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缸第882期
文/孙宇凡、编辑/董雨昕
导师总说要理论创新,究竟要怎么创新呢?
分享一个我自己很喜欢用的方法——“理论溯源法”。相信按照这个方法的这五个步骤,你的文章就能找到创新了!
在介绍这个方法之前,我想先说说为什么大部分人找不到理论创新的方向?
因为他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总是把理论和经验当成一对一的关系。
要么从经验到理论,就是先有一个故事,再找一个理论套进去;
要么从理论到经验,就是先有一个理论框架,再去套一个故事。
这两种方式都是一一对应的。这么做,很容易导致“理论经验两层皮”,无法实现理论创新。
那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这个一对一的关系,变成多对多的关系。从经验的多个维度回溯到多个理论,你的创新思路就出来了。我把这个方法叫“理论溯源法”。
下面,我用五个步骤具体拆解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套用到很多研究里,实现你的理论创新。这五个步骤分别是:
第1步:建立理论维度坐标
第2步:建立经验多维描述
第3步:溯源一个主流理论
第4步:引进一个新理论维度
第5步:两个理论维度对比
第1步:建立理论维度坐标
第1步是建立普遍且根本的理论维度坐标系。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要知道,我们不可能用一个理论解释所有现象。因此,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有许多理论流派,这些理论流派会有一些根本的、通用的理论维度。
那么,哪些是根本的、通用的理论维度呢?
比如: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行动、主观与客观、自由和平等、集体与个体、物质与文化、冲突与和谐等。我在以下列出常用的20个理论维度:
举例来说,像马克思和韦伯的争论,就是物质与文化之争——对于资本主义的起源,马克思更加看重物质生产,韦伯更加强调精神气质。同样的,马克思和帕森斯之争,是冲突与和谐之争——马克思看重阶级冲突,但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和谐。
当然,这背后涉及到几个方面的讨论。如果你了解社会科学哲学,就会知道这些有时被称为“元理论”或“后设理论”,即我们一般使用的具体理论背后的基础。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社会学等学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以下这本文集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
*Alexander, Jeffrey C., ed. 1987. The Micro-Macro Lin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但是,后来学者们渐渐不再重视这些“元理论”,因为他们更喜欢研究“小理论”或“专题理论”。结果发现,这样做还是不行:每隔十年左右,就会有一波学者回归讨论这些“元理论”的维度。因为你根本避不开这些问题!因为你会发现,自己同行吵来吵去,还是围绕这些维度,所以必须要搞清楚!因此,2012年又出版了一本文集,类似于之前的讨论。
那么,建立这些理论维度坐标系,对你有什么好处呢?掌握这些维度,你再看一些社会现象,就可以超越现象看本质了!同样地,你看再多的理论,也不会觉得混乱,因为你最终都能将其归类到这些分析维度。
我在7月即将开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就是按照这些理论根本维度设计的。比如,我在谈古典传统时,只读四大人物:马克思的批判人道主义、涂尔干的功能均衡主义、韦伯的结构制度分析和戈夫曼的象征互动主义。
这四个人物对于我们理解这些根本维度非常重要。比如,从字面上你也能看出,涂尔干谈均衡,肯定就没法像马克思那样谈批判。韦伯的结构与制度分析比较宏观、比较“硬”,所以他研究的都是历史、国家等议题。而戈夫曼的象征与互动分析则比较微观、比较“软”,他研究的是很具体的情境,比如坐电梯时为什么要“有礼貌的不注意”。
有了这四大人物建立的根本坐标维度,你会发现,后来的大师学者,如布迪厄等,都是从这里演化和发展出来的。这方面我尤其推荐布迪厄的《社会空间与象征权力》一文,把他如何克服和超越这些维度,说得一清二楚!
第2步:建立经验多维描述
第2步是对经验现象进行多维度描述。
我发现很多同学向我提问,总是只想要理论、从不谈经验描述。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之前也写过相关推送,批判这个问题。这不仅是我的观点,Marcus Kreuzer等教授也发过文章,批判政治学等学者总是喜欢谈因果解释推论,而忽视描述。但是你别忘了——解释是以描述为前提的!
