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4日,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主办、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协办“上海市社联第十八届(2024)学会学术活动月”项目——“文明互鉴对亚太区域治理的启示”。与会专家发言要点由本公众号整理、编辑并发布。
封帅
2010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是科技史上的重要一步。人类再一次迎来潜在的通用目的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如果它能够完全释放技术潜能,它会使人类社会将迎来完全不同的生产、生活模式。人工智能并不是特指某一种技术,他的范畴很广泛,包括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等。那些能够为机器提供了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能力的技术都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人工智能使得机器能够感知、分析、学习和做出决策。所以他能够深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思想理念与社会认知。
我们所谈的人类文明,其本质就是由人创造的一切,无论是可见可操作的器物还是那些文化、信息。因为人类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的理性和智慧的拥有者,在人之上,是没有更高的理性行为体的。但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后,似乎就未必一直会是如此。如果说过去所有的技术都是人类身体能力的延续,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第一次将对人的替代推向了大脑。人工智能在理论上是能够成为人类创造性的伙伴,与你共同来决定事务的,这一点几乎要冲击到人类文明的根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后,似乎就未必一直会是如此。在人类的身旁,有一个每天都在进步的,可以独立思考,还可以进行知识共享的理性主体与你生活在一个空间内。这个世界的文化认知不会一直这样巩固。世界的思想和文化是一定会被重新构建的,而且时间上不会特别遥远。
在没有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要处理的是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所以会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这些思想理念。而当人类世界遭遇人工智能时,最需要处理的关系变成了人类与智能技术之间的关系,人与技术如何相处,这就会激发新的思想。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人类社会预计会形成技术保守主义和技术进步主义两种主要思想理念,同时也可能会促成各种新型意识形态的崛起。但另一个有必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几乎完美上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基本规律,而且对于不平等的严重担忧,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建构的重要逻辑基础。我们应该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新的时代变迁的解释框架,增加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号|上海国际战略问题研究会SI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