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海拾贝|糖果效应

文摘   2024-11-09 23:15   浙江  

又称棉花糖效应

一场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


经典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

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实验分析


糖果效应

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但凡熬过15分钟的孩子长大后都有较强的自制力,自我肯定能力,充满这些,处理问题能力强,乐于接受挑战。

而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他们的人格则表现为犹豫,不定,猜疑,嫉妒,神经质,好惹是非,任性,顶不住挫折,自尊心易受伤害。


对于当年的实验,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程度。但是,很快证明了所有孩子都急切想得到第二颗棉花糖。那么,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自我控制能力呢?通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是唱歌,他们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

这个实验说明: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他们能够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


糖果效应的启示与运用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眼光放长远,不急功近利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面对各种选择选择的时候,不要被眼前的一时小利所诱惑,丧失更好的机会。

二:学会自控,培养自己的自制力

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适当的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抵制住诱惑,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

三:耐住性子,学会延迟满足

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会出现很多诱惑。耐住性子坚定信念,抵御住诱惑的人,一定也是笑到最后的人。

LAST


一块糖果是“当下”,两块糖果是“远方”,这,便是“糖果效应”。有清晰地规划和理性的认知,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问题,不被眼前微小的利益迷惑,做一名有远见的奋斗者。


END


文案|彭菲雅 黄小素

初审|韩改田

终审|王岩 赵凯

欢迎关注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



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
发布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态新闻、师生作品、文学作品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