*图源网络,侵删
那究竟要怎么描述才更好呢?才更有利于理论创新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在研究任何现象时,都会遇到无数影响因素,描述起来是没有穷尽的。早在100年前,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想类型”等方法论,就是为了反对当时一些学者以为自己能够“完整描述”现象的错误观念。
正因为完整性是不可能的,所以才要借助理论维度(如韦伯所说的理想类型)去描述,尽量让自己更完整、更有规则一些。
如果你按照我们上一步的方法梳理,学会了理论维度分类,那么现在你就可以用这些理论维度来描述现象了!你会发现,自己对现象的梳理和总结,即使再复杂也会变得有条理!再多的影响因素,也都可以归类到这些维度里了!这多好啊!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我们研究国家建构这个现象,可以有多个维度的描述。我们可以用物质和文化这对根本维度来分析:物质层面包括领土管理、邮政系统、电力系统和铁路系统等。文化层面则涉及民族神话、民族历史、民族节日和民族英雄传说。
*国家建构的经验多维描述
再比如,我们用宏观和微观维度研究国家也行呀!宏观是什么呢?国家的宏观层面就是世界体系:谁是核心国家,谁会霸权国家,谁在边陲,谁被欺负。微观是什么?国家的微观层面,不就是政府部门之间协作,政府的基层治理等等
所以你看,我们按照多重维度,就能捕捉这个国家现象的复杂性了!当你用这种理论维度的多重描述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不再教条了,你对经验的理解不再单一、反而很丰富很清晰。这样,就能帮你跳出一个理论对应一个经验的陷阱!
第3步:溯源一个主流理论
第3步溯源理论,就是找到一个主流的理论维度。简单来说,就是在你研究的领域,找一些主流的、有影响力的理论,并将其溯源或归类到前面总结的这些维度之一或几个。
还是以研究国家为例: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是关于国家是如何建构出来的。
大家很容易想到一本书,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这本书非常有名,是全球影响力排名第5的社会科学名著,影响实在太大了!
*《想象的共同体》豆瓣截图
那么,这个主流理论讲的是什么呢?按照我们上面的分类,它主要用的是“文化”维度。因为“想象的共同体”这个理论讲的是国家如何通过建构一套民族历史叙事,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让人们接受这套民族想象。
那么我们在中国也是一样。我之前发表在《清华社会评论》上的一篇文章,研究的就是中国人的“天命观”和“正统观”。比如,从明朝到清朝,清朝入关后是如何让百姓相信天命和正统转移到满族人身上的。这就是从文化视角来研究国家的建构。
有了这样的理论维度溯源,你就能够快速理解你这个领域现有的研究,精准把握主流研究的核心观点了!
第4步:引进一个新理论维度
在这一步,我们引入其他理论维度来进行创新。因为任何经验现象都不可能只有一个维度,所以每个研究领域也不可能只有一个理论。
那么,你能不能在你的领域和议题里,找到一些不那么主流、或新兴的维度和理论呢?你就可以基于这些理论维度来发展它们。这不就是你的理论创新和理论贡献吗?
比如,我们刚才提到国家研究,现在已经知道国家建构现象有一些主流的理论和维度,即“文化”视角下的想象的共同体。
我们也知道,有物质和文化这一对维度坐标。那是不是就可以引入“物质”这个角度来做研究了!
物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国家的建构,需要有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怎么可能只讲“文化”、只讲这种文化认同的建构呢?所以你看,中国是不是有村村通工程、是不是有高铁、是不是有快递物流?
这个说到我的痛点了!像我现在在英国这边,坐个火车给我哐当哐当,头晕死了!这个时候就发现,还是国内好!因为有高铁嘛!这就从从基础设施和物质的角度来建构我们对国家认同了!
这可不是我自己在这里天马行空,已经有些著作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国了,比如是杜克大学的教授高柏的书,就是研究中国的高铁和中国的崛起。UCLA的教授Chandra Mukerji也出过一本书《不可能的工程》(Impossible Engineering),探讨法国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权和治水工程之间的关系。你看,理论创新不就出来了吗?!
*《不可能的工程》图书封面
我们会看到,那些理论大师的创新,用的也是这个方法!他们根据当时的主流理论,引进了新的理论维度!
我在7月马上要开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中会读到福柯、布迪厄、柯林斯、杜波依斯等这些当代人物。我会告诉你,这几位大师是怎么用这个方法,来整合和批判以前的主流理论维度、并引入了开创性的新维度!
福柯:权力就是话语、话语就是权力!福柯不就是开创了这个话语权力的维度呢?以前学者哪想过呀!
