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确定将筹建第三所医学院。
撰文丨文慧
香港医生短缺问题由来已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病患率的上升,人才压力更甚。为此,各界纷纷呼吁香港设立第三所医学院,培养更多临床医学人才。热议一年多后,香港再建医学院终于有了定论。
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以下简称《施政报告》)发布,明确政府支持本地大学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并于北都元朗牛潭尾预留土地,发展新医学院校舍及新综合医教研医院。
10月17日,“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正式官宣成立,由教育局局长和医务卫生局局长担任联席主席,负责制定新医学院的方向及准则。
10月22日,工作组召开了首次会议。医务卫生局发文表示,工作组的首个目标是于今年内邀请有意成立新医学院的香港本地大学提交建议书。
早前,已有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名校公开表示有意筹办。
医护短缺,就医难难难
“医生荒”已经困扰香港多年。
“香港医护人手短缺及医护专业人员工作繁忙是大家公认不争的事实。”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今年6月回复立法会议员质询时透露,截至3月31日,香港有16459名注册医生,每1000人口只有2.16名医生。
他对媒体表示,香港特区拥有国际化的高水准医疗专业和高效率医疗卫生体系,各项医疗健康指标与医疗效率评分领先全球,但香港医生与人口比率却是发达经济体中最低。
与此同时,香港的公立医疗机构以一半的人手提供了近九成的医疗服务。多重压力之下,香港公立医院医护的流失率一直处于高位。医管局数据,截至2024年7月底,医生流失率在过去12个月维持在5.3%,护士流失率则维持在8.2%,医护整体流失率呈缓和趋势。近3年来,共有超过1000名医生、超过6000名护士以非退休的方式离职。
香港立法会于今年7月发布的《医疗人力推算2023》报告同样揭示了香港医护短缺问题的严峻性。
人手短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就医难”。根据医管局最新发布的专科门诊稳定新症轮候时间表,等候时间最长的可达180星期,约3年半。
图:香港医管局官网
注:香港公立医院的专科门诊实行分级转介制度。居民需先于普通科门诊或家庭医生处进行初步诊断,如确需专科门诊进一步治疗,由医护人员开转介信,才能前往。新的转介病案再经医护甄别审核,分为紧急新症、半紧急新症和稳定新症三种情况。医管局的目标是把前两者的轮候时间分别维持在两个星期和八个星期之内。稳定新症的轮候时间则需根据各专科情况而定。
高薪“抢人才”初见成效
针对看病“老大难”,《香港商报》发表评论文章称,要解决医护人手荒,除了尽力挽留现有人员,不外乎两个办法,一是扩大培育本地医生人才,二是加快引入外援。
三年前,医管局即开始全球“抢医生”,开出优厚条件(住院医师月薪约合人民币7万-14万元;副顾问医师月薪约合人民币14.4万-16.6万元)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
图:香港医管局官网
2021年,香港通过《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增加了“特别注册”途径,持有认可医学资格且符合条件的非香港本地医生可通过这一途径免试申请香港执业。
入港行医政策不断放宽,政府年年增加获承认医学资格名单,三年时间,全球近30所大学128项医学专业得到认可。今年6月末,香港医务局公布了第五批获得特别注册委员会承认医学资格的高校名单,新增4所内地大学。至此,已有8所内地医学院校(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17项医学资格获得认可。
范鸿龄表示抢人才进展理想。图/香港01新闻
据“香港01”报道,医管局主席范鸿龄表示,“抢人才”进展理想,年底前多120名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加上已在岗人员,估计今年底会有超过250名非本地培训医生加入公营医疗系统为市民服务。
卢宠茂还表示,医卫局还已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为引入非本地培训护士和牙医开辟新途径;亦正探讨引入合资格非本地培训的辅助医疗专业人员,投身医管局和卫生署服务。
再建一所医学院,已有多所名校有意
相比现招现用,更长远的规划应该是培养更多本地医生。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
目前,香港共有两所医学院,分属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卢宠茂在今年6月回复议员质询时表示,两所大学医学院的医科生学额已由2008/2009学年的每年250个,增至2016/2017学年的470名,并在近年再增至目前的590个。近年,特区政府更投放了超过300亿港元,作为大学医疗人才培训设施建设资金。未来,特区政府会持续支持两所现有医学院提升教学能力,增加医学生名额及收生来源,并积极考虑建设第三所医学院的建议。
如今,第三所医学院的建设已成定局。但由哪所高校负责兴建这所医学院,目前尚无定论。此前,包括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大学已明确表达有意筹办。随着《执政报告》的发布,各大学对此表示欢迎,并重申了积极参与的意愿。
香港理工大学说,已就筹办第三所医学院积极展开工作,早前已向特区政府提交建议书,希望在北部都会区获得土地设立医学院。并表示,有决心凭借在医疗科技教研方面的丰富经验及扎实基础,有条件扩展医疗培训至医科生。
香港科技大学也于本年初表明有意筹划本港第三所医学院,并已成立不同的工作小组,收集相关持份者的意见,并制定初步建议书。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科大会积极了解相关计划的细节及要求,期望可作出贡献。”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卫炳江教授回应《执政报告》表示,支持本地大学筹建第三所医学院,并会就此做积极探讨。
“我期望新医学院采取与现时两所医学院错位发展的创新策略定位,包括在医学课程、收生来源以至研究项目等,以带动本地医疗教育和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卢宠茂说,政府非常重视新医学院的成立,会在今年内邀请有意成立新医学院的本地大学提交建议书,为香港医学教育开展新一页。
参考资料:
[1]医务卫生局:立法会一题:公营医疗服务的人手及资源
[2]医务卫生局:香港医学教育新一页!支持筹建第三所医学院
[3]香港01新闻:医管局医护流失率保持稳定
[4]香港商报:公院急症室迫爆,香港看病难有解吗?
[5]香港理工大学:起飞啦!理大未来在这些方向有大发展
[6]香港《2024年施政报告》来了!浸大这样布局未来
[7]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欢迎施政报告
来源: 医学界智库
责编: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