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最最重要的两位心腹大臣

文摘   历史   2024-04-09 15:37   浙江  

雍正十三年期间,以较大的政治魄力开启多项改革,在此过程中,选用了大批官员充实各级队伍,在众多的官员中,尤以鄂尔泰、田文镜为代表的督抚,其共性是此前仕途受挫,雍正登基后,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快速使用,在雍正一朝的改革做了急先锋,成了当时的风向标,最终实现了完美收官,创造了古往今来并不多见的君臣从一而终的典范。


鄂尔泰的弯道超车

四十二岁的鄂尔泰作了一首感叹仕途不顺的诗:“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又在《咏怀》诗里写到:“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彼时他担任内务府员外郎,由于长期得不到提升使他颇为灰心,对自己的以后光景不抱有盼望。鄂尔泰自没想到,当雍正即位后,他的仕途在弯道之中快速晋升,一时之间前途柳暗花明,最终成了雍正一朝最受宠信的满族大臣。

从二十一岁进入到内务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才勉强做到员外郎。除此并无任何职务调整,鄂尔泰的郁闷折射出康熙晚年整个官场的懈怠。

雍正画像

在使用鄂尔泰之前,雍正并无太大把握。在年羹尧和隆科多接连出事后,雍正曾让人传话给鄂尔泰:“鄂尔泰做官甚好,朕所以不令伊做巡抚者,因年羹尧、隆科多极力保荐,必是他附托于人,尔下旨与伊,令其改过,实心办事,朕自加任。”

雍正经过全方位考察后,确认鄂尔泰不存在任何朋党行为,决定对他实施快速重用。他的的政治仕途由此开始得到跳级提拔,先是外放江苏布政使,主管水利。三年升任广西巡抚,但雍正仍然认为大材小用了。在上任途中,雍正命令调整为云南巡抚管理云贵总督事,兼任兵部尚书。雍正六年,由于工作出色,雍正让鄂尔泰兼管广西,封为云贵广西总督。四年后,雍正将他调回北京,担任保和殿大学士,居首辅地位,并封一封伯。鄂尔泰成了雍正朝提拔最快,最受崇信的大臣,并被雍正钦点死后配享太庙。

雍正对各省各级官员谕旨中要他们向鄂尔泰学习的批示不下二百余条,其眷宠地位,为历代罕见。如在给贵州巡抚石礼哈的批示中说:“鄂尔泰当代人物也,汝宜以为仪型而效法之。”给云南永北副将的谕旨时说:“鄂尔泰实系超群封疆大臣,孰不愿天下皆用如此人,岂易得也与!”诸如其他的如“鄂尔泰乃满汉内外大臣中第一人也。”的赞美则处处可见,号召全省督抚和各级官员向他学习的批示屡见不鲜。

雍正与鄂尔泰奏折上的“互动”

雍正多次对田文镜、李卫提出表彰,不吝言辞,称赞田文镜“巡抚中第一”,称赞李卫“尔乃国家伟器”。然而,这似乎更多出自鼓励或是御下之术。在雍正眼里,鄂尔泰才是唯一最倾心大臣,加上彼此为满族后代,亲切感自然高于汉臣。与田文镜、李卫相比,不仅在学识、修养上,更多的是鄂尔泰能够帮助雍正统揽全局,设计政治改革,其高度应为是雍正新政改革设计者和推行者。雍正有时看了鄂尔泰对时政方针的建议时,激动地说:“览此奏而不嘉奖赏悦者,除非不是皇帝!”鄂尔泰能够提出当时针对性的切实政治改革,源自其长期坚持学习的结果。众所周知,满族人大部分都善于打仗,然而很多满族大员们像鄂尔泰这样博学多才的却非常少见。许多满洲高官,甚至大字不识。

正因为有学识才有了能力,让鄂尔泰在满族大臣中显得尤为耀眼。在得到重用后,他先后平定苗乱,推行“改土归流”,这一重大国家政策影响深远。

此外鄂尔泰在江南一带兴修水利,注重民生建设,在民间口碑极好。在雍正三年,鄂尔泰担任布政使期间,将自己的公使银一万六千余两分发苏松常三府,买粮三万三千四百万石,用于赈灾准备。在鄂尔泰调走后,江苏巡抚将这事上奏给雍正,雍正非常感动命令给鄂尔泰加二级。

鄂尔泰在对新任巡抚的谈话时说:“皇上用人无甚神奇,只是一个至诚。”雍正得知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说:“朕实含泪观之,卿实可为朕之知己。”雍正在体贴鄂尔泰上更多表现出了一种细节和温暖,有时他惦记鄂尔泰熬夜:“凡夜晚办事,最是伤人,务教他(鄂尔泰)善体朕谕,以仰副垂注至意。”鄂尔泰得了一点小病,雍正却小题大做,找人给他推算命理,得到的结果是大寿,他才说:“朕之心病已痊愈矣”。甚至在一次宴会上,因为鄂尔泰远在云南,雍正特意将亲自尝过的食物寄往云南说:“这样就如同君臣对席了”。

雍正行乐图

雍正曾在《谕旨》里动情地说:“鄂尔泰在朕前不过数日,朕每念之不置,偶阅伊奏折,辄为泪下,岂亦君臣宿世缘分耶!”、“凡诸外用大臣陛辞,朕不忍别至于落泪者,惟卿一人耳!”

