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7
(字数:1900字,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这本书是微信之父张小龙唯一的公开出版物。
是根据张小龙2012年7月的一场8小时的内部演讲整理而成,2016年12月完稿,2021年1月出版。
时隔12年,通过这本书我们能轻易地发现张小龙深邃的产品理念存在的证据,也能在「视频号」这种新世代产品上面找到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对人性的理解。
做视频号,不一定要读懂张小龙。
但如果读懂张小龙,做视频一定会更加的轻松。
这本书就是《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只有160页薄薄的小书。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更是内向的人的劫难,我记得在一段公开视频中张小龙说,面对面的和别人沟通对他来说是一种负担,但是面对误解他又不得不站出来讲话,所以每一次他都很痛苦。自此之后,张小龙就不太爱露面也不太爱对外讲产品理念表达自己了。所以这本书是为数不多让我们能更深入了解张小龙了解微信的途径,被我奉为圭臬,时常拿出来翻读,常读常新都会有新的感悟。
张小龙把自己对孤独的理解带入到微信之中。
所以微信的产品哲学是:“人很孤独,需要沟通”。
张小龙在QQ邮箱功成名就之后,在一款依托于手机通讯录做社交,名叫kik的软件中发现了未来QQ最大的危机,于是受命领导开发一款能帮助腾讯争夺移动互联网话语权的工具——微信。
开发微信之前张小龙对团队说:“微信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那个时候没有人相信他。而今天微信依然是国内互联网最重量级的一款产品,悄悄的浸入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处:社交、情感、自我实现、交易、服务、消费包罗万象连接一切。
我在微信创业十多年的,虽不曾有过和张小龙面对面的机会。但是,我依然能从微信的产品中感受到,张小龙对人性深刻的洞察,感受他克制的大爱在产品上的延伸。
在张小龙看来,产品即人性。
他说:“当我们在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说研究产品的逻辑”。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所以微信十分重视微信环境的建设,因为用户会被产品营造出来的环境所牵引。人是懒惰的、没有耐心的、不爱学习的:张小龙认为,简单最有力量,只有做到极简才能让客户喜欢,才没法被超越。所以微信里面的功能能做的多么简单就做的多么简单。
基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张小龙做出了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这种神级的产品。
张小龙极度重视产品规则设计,顶层结构搭建。
他认为“好的产品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可以自己跑起来,完全不需要人员去推动”。这句话放在视频号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它的力量——虽然视频号不可避免的走向中心化的运营模式,但是我们也能感受到来自于这个价值观的深深的克制。所以视频号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规则,然后让规则自我进化自我迭代,除非走不通,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同样都是下滑视频的推荐算法,我们能明显的感受到微信的推荐算法更易人为本 ,抖音的更功利化。
张小龙不排斥商业化,但是他对商业化极其的敏感。
任何会过度影响到客户的商业化行为,都会被无情的干死。因为在张小龙的理念里,他“希望大家都少用微信”,“希望用户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所以从公众号年代,到小程序年代,又到视频号年代。如何让创作者专注产出内容,不做过度营销一直是微信主旋律。
张小龙希望产品不要过多地影响用户。
所以微信到现在完全可以做到用完即走,所以用户在微信里有极大的选择权——微信里的功能像是一个抽屉一样,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收起来——所以,微信发现页的里面的功能全部都可以设置取消掉——这在国内互联网独此一家。当你用一下那些“流氓”软件之后,你就会发现微信的伟大。
社恐的张小龙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通过微信表达自己。
所以每一个人都能轻松的发朋友圈,所以才有了公众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所以每一个用户都可以轻易的通过视频号发布短视频发起直播。
当你读懂张小龙之后,你就发现微信里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设置,看似十分繁琐变态规则都是在深深地执行他“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所以做微信你一定要遵守微信的规则,紧跟平台的方向,不要试图和平台做对抗,不要钻漏洞卡BUG,长长久久才是微信的经营之道。所以我才会说《微信玩的好,可以来养老。》这种结论。
不管你是做电商,还是做私域,或是做视频号,一定要读懂张小龙这个孤独的艺术家。
6、
当然,我们不应该神话张小龙。
但是,当他在书的结尾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认为张小龙就是神。
- End -
「点击上方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