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佛光: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印象
江 雁
即便快到九点,拉萨依旧一片清冷。阳光温柔地洒在这座古老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因为布达拉宫内部游览有时间上的规定,我们一行人今天被分成两组,一组九人,一组十六人。我被分在九人组,在新的导游邓丽的带领下,先参观布达拉宫,后到广场和药王山拍照打卡。而十六人组则由罗导带领,行程恰好与我们相反。两组人打时间差吃午饭,最终至三点到大昭寺门口集合,再由另一位导游唐唐带领我们大家继续参观。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都称得上是梦寐以求的心灵之旅。我也未能免俗。今天,我便带着满心的期待来了。想到即将揭开这两座雪域高原圣地的面纱,我不由心潮澎湃。但我努力平复心情。我在火车上和大伙儿说过,在西藏要学会对自己轻拿轻放,情绪亦当如此。何况罗导还说过,很多人最难的一关就是在布达拉宫,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爬上13层主楼,近乎内地的30层。他嘱咐我们,千万把氧气瓶准备好,关键时候吸上两口,否则很有可能就会被布达拉宫台阶两边的120抬下来。但我很坚定地相信,我用不着氧气瓶。恰好同行的张姐今早把氧气瓶拉在房间,我便把自己一直闲置在车上的氧气瓶给了她。
我们跟随邓导的脚步,来到布达拉宫的入口处,那宏伟的建筑外观,由白色的宫墙与红色的主体建筑相互映衬,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我已然心生震撼了!
熟练地为我们办理好入宫手续后,邓导开始详细介绍游览布达拉宫的注意事项和基本情况。
邓导说,布达拉宫外观13层,自山脚而上,直至山顶,高达110米。最初它还是一座白宫,浑身上下皆是白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被人修建,也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红墙和白墙相辉映的建筑群。
红墙用的是红色的草类植物——白玛草砌压而成,经过一道道工艺制作,最后变成了红色草墙。当邓导告诉我们,白墙又叫做牛奶墙,主要原料是牛奶和白糖、蜂蜜时,我们都惊讶极了。我好奇地凑到墙边嗅了一下,竟然真的有牛奶香。邓导笑着说,我不会骗你们的,布达拉宫城墙每年都要浇一次牛奶蜂蜜,我就是参与者之一。我们都惊叹不已。
随着人流缓缓前行,我们踏入了布达拉宫的第一道大门。眼前的景象仿佛将我带回到了遥远的过去,那古老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又充满故事。邓导告诉我们,这些石板见证了无数的朝拜者和历史的变迁,每一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沿着曲折的廊道向上攀登,我看到周围的墙壁上绘满了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描绘着佛教的经典故事、历史事件以及西藏的传统文化。邓导指着一幅幅壁画,生动地讲述着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让我们对佛教文化和西藏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不禁驻足凝视,仿佛从那些细腻的笔触中,窥见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白宫。宽敞的殿堂内,布置简洁而庄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金色的佛像上,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氛围。我们都小心翼翼地踏入殿内,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邓导亦轻声为我们介绍着每一尊佛像的来历和象征意义,让我对藏传佛教的教义和信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穿过白宫,我们来到了红宫。红宫是布达拉宫的核心部分,也是存放历代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灵塔殿内,灯火辉煌,一座座用黄金、宝石镶嵌而成的灵塔庄严肃穆地矗立着。每一座灵塔都代表着一位高僧的一生功绩和崇高地位,让人不禁对他们的奉献和修行心生敬意。
在参观灵塔的过程中,邓导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藏地活佛的传奇故事,他们为了弘扬佛法、造福众生,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随着游览的深入,我们来到了布达拉宫的顶部。我和张姐都惊喜地发现,我们并没有出现丁点儿高原反应。爬台阶时确实偶尔喘过两口粗气,但类似于平常爬山时的情况,实在和高反没什么联系。
我们站在布达拉宫宫顶,拉萨城的全貌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接;脚下的城市街道纵横交错,车水马龙。眼前的美景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人类文明的伟大。