布迪厄:结构在身体中,身体在结构中!以前学者只想着结构通过“内化的规范”,让人在意识上接受意识形态,但是布迪厄不就是开创了用身体性惯习来思考结构,思考“内化的身体”!所以我们举手投足都带着意识形态的印记!
柯林斯:资本主义在于奴隶制,奴隶制在于资本主义!以前学者都觉得资本主义就是工业革命,但是杜波依斯开创从反殖民角度理解资本主义,早看到种植园经济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部分。甚至,后来学者用“现代奴隶制”批判现在的资本主义!
杜波依斯:压迫在于交叉性,交叉性也能反压迫。以前学者都觉得压迫就是排除法,不给你权利,但柯林斯则用“交叉性”概念,看到压迫是把你包容进去但又贬低你!但这也意味着当权者是依赖你的,所以你也可以利用这种关系“反压迫”!
第5步:两个理论维度对比
基于上面四步,我们就可以通过建立维度之间的对比和批评,来突出理论贡献!
任何学术批判和发展,其实都是建立在不同理论维度之间的批评,而不是写一些“口号文章”或“标签文章”,更不是去贯彻落实一些文件精神。
而且,这种批评不是随意的,因为你已经指出了这个现象本身就有多个维度。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现象,你才引入新的维度和新的理论。
*图源网络,侵删
所以,真正的学术创新是组织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有纪律的创新”:这里的纪律性和创新性结合在于,你需要用现实依据和经验依据来说服别人,为什么你的理论维度更好、更必要。
例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国家建构问题,就可以用物质维度来挑战文化维度。怎么挑战呢?我推荐两个比较常用的方法:对比论证和反事实论证。
你可以利用对比方式来论证,比如时代的变化。你可以说时代不同了,以前大家更注重文化宣传和历史想象,但现在更注重技术基础和物质设施。更具体点说,以前技术不发达,识字的人也不多,那就靠媒体和知识分子去宣传。现在呢?技术发达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变得至关重要,因为这些把所有人联系起来了。所以在当今时代,物质维度显得更为重要。
你还可以进行反事实论证:假设这个国家停电了怎么办?如果我无法上网了怎么办?如果没有交通,我一辈子只能呆在农村,那我还会认同这个国家的建构吗?这种反事实论证并不是随便说的,而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研究方向——“失败的基础设施”(failed infrastructure)。例如,历史研究发现,印度以前四分五裂,宗教不止上千个,但英国为了统治印度,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让印度人形成了国家认同。
通过两种论证方法,你就可以说明,物质维度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图源网络,侵删
当然,为了更好地说明你自己的研究贡献,也可以从其他领域借用一些物质性的理论。像福柯和拉图尔等学者,他们就喜欢谈物质性技术。我自己的研究也经常这样做,借用一些理论进来。这里就不多展开了。
这样,你在批评别人的时候,就不是随便批评了,因为你的批评有经验现象和理论的依据。你甚至可以告诉别人:“你看!我之所以用这个视角,是因为福柯和拉图尔这样的学术大咖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这样一来,你的研究不就更有说服力了吗?
如何学习“五步理论溯源法”?
有小伙伴可能就要问了:
我要怎么样理论溯源呢?
我怎么知道这个领域有哪些代表性的理论维度呢?
就算我知道这些分析维度、这些理论源头,我要怎么读懂理论大作呢?马克思等大师的作品也太难读了!
所以,不管你是想建立理论维度坐标系、理论大师的坐标系,还是想精读搞懂这些理论作品,现在都可以趁这个暑假,来一口气搞定!
这些内容,我都会在7月份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里讲到!
这个课程帮你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理论溯源!我带你读的11位理论大师,都是某个流派、某个领域的开山大师!你像马克思是批判人道主义传统,对应到压迫与反抗,主观与客观等维度。韦伯是结构制度主义传统,戈夫曼是象征互动主义传统,他们俩能够对应宏观与微观、结构与行动、制度与话语等维度。搞懂了这些经典理论、开山性理论,你再读再新、再前沿的理论,都会发现是对这些经典理论的变形和延伸,理论视角、理论维度基本相同的。你也会发现,这样学习可以事半功倍、一通百通!
