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历在目》是重庆出版集团2024年9月最新推出的一部随笔专著,该书以大气厚重的装帧、静美雅致的设计和图文并茂的诗性书写,浓墨重彩地烘托出时代变革的镜像。既有浑厚的年代沿革特征,同时还富含丰饶的人文色彩,让我们深感作者笔力的稳健与字里行间的真情。
《黎历在目》的作者黎延奎多年从事一线记者工作,是对三峡地区极富情怀、对视角镜像有着独到见解的作家。他十分有幸地经历、见证了重庆直辖前后诸多的重大事件,亲身经历并记录下三峡地区变迁中历史人文的重大改变,还特别有心地拍摄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影像作品,勾勒出一个时代的镜像。比如当代愚公毛相林、移民先锋冉绍之、全国优秀纪检干部张建国等多位在全国都具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人物,等等。其报告文学《难忘是下庄》《守望麻风村》,电视纪录片《李长亮七年打工为求学》《引力》等50多件作品和多篇传播学论文还斩获了全国与省级奖励。
今天我们所读到的随笔集《黎历在目》,作者更是非常走心地将全书分为“采访那些事”和“回不去的从前”两大版块逐一铺陈。33篇语言平实、掷地有声的文章,25幅构图清晰史料意义珍贵的图片跃然纸上,22万多字的澎湃宏阔,在理性梳理层面上杂糅进丝丝入扣的个体情感心路,血肉相连地铺陈出人性的博大伟岸和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同时也通过他亲历的真实事件写真,情真意切地烛照着时代发展脉搏的汹涌磅礴。
在我阅读这部著作时,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内心那毫不掩饰的激情和冲动,经常被他在书中所记录的一些往事感动得不能自已。作者在文本中所选取的角度大都很小但也很别致,常常在我们平常人都不太经意的地方处心积虑巧妙建构,很多事件的延展都让人猝不及防。实话说,作者的工作日常和我在媒体的寻常工作似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本我以为自己恐怕不太会对这类文本有太多的新鲜感,但我读完了他的文字后,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摧枯拉朽般的震撼,这就足以说明作者文笔的精练老到和他构思角度的新颖奇巧。作者常常在他那看似平静如水的叙述下,自带着一种游刃有余的自信,其大开大合的深入浅出,都带给我们顿悟和沉思。他笔下的“下庄”“大溪文化”“夔门走钢丝”等等篇目,当年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重大事件,媒体的报道也曾经铺天盖地,但是今天我在作者笔下再次读到,仍然可以感受到内心的震颤。作者对儿时在奉节县城的悠悠趣事回眸,也让我产生心有灵犀眼前一亮的亲切感。最让我感佩至深的是,他描写的当年万州城区夏夜乘凉的人们那种灵动的活色生香情态,三言两语特有代入感,把我们引回到那个渐行渐远的年代。
作者还很擅长以一个新闻人的视角,用镜头来观察我们的社会生态。在这部随笔集中,恰到好处地配置了作者在近几十年的工作中拍摄的照片,其对镜头感的捕捉、景深度的丰沛、影像语汇的妙用都具有绘声绘色的功效,极大地丰富着全书的主旨。他对三峡地区面貌空前绝后的巨大改变的抓拍,便是很精彩的呈现。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第一手镜像资料。
《黎历在目》还特别细致入微地“记录”下作者很温暖的童年记忆和成长阶段。最让我感慨的是《童年小院》《留在心底的肖像》两篇文章。前者所描述的院落,是一个影响了作者一生的地方。这里满满的是家长里短和烟火气息,留在作者心底的更多是街坊四邻的相互关爱。院里有信鸽、有金鱼,还有小花狗,更有着孩提时代的顽皮和信马由缰。而《留在心底的肖像》则讲述了的作者本人身为资深摄影者,却没有能够为故去的母亲拍上一幅肖像的万般愧疚,浩荡的家国情怀胸襟与殷殷的儿女情长柔软表达得淋漓尽致。
《黎历在目》让我们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巴山渝水的多情多义,也使得重庆非虚构的文学园地有了更多的旖旎。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一个成熟散文作家恣意的身姿和款款步履。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钟 斌
蔡 静
主 编:陈广庆
策 划:胡万俊
总值班:严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