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除菌后,还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吗?
文摘
2025-01-12 10:00
日本
幽门螺杆菌除菌后,还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吗?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是一种螺旋状细菌,体积非常小,直径约为0.004毫米。其正式名称为幽门螺杆菌。据推测,日本国内感染者约有3500万人,主要通过口腔在幼年时期感染,并在胃粘膜中定居。当幽门螺杆菌寄居在胃粘膜中时,会引发胃粘膜炎症,导致慢性胃炎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胃炎逐渐进展。对于日本人来说,大多数感染者的胃粘膜会出现萎缩,形成一种称为萎缩性胃炎的状态。胃癌的发生大多起源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引发炎症的胃粘膜,而萎缩性胃炎越严重,胃癌的发生风险越高。
幽门螺杆菌除菌的作用
通过除菌治疗,可以逐渐缓解胃炎,改善萎缩性胃炎,并有效抑制胃癌的发生。自2013年以来,如果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患者可通过医保接受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治疗。这一政策的出台推动了“通过除菌根除胃癌”的目标。
除菌后是否完全杜绝胃癌?
尽管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但除菌后并不意味着不会再得胃癌。除菌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尤其是那些在除菌前胃炎已经发展到较严重程度的患者,即便除菌后,胃癌的风险仍然较高。其原因可能包括:在幽门螺杆菌被清除之前,已经存在极小但尚未被检测出的潜在癌变组织。
为什么除菌后仍需定期检查?
虽然幽门螺杆菌的除菌治疗能够减少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患者可能会因除菌成功而掉以轻心,不再接受胃癌筛查。这种现象已成为一个问题。即便除菌成功,也需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胃镜筛查)。特别是对于已经存在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需要更加关注。日本的胃镜诊断技术水平较高,早期发现胃癌能够显著降低因胃癌而死亡的风险。因此,即便在幽门螺杆菌除菌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仍然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