通过邓导的讲解,我们知道那座始建于公元 7 世纪松赞干布时期的布达拉宫,早在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大部分建筑都毁于战火和自然灾害。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是从 17 世纪起,历代达赖喇嘛对布达拉宫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扩建和修缮,才有的规模和格局。
如今的布达拉宫,融合了多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它不仅保留了早期建筑的部分特征,如一些墙体结构和基础布局,同时也展现了后来修缮和扩建过程中所融入的新的艺术风格和宗教内涵。可以这么说,布达拉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成为了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瑰宝和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
从布达拉宫下来,用过午餐稍作休整后,我们被罗导接到布达拉宫广场拍天空之境,又到药王山观景台,举着五十块钱纸币和布达拉宫合影留念。再然后,当十六人组的伙伴们跟我们汇合后,在唐唐和罗导共同带领下,一起向着大昭寺出发了。
午后的阳光更加炽热,仿佛要将这座圣城的每一寸土地都点燃。大昭寺前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信徒们有的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有的三步一叩首,朝着寺庙的方向虔诚朝拜。我们跟随着人流,也慢慢靠近了这座神圣的殿堂。
踏入大昭寺,一种与布达拉宫截然不同的氛围扑面而来。如果说布达拉宫给人的感觉是雄伟庄严,那么大昭寺则更多了一份古朴和宁静。寺内弥漫着浓郁的酥油香气,昏暗的光线中,一盏盏酥油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通过主殿门口时,我看到一个满头灰色的老阿妈,静静坐在一个角落。唐唐说,她来这里当导游三年了,每天都能看到这个老人,不是在磕长头,就是坐在那里专注地念着经文。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无比的安详与平和。在她的身旁,放着一个破旧的布袋,想必里面装的是她的全部家当。我不由肃然起敬。唐唐也一脸敬畏地说,所以我们真的不得不佩服藏族人对佛的无限虔诚,这一点,我们很难做到。
我在心中感慨:或许,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每一个藏人的内心,都仿佛有着一片宁静的港湾。
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 12 岁等身像。唐唐告诉我们,这尊佛像,是由释迦牟尼本人亲自开光装藏的,在藏传佛教中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信徒们认为,见此佛像如同见到释迦牟尼佛本身,所以无数信徒不远万里,只为能在这里瞻仰佛像的真容。
但是和内地寺庙不一样的是,如此重要的释迦牟尼等身像,并未放置大殿正中。倘若没有唐唐提醒,我们极有可能就和安于一隅地释迦牟尼佛擦身而过。
唐唐说,我们今天比较幸运,早上那些信徒们刚刚又给佛像涂上金粉,所以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是换了新装的佛祖。当然,幸运的不仅只有我们,焕然一新的佛像,依旧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的目光。人们围绕着佛像,或顶礼膜拜,或默默祈祷。
我们沿着狭窄的通道前行,墙壁上的壁画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依然色彩斑斓,生动地展现着佛教的教义和传说。唐唐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着每一幅壁画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对文成公主的伟大,对佛教的博大精深,都有了更深的体会。
穿过主殿,我们来到了大昭寺的金顶。从这里俯瞰整个拉萨城,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远处的布达拉宫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八廓街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而大昭寺就像这座城市的心脏,源源不断地为人们输送着信仰和力量。
走出大昭寺的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布达拉宫的雄伟壮丽和大昭寺的古朴宁静,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倘若非把西藏之旅说成是一生一次,一次一生,这两处圣地的佛光,怕是占了很大比例的吧。
我想起不管是罗导还是邓导,还有唐唐,都不止一次说过,无论是在布达拉宫还是在大昭寺,最不值钱的就是黄金。
是啊,他们拥有大量用黄金打造或装饰的物品,佛像,其数量和规模也确实非常惊人。然而,从文化和宗教的角度来看,他们所承载的精神、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早已远远超越了黄金本身的物质价值。
那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壁画、一尊尊佛像,都蕴含着深厚的宗教教义、历史传承和人类智慧。他们,是藏族人民穷尽一生都要追求的信仰和精神寄托。
2024年9月29日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