二是系统学习理论。我们十二讲的课程结构,都是精心设计的。按照古典传统、批判整合、前沿专题三大板块,让你形成从源头到当下的完整的理论路线图。我们按马克思、韦伯和戈夫曼三大经典传统给你搭建基本框架,然后再探讨当代大师级的学者,吉登斯、布迪厄和福柯等等,以及现在前沿的三大主题:库恩论范式、杜波依斯的反殖民和柯林斯的女权主义。这十几个流派,基本上都是当下还在讨论的、最重要的一些流派。
三是逐句精读,带你彻底搞懂这些理论。我知道,有些小伙伴担心自己读不懂理论、尤其是大师的理论。相信你上了这门课,就再也不会为这个问题困扰了。因为我教你至少七种精读方法,让你看透大师的文本,找到诀窍。
比如,我会教你历史脉络溯源法,教你如何从一二百年前的历史中读懂马克思经典。我也会教你理论模型论证法,教你看懂布迪厄这些喜欢写长难句的大师,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论证的,看到文本内部的经脉和骨架。
*社科理论大师
这个暑期班,
是全网唯一能够体系化学习的社科理论班;
是全网唯一手把手教精读方法的社科理论班;
是全网唯一讲透社科11大最重要思想家的理论班。
今年这个班,已经是理论精读第6期了。课程由社会学理论大缸/宇凡聊学术创办人、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孙宇凡主讲,并邀请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万毓泽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鹏作为授课嘉宾。
*往期学员
开办以来,好评如潮!已经有上千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老师参与这个课程,包括:
考研申博:往期有很多同学参加这门课,跨专业考上了国内TOP2的社会学专业!
面试需要:往期有不少同学在准备考研面试,用上这门课学习的精读知识,在面试中拿到高分,成功上岸!
在读学生:往期有很多同学反馈,上完课程后学会拆解理论,很多文献和著作都能读懂了!这些学生背景多样,有来自国际名校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也有来自国内TOP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当然,也有双非和专科院校的学生们,一起精读经典!
青椒老师:除了有来自同济大学等国内高校青年老师,也有来自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不同专业背景的“青椒”参加这个课程!
社会人士:往期还有在互联网大厂、医院、设计行业等工作的同学,出于对身边社会现象的兴趣,希望学习理论为自己解惑。
*往期学员反馈
课程总12讲、总课时达1500分钟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能够给你带来:
✅ 彻底搞懂社科思想源头!掌握一手文献,告别人云亦云。
✅ 系统掌握理论体系!从古典读到当代,告别零碎学习。
✅ 学会实用精读方法!逐字逐句精读,拒绝囫囵吞枣。
✅ 延伸理解前沿研究!既会读又会用,不再只读死书。
✅ 拓展跨学科视野!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理论和研究。
✅ 还赠送10场读书会,五湖四海的学生以文会友,一起沉浸式阅读经典!
✅ 可提供暑期班邀请函,表现优异同学提供结业证书和推荐信!
全年只开1班!错过请等明年!
扫码立即报名
开办以来,好评如潮!已经有上千位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老师参与这个课程,学有所成、收获满满。
考研申博:往期有很多同学参加这门课,跨专业考上了国内清北、人大等社会学专业!
面试需要:往期有同学在准备考研面试,用上这门课学习的精读知识,在面试中拿到高分,成功上岸!
本科在读:读理论似懂非懂,很少读一手经典,经常被教材带跑偏!往期有很多同学反馈,上完课程后学会拆解理论,很多文献和著作都能读懂了!
硕博和青椒:写论文、做学术都要用到理论,但总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框架,也不知道如何理论批判、理论创新!往期有不少同学反馈,上完课程后深受理论启发,成功发表!
社会人士:往期还有在互联网大厂、医院、设计行业等工作的同学,出于对身边社会现象的兴趣,希望学习理论为自己解惑。这些同学也在我们的课程上找到了TA们追寻的方向。
附送10场读书会,课前预习读书会和课后复习读书会;
参与课程同学可获得课程邀请函;
全程学完课程可获得课程结业证书;
全程学完课程并完成课程作业,可获得宇凡老师推荐信;
相较往期课程,增加课时和特邀嘉宾,但不涨价!
