽老师提到,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面临着技术介入的双刃剑效应。我们团队在AI微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也深有体会。AI作为创作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版权意识和创作独特性的问题。我们意识到,AI不应仅仅作为替代人类创造力的工具,而应成为激发创意的催化剂。在罗丽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开始更加注重创作者的思维创意融入,以及版权的申请与保护,确保作品的原创性和合法性。

对于文艺评论者而言,AI生成作品的评论角度同样值得深思。AI作品是否应该与传统作品区别对待?它们是否需要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这些问题的探讨,或许将推动文艺评论领域的发展,促使评论者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

 二、传统文化与数字化的融合

罗丽老师强调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深远影响,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及非遗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的紧迫性。尽管近年来已有诸多研究,但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落地实施,仍是一个挑战。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还应关注作品背后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这要求我们加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建设,让更多人通过新媒体平台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为文艺评论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和视角。

三、新技术与舞台艺术的交融

罗丽老师提到,新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应具有新感受力和新历史感。这让我思考到,如何将新技术巧妙融合进舞台作品中,以增强体验感和沉浸感。沉浸式剧场的兴起,让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在舞台艺术中的无限可能。除此之外,新技术也可与内容本身进行巧妙融合,利用水幕或雾幕投影展现幻境、梦境,或是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让演员与数字人同台,表现不同时空的对话等等,这些都是新媒体技术与舞台艺术结合的创新尝试。

将新媒介、新技术融入古典戏曲,可能会催生出别样的色彩,通过别致的光影效果掀起新的国潮表达。这种融合不仅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也为文艺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话题。评论者和创作者可以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让传统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生。

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创作与评论,是一场技术与艺术的共舞。我们既要拥抱新技术,又要坚守艺术的本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在新媒体的浪潮中,找到文艺评论的新方向,为艺术创作注入新的活力。正如罗丽老师在课程中所说,“过去未去,未来已来”,让我们携手在新媒体时代,共同书写文艺的新篇章。

04


新媒介时代下文艺评论的重塑之路:思考与实践

——《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与重塑》 心得体会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雷苗苗

在10月30日上午聆听了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罗丽老师的《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与重塑》课程。罗丽老师紧贴时代热点,梳理新媒体以来文艺评论发展脉络,探讨现代技术对当下文艺评论的影响。在课上,罗丽老师提到当下非常火热的“沉浸式”体验是对抗媒介时代的一大利器,作为评论工作者,我们需要关注这种范式的火爆。短视频、直播、VR和AR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介为文艺评论界注入新鲜空气,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当下盛行的网络评论也在逐步消解传统文艺评论的专业性、严肃性和批评性。课程结束后我们需要去再次思考,在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如何重塑金身?首先文艺评论者需要提升文艺评论能力,并且应该积极创造交流的语境,做好评论场域中的“领头羊”,强化评论的公共性和导向性。面对新技术、新变革,文艺评论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VR、AR等技术科技为文艺评论添砖加瓦。

05


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影响力

西南民族大学博士 卢玉林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罗丽老师以《新媒体时代文艺评论的挑战与重塑》为题,为我们讲授了目前文艺评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案例——如何有效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影响力;这个观点给予我很大的思维开拓和思想启示。

以下是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一、提升评论质量,打磨批评“利器”

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论本身的质量。高质量的文艺评论不仅要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还要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次内涵,反映人民心声,引领社会风尚。这就要求文艺评论者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同时,文艺评论还要坚守批评标准,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断与评价。

二、拓宽传播渠道,增强评论影响力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当下,文艺评论的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要提升文艺评论的影响力,就必须充分利用新旧媒体融合的优势,构建多介质、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权威公信、广泛联动的评论阵地。一方面,传统媒体要增强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打造紧跟时代变化、贴近受众需求的亲民化特色文艺评论专题专栏;另一方面,要积极开辟融媒体传播阵地,通过主流网站、抖音、微信视频号及直播平台等新媒体开展文艺评论,加强与网民的互动交流,实现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的有效互动。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让文艺评论的声音更加响亮,影响力更加广泛。

三、促进互动交流,提升评论参与度

文艺评论不仅要对作品进行专业解读和价值判断,还要与受众进行深度互动,激发受众的思考和共鸣。这要求文艺评论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还要具备与受众沟通的能力。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文艺评论沙龙、研讨会等活动,搭建文艺评论者与受众的交流平台;如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开展的川渝“大家论艺”大会与戏剧评论人才培训班这样的平台就非常好,为川渝地区的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相互交流交融,进行思想碰撞,针对文艺作品、现象、思潮等的互动话题,引导受众参与讨论,让文艺评论更加贴近受众,更加深入人心。

四、紧跟社会热点,发出时代强音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艺评论要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社会热点问题等展开评论,发出时代强音。可以关注国家文化政策、文艺创作趋势、文艺市场变化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也可以聚焦社会现实、民生关切等话题,通过文艺评论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紧跟社会热点,让文艺评论更加接地气、有温度,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综上所述,提高新时代文艺评论的影响力需要从评论质量、传播渠道、互动交流和社会热点作为抓手,才能让文艺评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构建新时代文艺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发光发热。

06


听罗丽老师讲座心得

四川文理学院达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教授 白海

听完罗丽老师的《新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的挑战与重塑》,我收获颇丰,我是四川文理学院的一名教师,教授《新媒体节目主持》课程。罗丽老师的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罗丽老师对评论套式是批判的,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打破僵化的模式。短评,是一种更鲜活、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它能让思想更灵动地展现。钱谷融先生那句关于心灵呼应的话语,让我明白真正的思想交流应是灵魂深处的触动,这是评论乃至所有思想表达的精髓所在。

而对于大数据平台算法的观点更是振聋发聩。我们沉浸在信息的海洋,却被算法局限,看似博学,实则浅薄。我们不能让这种“冰山一角”的认知蒙蔽双眼,失去独立思考与选择的能力。学术研究中的套模式繁育也应警惕,我们要保持学术的纯粹,以启发式思维去探索未知。罗丽老师的讲座,为我打开了新的视角,指引我在思考和表达的道路上不断反思和前行。


文章经授权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

\ | /

END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四川艺术基金—四川剧目

官 网|www.scyscz.com

四川艺术基金-四川剧目


您的关注是我们的动力


编辑:王佳瑞

排版:王佳瑞




四川艺术基金-四川剧目
四川省剧目工作室(四川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负责实施舞台艺术源头工程,指导和辅导全省戏剧创作,开展戏剧理论研究;履行四川艺术基金管理和国家艺术基金四川项目管理工作办公室职责;编辑出版《戏剧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