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创作谈 | 吴岩:创作成功的要素 | 国际大师班特别报道

百科   2024-06-04 21:33   重庆  


吴岩

中方作家导师

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跨学科专业委员副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首个科幻类社科基金项目——“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以及首个科幻类国家重点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科幻小说史”。著有《中国轨道号》等科幻作品。



《中国轨道号》的写作比预想的难。我写了一些章节,但发现铺垫太多了。要想说清一个远离今天孩子的时代的情况,我差不多要用半本书讲那个时代的各种背景。我太太看了稿子说,一点意思也没有,只有政治背景,没有生活细节,不像一本小说。她说的政治,是我写的那个年代中国载人航天的背景。第一章的初稿给编辑看了之后,他们也说要多写细节。过往的细节才是吸引孩子进入的真正的动力。我于是调整了写法,讲述了大量那个年代的故事。



最让我为难的,还是每一章看起来我知道会怎么发展,但到了跟前就发现其实还是缺少一些感人至深的东西。过去我写的科幻作品,关节点都在技术突破上。每每小说中的人置于窘困境地之后,科技发现会把他们解救出来,至多是通过勇气战胜恐惧。但现在,我写的是一本虚构的准日常生活的小说,人物关系和情感是故事的核心。我的短板立刻就暴露出来。


那些日子里写不下去是常有的事情。我又找来许多书阅读,从狄更斯到盖达尔,从《溯源中国计算机》到《军校学生的幸福》。但书也不一定就能给我灵感。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紧张焦虑脾气暴躁,想要把故事拉向其他方向。但我太太跟我说,这是不行的。你不能总开始新的方向,这样下去无法跨过的壕沟永远都无法跨过!她的批评特别准确。我只好回到原来的路径。但突破自己的短板太难了。特别是在反复修改无果的时候,更是如此。


我们住在大公园一样的南方科技大学校园中。这个校园据说是两个自然村合并建造的,园中有九山一水。大沙河从园区缓缓流过。山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夏天这些树枝上总是挂满荔枝。当然,那必须是荔枝的大年成才行。我太太说我可以出去换换空气,她乐意陪我去走。于是我们就走入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虽然是在校园中沿着山路或者河边缓缓走过,但我全部心思都在作品上。我一点点把我的故事讲给她听。她就给我一些建议和提示。我太太是文学专业出身,对文学的理解和作品的分析比我更在行。就在这样的讨论、行走、观点对抗中,我逐渐找到了每一章的关键点。我记得小说的核心第三章,我写了好几遍,总写不到我要的那种感觉。后来也是我太太的建议,她说,关键的转折字数不在多,有了前文情节的铺垫,情感的流动和爆发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个说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回来就闯过了那一关。等我把这个新改稿子给丁倩的时候,她说看到那里她流泪了。


总之,细节、情感关系、参考阅读和跟他人的讨论,是创作成功的关键。至少对《中国轨道号》来讲,是这样的。期待参加工坊的学员能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这些。



撰文:吴岩

   文字编辑:吴舒  

 美术编辑:程倩、汪程玺

审核:李懿





精彩推荐



直击首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颁奖盛典
100万!七大单元42项,第二届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奖项设置
首届“未来小说工坊•国际大师班”招生简章


  -扫码关注我们-




钓鱼城科幻

未来科幻大师的养成者


钓鱼城科幻
钓鱼城科幻学院:未来科幻大师的养成者,世界最大科幻学院。旗下有:百万钓鱼城科幻大奖——新科幻,新风尚;未来小说工坊——中文科幻黄埔军校;科幻课——本科生科幻教育领航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