{ 一、全局预览 }
第1讲
全局预览:精读方法与流派鸟瞰
本讲带你鸟瞰当代社会科学理论的6大事件、7大精读方法和8大常用理论流派,并反思为什么要精读经典的理由和如何精读经典的方法,带你升级学术思维,掌握精读方法以及快速了解“理论地图”,彻底读懂理论名著!这些精读方法,在下面各讲课程都会涉及到——
第1种精读方法:在历史脉络中多重溯源(来自思想史研究的剑桥学派等);
第2种精读方法:在人物传记中解读思想意图(来自文学批评经典理论等);
第3种精读方法:在概念的逻辑与历史中做双重分析(来自语言哲学和历史哲学);
第4种精读方法:在理论模型中做理想化论证推论(来自当代科学哲学前沿);
第5种精读方法:在多流派的辩论对话中理解特定思想(来自当代科学哲学前沿);
第6种精读方法:在范例类比中对理论进行经验还原(来自库恩的范式理论和实用主义等)。
第7种精读方法:在前沿的理论批判中回看经典理论(来自实用主义哲学和诠释学等)。
阅读文本:
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作品?》
唐世平,2001,《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性范式》,《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沃勒斯坦,2008,《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三联书店。
Stinchcombe, Arthur L. 1982. “Should Sociologists Forget Their Mothers and Fathers.” The American Sociologist 17(1):2–11(提供中译本)。
{ 二、经典传统 }
第2讲
经典传统:马克思论异化与批判人道主义
影响了所有学科的马克思,是你必须精读的理论家!通过精读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对人的异化分析,本讲展现社会科学理论往往具有的人道主义及其批判精神。我们会用不同的精读方法探讨以下问题:
历史脉络:马克思的“异化”如何承继英国政治经济学与欧陆哲学?
人物传记:马克思的学者与革命家的双重身份如何影响他的思想?
概念考订:马克思的“异化”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几层意思?
模型论证:马克思如何将抽象的异化概念与他的政治经济学联系起来?
经验范例:马克思的思想如何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经验研究的资源?
前沿理论:马克思与当代学者到底有没有提供走出异化时代的理论方案?
精读文本(14页):
马克思,2009,《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收于《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第155-169页。英文版为1978年Marx-Engels Reader版。由于这是第1场精读,以及该文本的哲学思辨性较强,所以此次选段不长。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马克思一手名著:《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1卷)和《哥达纲领批判》。
万毓泽,2018,《<资本论>完全使用手册》,联经出版社。
Yeoman, Ruth, et al. 2019.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eaningful W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obering, Katherine. 2022. The People’s Hotel: Working for Justice in Argentina.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第3讲
经典传统:韦伯论官僚制与结构制度主义
对大多社会科学专业来说,韦伯都是奠基性人物!对于现代社会转型,马克思看到了异化,韦伯看到的是什么?官僚制。现在中文学界很多人对韦伯的官僚制讨论有兴趣,但非常缺乏对韦伯文本的精读。这一讲展现韦伯如何通过历史分析展现结构制度的演变与分化。通过精读韦伯,我会带你回答以下问题:
历史脉络:韦伯如何受到德国的政治体制问题变迁影响?
人物传记:韦伯的学术与政治纠葛人生如何影响了他的官僚制思想?
概念考订:韦伯式官僚制到底是根据哪些现象加以抽象与综合的?
模型论证:韦伯眼中官僚制/非官僚制的历史演变涉及到哪些制度前因(如财政)、特征推论(如职业观)和制度后果(如民主化)?
经验范例:韦伯与当代学者如何研究官僚制经验现象?
前沿理论:韦伯如何成为当代管理学、政治经济学等学者发展新理论的“靶子”?
精读文本(59页):
韦伯,《官僚制》一章,收入《经济与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对应1978年英文版。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韦伯:《经济与社会》(尤其是第9-10章、第11-13章和附录)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周雪光,2017,《中国国家治理的逻辑》,三联书店。
彼得·霍尔,2017,《资本主义的多样性:比较优势的制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Zacka, Bernardo. 2017. When the State Meets the Street: Public Service and Moral Agenc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第4讲
经典传统:戈夫曼论表演与象征互动主义
特邀嘉宾:王佳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讲精读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位列社会科学最高引用著作第16位!不管是政治学、管理学还是法学、社会学,都要研究“人”,那肯定就避不开从象征意义与人际互动角度。戈夫曼无疑是最重要的理论家。这一讲将通过精读解决以下问题:
历史脉络:戈夫曼受到哪些思想影响,又如何超越了这些思想?