鄂尔泰的居官哲学非常有趣,他曾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至糊涂矣。”他的同僚张廷玉虽然对鄂尔泰腹诽不少,却非常认同这句话:“最有味,宜静思之。”他的继任者云贵总督尹继善说:“大局好,宜学处多。”当时的人多有对鄂尔泰的评价趋于大局好,认为他眼界长远:“识量宏渊,规画久远。”这也说出了鄂尔泰在当时就是政治家一类人物。

田文镜的大器晚成

六十一岁这年的田文镜两鬓已经花白,在服务康熙朝将近四十年期间,勉强才做到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的职务。按照正常升迁路线来看,承载仕途的船已经到了桥头,提拔重用没有了遐想空间。谁也没能想到,雍正帝的继位,让他在一年之后便迎来了政治上的春天。此后八年里,更是成了强力执行雍正新政的封疆大吏,一时成了影响整个大清新政改革的风向标,田文镜也成了从政大器晚成的典型。

田文镜画像

田文镜字仰光,汉军正蓝旗人,雍正五年后,因为政绩突出被转入正黄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监生身份绕过科举这一从政障碍,外放福建长乐县县丞,相当于今天的副处级。苦熬九年后,才调任山西乡宁县担任知县,在这一干就是十三年,虽然仕途停滞不前,却积累了大量的基层行政经验,对当时清朝政治在基层延伸落实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了解。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隶易州知州,勉强走进清朝中高层级别官吏序列。转年,田文镜被内调清政府行政机关,出任吏部员外郎、刑部郎中、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之职。多岗位历练,进一步熟悉清代组织人事、司法和监察工作,虽然未能得到重用,却给日后仕途走进快车道提供了丰富的任职资历和经验。

田文镜在河南理政的第四年,雍正对这段时间田文镜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对朝中上下对田文镜的巨大争议进行定调:“及为巡抚后,三年以来,整饬河工,堤岸坚固,河讯安澜,年丰岁稔,绅衿畏法,正己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己,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中之第一。”《世宗实录》

雍正行乐图

田文镜的表彰源于此前一个重要事件,使得田文镜一时陷入风口浪尖,地方官吏甚至清朝内部高层对田文镜开始口诛笔伐,雍正这段肯定田文镜,正是田工作中刚刚经历重大政治危机。

田文镜到河南不久,就发生了封丘罢考,他手腕强硬严厉镇压。当时主管河南学政的是张廷璐,纵容考生罢考,田文镜不忌惮他是内阁大学士张廷玉弟弟,如实奏报了他的情况,而开归道陈时夏“竟不坐堂问讯,将诸生传至内衙书堂”,“称为年兄,央其赴考”。按察使则“将罢考一事,置若罔闻”并推诿说:“我只管人名盗案,余事非我职掌。”此后的田文镜果然得罪了张廷玉和朱轼等大臣,因政事屡受掣肘,雍正非常明白田文镜的孤立原因,指出:“田文镜办理尽心,朱轼、张廷玉不过因张廷璐之事归怨田文镜,欲使所奏不行耳。”

田文镜在河南越发孤军奋战,随着推行新政的力度不断加大,反弹势力也在不断跟进,田文镜在两年内就弹劾罢免河南中高层官员达二十二名之多。雍正在鼓励田文镜的朱批里说:“览尔题参黄振国之疏甚属可嘉,如此方不负朕委任之意。……能照此秉公执法,一无避忌,放胆为去,保尔永远平安。”

雍正行乐图

田文镜不是科举出身,却能屡次得到重用与雍正实用的选任用人原则有着重要关系。雍正曾对此说过:“国家用人,但论其贤否,不当限以出身……自古以来,名臣良辅,不从科甲出身者甚多,而科甲出身之人,亦屡见有荡俭逾闲者。”《上谕内阁》

在雍正看来,科举出身的官员虽然文化较高却顾忌太多,且遇事不善变通,迂腐无能。有的官员到处取悦而获得虚名,故争议较少。对于因大力行政而陷入风口浪尖导致的孤立无援,雍正往往会给以站台。雍正曾对沉下李维鈞说:“朕当年即是孤臣,并无恃援。”田文镜在河南的遭到广泛反对时,雍正举例广东巡抚杨文乾为例说:“杨文乾不过同省四人合力排陷,如田文镜内外合力排陷岂止四人……但田文镜实能争气,全朕之公明二字。”在给田文镜的批示中,颇为动情地安慰他说:“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田文镜被多次朝中权臣弹劾,雍正却安慰他说:“此一事,朕甚庆幸,好机会,亦难得。参你这样巡抚,所以理直气壮,有何可讲?”当田文镜回复自己觉得有些委曲后,雍正帝又劝谕他:“此事朕已洞悉原委,你一些不必系念。只要自己信得,乃可对天地神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窄小了。”

在田文镜生命最后一年,恳切提出离职,雍正览折“良用怅然”,此前虽然多次提出退休,雍正都没同意,这次深知田文镜已病入膏肓,让他在任所调养,职务暂交给副总河孙国玺协助处理。此后一个多月,田文镜再次上书离职,雍正勉从所请,不几日,田文镜在河南去世,死后家无余财。雍正皇帝对田文镜死后的加谥、立碑、祭奠、入开封贤良祠等等进行追悼,可谓备极哀荣,成就了雍正新政君臣完美收官的一段历史。




剥笋历史
不才赵立波力求客观公正阐述过往云烟,不偏不倚,不爱不恨。行走在文化散文和大历史之间,尽力用扎实的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在不断创新和挖掘的方向下大力气求真务实,以期获得更多的知己。如古人所言: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并希望包容理解,求同存异,共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