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2024年渡过青春节“人生的轨道与旷野”主题征稿过稿作品。
铺设理想的轨道
我很早就为自己铺设好一个理想的轨道:我很喜欢自然科学相关的知识,对很多事情很感兴趣。我也是一个安静的小孩,很喜欢独处,这样的性格其实很适合沉下心来投入学术。自高中以来我一直想成为科学家,去研究出一些新的成果,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
到了大学,我在和同龄人的比较中落了下风。家里的压力和学业上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于是我病了,成绩一落千丈。科学家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脱轨”。
与疾病初见时,我手足无措。双相踩着我碎裂的理想生长,冷酷地操纵着我的生活。人总是习惯在自己的舒适圈,也总是喜欢已知的东西,我自然一样。但从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很难有事情是完全按照自己理想中的规划进行。
在这一次的被动“脱轨”中,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在吃药努力自救的同时,我开始审视我的过去,我人生的意义。
去年冬季,我双相初愈,在渡过留下了第一篇稿件,和大家分享那时我与疾病抗争的经历。如今大半年过去,我的生活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我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让一切顺其自然地进行。情绪自然地流动,慢慢也能重拾对这个世界的感觉。我希望有一个平静而安稳的生活,不一定是需要成为一个科学家,很多事情顺其自然就好。
在这样的心理转变之下,病情逐渐有了好转,药也可以慢慢停了。一切都在向好,直到去年冬季。
前进会带来希望
在我本科毕业的最后一年,原本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波澜。
一个冬天的早晨,听闻朋友的朋友选择了离开。我与她素未谋面,但在同一个地方读书,也难免伤感。我在学校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我决定不在内地读研,而是留学。
这是我人生中第二次“脱轨”,但却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主动选择“脱轨”。
当时的环境下,很多人选择留本校读研,我的选择与大部分人相背。留校不需考虑很多,只要好好准备考研孤注一掷;但是留学是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存在潜在的风险。这需要我在紧张的几个月中完成所有的材料准备,需要同时克服毕设与实习的压力。这对我来说是挑战。
不过我还是毅然选择了改换环境。
人生是一个不断遇见又离开的过程。如果我不主动去拥抱未来更广阔的世界,我很难走出过去的环境对我的影响。曾经的生活,碎裂了理想,催生了疾病,铸造了囚笼。若我还停留在这里,我仍将活在这个囚笼的阴影中。
前进永远会带来希望,我渴望它很久了。
克服困难,脱轨成功
第二年,就是今年的春夏,我终于成功毕业,拿到了心仪学校的offer。我想我脱轨成功了,克服万千艰险。
我给自己的毕业旅行计划了爬五岳。朋友感到不解,觉得为什么要无故吃苦。我没有解释。爬五岳,是我自己的朝圣。我想用毅力和汗水登上高山,与过去作别。
登山是不容易的。我身体不太好,也比较胖,只能慢慢地、一点点往上爬。爬山的时候偶尔也会有抑郁情绪涌上来,想要从高处跳下去。为什么会有抑郁的情绪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最终完成了这艰难的登山之旅。
写到这里,眼中有些酸涩。作为病人,同样做一件事情,我们比普通人艰难数倍。和普通的病人不同,我们的困难更加难以被察觉、难以理解。而我用我的毅力向生活宣战,最终成功,可能对正常人来讲只是一个普通的历程,但于我而言意义非凡。
现在,我正在一个全新的环境生活。这里校园很大,风景很好;这里的学校会正视心理问题,向大众科普心理健康知识;人们也可以自由地谈论精神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困扰从而获取帮助与理解。
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旷野。
我患病时加了几个病友群。有些群仍然活跃,朋友们分享自己的生活,与疾病抗争过程的感受;有些群却已寂静无声。每次看到这些群的消息红点,我就会意识到还有朋友因此受困。
因此,我报名了当地的精神急救课程,想要学习更多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我经历过“脱轨”的过程,深知其中不易,很多人又需要帮助。自己淋过雨,总是期待能为需要帮助的人撑一把伞。
“人生是旷野而不是轨道”,说起来是个很轻松的哲理,但寻找到自己的旷野需要极大的勇气与不懈的努力。对于和我们一样的病人,这件事情会比平常人要付出更多,因此也需要医院、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帮助。我希望尽我所能参与这项有意义的事业。
期待与朋友们在旷野相逢。
作者
李尧
在北京,是个喜欢音乐的INFJ,曾经的患者,现在的独行者。相信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想过“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已经在世界上活了二十几个年头,却还对很多事情保有好奇心与探索欲。
关注我们吧
▽
(加入公众号)
图片/Pixabay
好巧!你也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