人物传记:戈夫曼的人生经历如何影响了他的拟剧论思想?
模型推演:戈夫曼如何将人生如戏的比喻发展为系统的拟剧论?
经验研究:戈夫曼如何基于他的博士论文和广泛的经验材料建构自己的理论?
当代发展:戈夫曼的当代研究者以及关注类似议题的理论家如何发展了这一理论?
精读文本52页:
戈夫曼,2008,《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第1章,北大出版社(英文版1956或1959年初版)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戈夫曼一手名著:《精神病院:论精神病患与其他被收容者的社会处境》和《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等。
霍克希尔德,2020,《心灵的整饰》,成伯清、淡卫军、王佳鹏译,上海三联书店。
周晓虹、成伯清编,2012,《社会理论论丛(第六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斯科特,2021,《支配与抵抗艺术:潜隐剧本》,王佳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Raab, Jürgen. 2019. Erving Goffm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ew Sociology of Knowledge. Routledge.
Jaworski, Gary. 2023. Erving Goffman and the Cold War. Lexington.
第5讲
经典传统:涂尔干论社会事实与功能主义(加餐分享)
如果你总是搞不懂“社会学”是什么,那你必须读社会学学科和功能主义的开山人物涂尔干。这一讲带你逐句精读理解涂尔干如何通过生理学/解剖学的类比定义社会学、如何做因果/功能分析,以及了解当代新涂尔干主义在文化社会学领域的发展。当你读懂了这一讲,你不会再问“为什么社会学研究好乱、怎么什么都研究”之类的问题,因为你抓到了它的根本准则!
精读文本: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准则》,商务印书馆,第1和5章。对照Steven Lukes英译本。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1.涂尔干的《自杀论》、《社会分工论》等。
2. Gane, Mike. 2010. On Durkheim’s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thod. Routledge.
3. Smith, Philip. 2020. Durkheim and After. Wiley.
{ 三、批判整合 }
第6讲
批判整合:布迪厄的惯习资本场域理论
对当下教育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大多研究都和布迪厄这个名字相关!布迪厄的作品也位列社会科学最高引用著作中的第18位!本讲将带你精读和思考为什么当代法国大师布迪厄通过惯习、资本和场域三大概念,既整合又超越了上述的结构制度分析、象征互动分析与批判人道主义,尤其涉及到以下问题——
历史脉络:布迪厄如何受压/借助于法国特殊的结构主义和社会学传统?
人物传记:布迪厄的“小镇做题家”与“学阀”人生如何左右了他的学术?
概念释义:布迪厄如何在不同文本中对其重点概念依次发展?
模型论证:布迪厄如何论证他的惯习/场域/资本之间的关系?
流派对话:布迪厄如何建立与其它流派的对话并论证自己的优势?
经验范例:布迪厄如何通过大量的经验研究既澄清又发展了他艰深理论?
前沿理论:布迪厄如何被当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地学者接受、批判与超越?
精读文本(51页):
中译本:布迪厄,2015,《反思社会学的导引》,商务印书馆,第120-171页。英文本为1992年版。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布迪厄一手名著《实践理论大纲》、《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和《广义社会学五卷本》(2023年英文新书)。
迈克尔·格伦菲尔,2018,《布迪厄:关键概念》,重庆大学出版社。
Bennett, Tony, et al. 2009. Culture, Class, Distinction. Routledge.
Medvetz, Thomas, and Jeffrey Sallaz. 2018.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ierre Bourdieu.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7讲
批判整合: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吉登斯对当代政治学、社会学甚至管理学都影响很大,甚至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国师”!他的多本名著已经被引用近15万次以上!本讲将精读吉登斯作品中最精彩但又最简洁的段落。与布迪厄类似,吉登斯也希望摆脱社会科学理论中诸多对立,例如以象征互动与结构制度之间带来的割裂,但是他俩的策略还是有所不同。特别的是,这一讲还会把吉登斯与女权主义的前沿哲学结合起来,具体涉及以下问题:
历史脉络:吉登斯的思想如何依赖于英国处在美国与欧陆之间的特定位置?
人物传记:吉登斯成为英国国师又退隐学界的轨迹如何改变了他的思想?
概念释义:吉登斯如何开创性地重新界定了结构与行动等概念?
模型论证:吉登斯如何通过类比与对比论证与自然科学不同的社科模型?
