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会和错误的人结婚?

情感   2021-06-28 06:47  

↑ 关注「冇病」

(Photo by Samuel Austin on Unsplash)

世界太嘈杂,
我只想安心睡觉。

周末分享第4篇,
全文3600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建议先收藏)

我的周末分享都会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商业和观点,第二部分是分享领导力和人文,第三部分是介绍更多的 “ 认知架构 ”(Mental Framework)。

我的初衷就是启发并且深度思考。

1.
最近朋友分手的分手,离婚的离婚,那些我本以为会永远在一起的人,也没有在一起。

所以我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局外人永远是局外人,二是感情没有最优解。

(Photo by Marion Fayolle)

英国作家和哲学家 Alain de Botton 在2016年的《纽约时报》写下了一篇颇受争议却呼声很高的文章《你为什么会和错误的人结婚》。

我们一生努力争取幸福,不惜一切代价来避免,同时这也许是我们最担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之一:我们和错误的人结了婚。

也许我们太过疯狂,也许我们性格怪癖,也许我们的过去有秘密。虽然人无完人,但是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多少人在结婚前,深入了解过自己的复杂性?

当偶然间我们的关系暴露我们的缺陷时,我们就会责怪我们的伴侣,然后不欢而散。

而我们的朋友也无法全方面地真正开导我们。因此,当我们一个人时候,我们自己总会觉得自己很好相处啊。

其实我们的伴侣也没有比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我们尽可能地去了解对方, 通过闺蜜,家人,以及工作伙伴,我们尽可能让对方接触每一面。

即使我们走完了所有的流程,婚姻还是会成为一场充满希望的、慷慨的、善良的赌博,其实两个人都还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对方可能是谁,他们把自己捆绑在一个他们无法想象的,小心翼翼的未来。

历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因为各种合理的原因而结婚:继承家业,宗教信仰或者传宗接代。太过理性的婚姻可能会带来孤独感,出轨,以及利益上的纷争。

而婚姻中舒服的状态是双方互相吸引,并且从心底知道婚姻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以为在婚姻中寻求的是幸福感,其实我们真正寻求的是熟悉感。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想要得到的感情,其实来自于我们童年的熟悉感。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早期获得的爱与其他强制性的感情所混淆了:那份想要帮助他人变好的热心,那份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遗憾,那份家暴中愤怒的感觉,亦或是那份害怕失去的安全感。 

当我们发现自己潜意识地拒绝那些我们想结婚的对象时,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些人太符合我们的标准:心智成熟,体贴入微,可依可靠。这种朦胧的正确感是陌生的,因为我们总是觉得需要一些波澜才会获得幸福。

我们和错误的人结婚,因为我们没有把被爱与感到幸福联系起来。 

我们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因为我们害怕孤独。

我们不会在最完美的状态来选择爱人,但是如果我们耐得住寂寞,那我们就有资本去选择符合标准的对象。

最后,我们结婚是为了让那些美好的时刻封印下来。我们奢望地想象婚姻可以如此浪漫,但是这种感觉和婚姻本身是没有实质的联系的。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即使我们发现自己和错误的人结婚了,我们不得已学会了如何做伴侣。

我们不能随时离开对象,同时我们也理解了浪漫主义的不存在性: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人可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和渴望。

我们在婚姻中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对象,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愤怒,烦躁和失望,而不是离婚的理由。

我们的空虚和自我的无能为力会一直存在,并不会因为婚姻而消失。

所以我们选择把自己交给谁,只不过是确定我们愿意为哪种痛苦牺牲自己。

这种悲观主义的理论其实为我们婚姻中的困扰和压力提供了一个解释,缓解了我们对婚姻中浪漫主义在现实中的落差。

(Photo by Alex on Unsplash)

谁是那个对的人呢?

最合适我们的人不是与我们气味相合的人,而是能够睿智地沟通和解决分歧的人。与其说“性格互补”,不如说是慷慨地容忍了对方的差异性。

相互兼容是感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条件。

浪漫主义扭曲了婚姻的真实性,才会让我们感到孤独,让我们没有去认识自己的不完美。我们应该去了解自己的缺失和错误,从而努力学会用更宽容,更幽默和更善意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和伴侣的不完美。

2. 
西北大学的心理学家 Eli Finkel 分享到,婚姻的两极化越来越严重。美好的婚姻比以前的婚姻幸福感增倍,同时不幸的婚姻比以前的婚姻更让人失望。

人们对婚姻的预期越来越高,希望婚姻能够满足他们经济,情感和精神各方面的需求。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David Brooks 写到,我们谈论婚姻的方式也是非常两极化的。如果我们看当今流行的婚姻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三种不同却不相互排斥的视角。

大多数流行的书都采用了心理学的视角,它们的出发点是,结婚是一场无法预见的战场。45%的婚姻以离婚告终,10%的夫妻不离婚但是分居住。

心理学家希望你对婚姻有理性的分析同时又保持浪漫的态度。《The Science of Happily Ever After》的作者Ty Tashiro写道,你要尽量和有亲和力,能够共情以及有爱心的人结婚, 要尽量避免那些情绪不稳定或者容易发脾气的人。

