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给一位即将毕业的年轻人做了个出国咨询。聊完以后,感触颇多。因为,我也有过21岁,也曾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迷茫,不知道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
其实,出国,不管你财富程度如何,都是钱往外流的一件事儿。特别是对普通人家,倾全家财力,送孩子出国这种做法,愿景是好的,但其实,这无论是对家长还是孩子压力都很大,特别是对孩子。孩子小,可能体会不深,但随着年纪渐长,当看到爸妈渐渐老去,而自己无法回馈爸妈的时候,心里上的负罪感会很大。一般来说,原生家庭没问题的,子欲养而亲不待,当孩子能体会到的时候,这种体会是很沉重的。
做为曾经的年轻人,我想说点我的看法。
一,国内
先说说,我眼中的国内吧。在我看来,国内年轻人面对的最主要问题是工作。工作最大的问题是工资,996跟福利待遇。这种问题,其实不是中国一个国家的问题。整个东南亚,很多国家普遍存在这种问题,比如韩国。究其原因,这和二战以后,世界格局划分有莫大关系,在这种格局之下,想打破既定秩序是很难的。
由于这种结构,中国的定位就有了,随之产生的就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而在2008年以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变了,最近的两会,政府对经济的导向也是更加倾向于消费跟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主要是发展重化工业和政府主导的基建上。
所以,在国内,我觉得你选的专业,对你日后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年轻人,在出国以前,要看自己能不能吃到政策红利,因为,这种红利,比出国划算的太多。所以,年轻人其实在上大学前,就要考虑专业,专业所对应的工作,以及发展方向。举个例子,比如,机械工程师职业发展路径,要看有哪些类型工作,每种类型工作需要什么证,技能,工作职责,未来发展方向,工资,以及有哪些企业,在哪里等等。只有知道了这些,你才可以做比较,看国内跟国外,到底哪里利更大。
二,国外
再说说国外。国外是因为二战以后,以美国为首,搞这么一个第一集团,划分了世界格局。延续到现在。而亚洲国家,在第一集团的规划里,基本都是输出廉价产品的结构。
这些第一集团的国家普遍特点是工资分配相对均匀,物美价廉,成熟的福利体系。虽然说福利你未必能用上,但它却在哪,理论上,你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比如说,免费医疗,它确实是免费的,但前提是你得能挺到医生接见你,而这个医生还得是仁心仁术的,不然三五分钟打发你走,下次回来再见,可能真的就是沙扬娜拉了。
但,这些第一集团的国家有一点是一定的,就是基本民生,比如,吃,穿,用。单说吃的,无论你有钱没钱,吃的东西品质都一样。穿,即使你是厂工,也可以买件Canada Goose,用,即使你打零工,也可以有能力买个iphone,并不用卖肾。从这点出发,你在国外即使是做底层,生活品质上比国内要好。
以此为基础来看,国外的日子确实要轻松一些。但我觉得,人一辈子还是要有点追求,比如自我实现。拿我来说吧,我上大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以致用,而不是大学毕业,出国当水管工。因为,我真的不觉得我命里有水管工制服。
所以,对于出国的年轻人,最大的挑战,也是择业。特别是在国内大学毕业以后出国的年轻人。选择出国,基本跟国内就是断舍离。你在国内,所有的关系,工作经验,经历基本都抹掉了。出国=归零,需要重新适应。在这个时候,叠加经济压力,迷茫,跟文化碰撞,压力是非常大的。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种压力状态,我觉得出国就好像练葵花宝典一样,得先自废武功,自废的过程是非常漫长跟酸爽的,而且一个不好,还容易练成岳不群。但如果你练成了东方不败,多年以后,你蓦然回首,会觉得自己当初做这个决定,还是蛮屌的。
所以,出国还是不出国,我觉得年轻人要以择业来做选择。所谓,鱼跟熊掌不能兼得。特别是在你没有积累,需要赚主动收入的时候,要先看国内能怎么样,毕竟国内你没有语言,文化差异,而且还有爹妈保驾护航,最起码你遇到麻烦,想哭时候,你妈可能打个滴,坐个高铁就过去了。
而对于比较之后,决定出国的,跟爸妈哭诉就别想了。基本上,开弓没有回头箭,脚上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路是自己选的,在苦,也要你自己一个人走下去。这是当初我出国,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临别赠言。把这句话送给打算出国的年轻人们共勉吧。
但无论你最终作何种选择,都希望各位年轻人可以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