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加剧内卷:车企造芯泡沫进行时
汽车
汽车
2024-08-06 19:00
北京
近期,蔚来、小鹏这类新势力品牌相继对外扩散了自研芯片的消息,蔚来宣布流片完成,小鹏则表示预计8月回片。此举引起了很多消费者讨论,尤其是很多人高喊:“整出自己的芯片牛X了,不被卡脖子了,拳打欧美脚踢日韩了。”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新势力车企竞相自研芯片这件事会帮助其借此成为后续发展的关键?还是决策失误、浪费时间瞎耽误工夫?除了前面提到的“摇旗呐喊式评论”外,也有观点认为新势力车企研究芯片完全是无用功,其目的并不是想在芯片领域做出突破,那么这些新势力品牌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到了一个词,大概率是在造势。以此次蔚来发布芯片为例,“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这是李斌在蔚来科技日上的一句话,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场发布会的重头戏就是发布芯片,发布操作系统,所以这个时候强调一下“AI属性”显得很合时宜。这和我们传统印象里的蔚来很不相同,之前蔚来更多是在打服务牌,这一点在一众新势力品牌里面尤为明显,不管是换电还是在机场专门设立的车主休息室,都是在凸显一种“买了蔚来的车,就能获得更尊贵体验”的认知。但是这一次李斌却在科技日高喊蔚来是一家AI公司,使劲地往自己身上贴上这样一个热门标签,这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品牌赋予一个当下行业热议的话题,让更多的人关注,让自己获得一个进入新赛道的门票。说到这的时候不免让人想起雷军,雷军这次造车之所以成功,营销方面就是抓住了标签的重要性,“人车家”这样一个差异化标签提出来,差异化立马就来了,期待也立马就来了,此次李斌等新势力车企的做法其实是异曲同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后续这些新势力就该围绕AI、芯片这些内容去讲故事了。可以看到,在立了这样一个标签之后,消费者市场的反馈是非常积极的,尤其是针对芯片这样一个很敏感的领域,一下就把消费者情绪拉了起来,所以说新势力整芯片就是一个引子,后续借着热度再讲讲故事,目的可能还是要落到自己卖车赚钱这件事上。从目前发布芯片的车企来看,重点所提到的是我拿出了芯片,而不是我的芯片在性能上多么遥遥领先,这一点其实可以预见,要是车企直接整出来了全行业最牛的芯片,那之前做芯片的专业企业就可以收拾收拾东西回家了。不为了遥遥领先,那还整什么芯片,新势力车企也知道想要去撼动传统科技企业未免有点自不量力,那么这些新势力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就是搞钱,因为新势力缺钱,那么这个搞钱的来路就大致为两方面,一个是赚投资者的钱,一个是想看看能不能给自己省钱。像科技日上所发布的东西,就是给投资方看的,起码让你们知道你们投的钱都去了哪里,那么结合前面说的,进入到AI这条赛道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后续的交互、智驾都和此息息相关,而且苹果、特斯拉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都是押宝这条赛道。但是说到做芯片,真的能更有“钱”景吗?可能并不是,对于车企来说造芯片造操作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目的,第一,先给自己的成本减负,第二,要是整好了,我还能卖出去挣钱。那么这两点好不好实现?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一看自己造出一颗芯片需要什么?首先要有画图的软件,其次是架构,在此之后就需要制造芯片的上游原材料,后续制造芯片的能力又掌握在目前全球几家公司,后续的封装测试又是一道关卡,这其中最麻烦的应该是生产制造,也就是此前我们总听到的芯片国产卡脖子,卡的就是芯片加工设备。所以对于车企来说,自己做出来的芯片,真正自己做的基本上就是在设计阶段,至于后续的很多工序,都需要看供应链、制造商等等环节的脸色,而且只要没有全产业链握在自己手里,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或是成本、供需等问题。现阶段从车企的经验角度,依靠成熟的供应商现成的解决方案,才是能够节省出大量的研发和生产成本的。芯片这个东西也需要极大的规模效应来降低个体的成本,同理车企如果为了自身的需求而生产芯片,也需要足够的市场规模,否则与芯片厂家相同的成本效益就几乎不可能实现,这就会导致车企的成本过高,尤其是盈利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这种高投入可能会让车企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漩涡。并且现在国内单纯的芯片公司基本上都是亏损,以地平线为例,其如果只卖芯片也是亏钱卖,要想盈利就需要把整个方案打包来推销到主机厂,而车企做了芯片,后续要想通过这方面来实现盈利,同行显然是不愿意为其买单的,毕竟这之间需要差异化竞争,所以最终能否换来钱也是为时尚早。这个时候我们会联想到之前的PC产业,当时流传这么一个说法,说全行业都在给英特尔和微软打工,一个核心硬件,一个核心软件操作系统,车企想涉足核心供应链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现在汽车行业正在转向消费电子化,芯片和操作系统确实是最赚钱的,但是这块蛋糕早就已经不属于车企或是新势力。华为没有造车,靠赋能新能源产品就赚了钱,不造车的决定显然是正确的,华为也正朝着做新能源时代博世的方向前进。科技企业显然要比车企更适合做供应商,有消息称,截至今年7月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在2024年的收入将达到100亿元,此前,华为车BU 2022年和2023年的年度收入分别为21亿和47亿元。其在今年迎来了大幅增长,这其中鸿蒙智行是其主要驱动引擎。造车行业中重资产,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在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都需要打通,但是华为所做的新能源产业链,则是用智能化这条路径来敲开汽车生态市场的大门,用新能源智能化时代的必需品来赋能给车企,和车企一起挣钱,这是华为在这一领域能够成功的关键。至于车企想切入供应商这条路,基本上没什么可能,除非自己砍掉所有整车项目,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车企你的目的是赚钱,如果赚不来钱搞什么都是瞎扯,尤其是现在新能源领域,能赚钱的有几个?总共就两个,一个特斯拉,一个比亚迪,都是能够形成销量规模的品牌。至于新势力,一没规模,二没能够与其抗衡的研发投入,三受制于自身的品牌属性,这都是限制其在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发展的因素。对于造芯片这件事来说,站在车企的角度会有哪些思考?想拿个核心技术?还是想降低成本?亦或是想保自己的供应?那么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似乎发现车企和造芯片这二者之间就像是磁铁的同极,想使劲贴合到一起,但是之前又有很大的阻力。核心技术这方面车企无论是从财力还是人力上都赶不上科技企业,在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后可能也就勉强达到一个行业的平均水平;降低成本?这方面主要是依靠产业链上游来决定,而且谁的规模大,谁的成本就更低,车企显然无法和专业公司相抗衡;至于保供应,对于供应,同样依托于原材料,如果整个行业都缺东西,就算供应也会优先芯片行业。所以说新势力造芯片的目的只是想换取一下关注和热度,那这个决策是走对了,从营销的角度上来说,这一波的关注度算是拉满了。如果新势力品牌是发自内心想整个芯片出来,那对于这些本就式微的新势力来说是一个决策性失误,这属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并且自己跳了进去。【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