不要觉得那些有负面情绪和品质的人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他/她们并不会改变。所以不要忽略伴侣和亲密关系中的负面信息。

第二种视角是浪漫主义。这在电影和音乐中表现地特别突出。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美国人更希望与他们热恋的对象结婚。

这个逻辑是你需要几年的热恋让你们在一起,这样在困难的时刻才能一起度过。

恋爱到婚姻是一个过程。“爱的真谛是当爱被消磨尽,它还是一种艺术,也是一场幸运的意外。”

第三种视角是道德论。婚姻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存在本身,既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生育。

婚姻的意义》作者提摩太·凯勒 (Timothy Keller)写道,婚姻让你重新认识自己,让你意识到你的平庸,发现自己的自私,并教会你如何变得无私

婚姻为我们提供了培养无私的爱的机会。你每天都有机会激励和鼓励你的伴侣成为他或她最好的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婚姻不是两个人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一种为了让对方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而相互给予的伴侣关系。

(Photo by Eduardo Sánchez  on Unsplash)

三种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对婚姻的认知,当我们进入婚姻时,我们最好多用一个视角来思考,并且享受这段关系。

心理学的视角强调了人一生中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浪漫主义让我们始终尊崇内心的心动,道德论提出了无私的给予,逐渐变得更好的自我蜕变的过程。

其实这三个视角分别代表了:性格,情感和品德

也许性格和情感普遍存在,但是婚姻的难能可贵是在感情和生活中让对方意识到人性的弱点,然后努力改变去拥有更好的品德。

3. 
终于我要上认知架构了,其实关于婚姻和爱的可操作实用架构不多,最有名的是罗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Sternberg)的爱情三角理论:爱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激情,亲密,和承诺。

  • 激情(Passion):激情可以与身体,浪漫和性爱的感觉和欲望有关。


  • 亲密(Intimacy):亲密关系描述为有亲密和彼此依恋的感觉。它可以让双双方有紧密的链接,有助于创造彼此的舒适区。


  • 承诺(Commitment):承诺则代表有意识地决定与对方一起朝着共同的目目标努力的感觉。它有三层定义:承诺做某事,承诺忠于某人/事,以及努力支持某人/事的态度。


我们所经历的爱取决于这三个元素的绝对强度,而我们每个人在感情中的关系类型取决于我们个人的相处方式和时间长度。


三个元素在感情中的多少,分别代表了八种不同的类型。在相处过程中,我们的感情也会发生改变。

  • 非恋爱关系(Non love) 缺少任意三种爱的类型。没有链接,没有感情。

  • 喜欢式爱情(Friendship) 主要是亲密关系,没有激情和承诺,包括友情熟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感情是其他类型感情的基础。

  •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 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也被认为是初恋或青春期恋爱。随着时间和亲密关系的发展,种关系会发展成浪漫式爱情。

  • 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 仅有承诺,没有亲密与激情。可以是安排式或者形式上的婚姻。

  • 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 有激情和亲密,但是没有承诺。这种类型的情侣通过深入的对话,帮助他们了解对方的亲密细节,但是可能没有长期的计划或承诺。

  • 友伴式爱情(Companionate love) 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这种关系比友情强烈,因为伴侣拥有长期发展的责任和承诺。

  • 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 有激情与承诺,没有亲密。如闪婚,一见钟情等行为。

  • 理想式爱情(Consummate love) 这种感情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关系。这类型的伴侣热恋后,互相成长升华感情,共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并且享受在一起的每分每秒。这种理想的感情在现实中执行起来非常难,双方不仅要接受自己和对方的缺点,还要努力去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个体。

罗伯特·史坦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知架构来作为参考,每段感情都有它的独特性,也不仅仅局限于三个元素之中。

翻译这几篇文章的最初原因其实就是想了解感情在现实中的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最终回归到我们对自己最简单的认知而已。

我们一生都在学习和自己相处,了解自己的感情需求,同时努力让自己的自私变成无私。

每一段感情都是美好而且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学会带着没有主观预期地去享受感情的过程。

当我们把对感情的预期,转变成对对方的感激,我们也就学会了从自私到无私的第一步。

为什么你会和错误的人结婚?

我们更应该问,我们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

原创作者:Roy
外文翻译:Roy

原文链接:
1.《Why You Will Marry the Wrong Person》
https://www.nytimes.com/2016/05/29/opinion/sunday/why-you-will-marry-the-wrong-person.html
2. 《Three Views of Marriage》
https://www.nytimes.com/2016/02/23/opinion/three-views-of-marriage.html
3.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angular_theory_of_love
4. 《The True Hard Work of Love and Relationships》
https://onbeing.org/programs/alain-de-botton-the-true-hard-work-of-love-and-relationships



关于作者

创业者
| 心理学者 | 极简主义者

严选优质外文
深度思考
因为健康的社会不该只有一种声音

 
「更多心理认知架构」
锚定效应
煤气灯效应
需求层次理论
一克心理
透过心理架构,认知我们熟悉又不熟悉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