流派对话:吉登斯如何取舍美国与欧陆各派思想的长与短?
经验范例:吉登斯思想为什么成为前沿的女性主义研究的焦点?
前沿理论:吉登斯的思想如何被当代英国等地学者接受、批判与超越?
精读文本(20页):
吉登斯,2007,《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第7章。英文本为1979年版本。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吉登斯一手名著:《社会的构成》和《现代性的后果》。
休厄尔,2021,《历史的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
Stones, Rob. 2005. Structuration Theory. Palgrave.
当代女权主义哲学家Sally Haslanger和Miranda Fricker的英文著作。
桑顿、奥卡西奥和龙思博,2020,《制度逻辑》,浙大出版社。
第8讲
批判整合:福柯的权力理论
不仅社会科学,连人文学科都受到福柯的深刻影响。福柯的多本著作位列社会科学最高引用著作前10名!虽然福柯的作品多变,但本文将其放在社会科学理论传统之中加以定位,并从权力理论的角度理分析福柯如何融合了上述的三大古典传统。本讲的精读会回答以下问题:
历史脉络:福柯关于知识与权力的问题意识为什么植根于欧陆哲学传统?
人物传记:福柯如何通过打造人设发展斜杠思想?
概念释义:福柯如何分类界定三大权力类型?
模型论证:福柯如何通过融合历史与理论方式推导出他的权力理论?
流派对话:福柯如何能够帮你把上述的各派思想串连起来?
经验范例:福柯如何把真理的历史看作研究权力的窗口?
前沿理论:福柯晚年与当代权力理论家如何超越早年的福柯?
精读文本70页:
福柯,2018,《安全、领土与人口: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1977—1978》,第1-3讲,上海人民出版社。对应2009年英译本。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福柯,《规训与惩罚》,《生命政治的诞生》、《主体诠释学》和《福柯的日本演讲集》(2024年英文新书)。
Hearn, Jonathan. 2012. Theorizing Power. Palgrave Macmillan.
Mbembe, Achille. 2019. Necropolitics. Duke University Press.
霍耐特,2020,《权力的批判》,上海人民出版社。
何乏笔,2021,《修养与批判:跨文化视野中的晚期福柯》,联经出版。
第9讲
批判整合:帕森斯的规范功能主义(加餐分享)
当你陷入“孔乙已的长衫”问题,觉得自己的教育期望无法满足、辜负父母期望的时候,你应该来精读帕森斯。帕森斯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政治学、管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一讲带你以他的教育研究案例,搞懂他的核心概念,比如角色、系统与分化。
精读文本30页:
帕森斯,《作为一种社会体系的班级》以及《社会行动的结构》第1章。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赵立玮,2018,《规范与自由:帕森斯社会理论研究》,商务印书馆。
Holmwood, John. 1996. Talcott Parsons and the Idea of General Theory. Routledge.
Treviño, eds. 2022. The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arsons Studies. Routledge.
{ 四、前沿专题 }
第10讲
前沿专题:柯林斯论女权主义与交叉性
交叉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科学领域研究女权主义最主流的理论,也扩散到管理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但是,交叉性常常被误解为只是增加一个变量而已。这是错误的。交叉性的精华在于:“权力绝不会无条件让步!”本讲将通过精读交叉性理论的重要级学者柯林斯(Patricia Hill Collins)的作品。柯林斯是美国社会学学会首位非裔女性会长,也位列在世社会学家最有影响力top25!这次精读,将带你澄清这些误解,理解交叉性到底是什么。
历史脉络:柯林斯看重交叉性为什么是基于西方女权主义的局限性?
人物传记:柯林斯的生命与学者经验为什么促成她的理论反思?
概念释义:柯林斯如何把交叉性视为关系存在论、认识抵抗策略和权力实践?
模型论证:柯林斯如何通过交叉性推论出普遍的解放方案?
流派对话:柯林斯如何把自己的交叉性理论纳入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传统?
经验范例:柯林斯对阶层/女性/种族的交叉性经验研究,如何生成创新概念?
前沿理论:柯林斯的观点如何遭到当代女权主义理论家的批评与解构?
精读文本23页,提供中译本:
Collins, Patricia Hill. 2020. “Intersectionality as Critical Social Theory.” in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Social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柯林斯的英文名著《黑人女权主义思想》、《交叉性作为批判社会理论》和《交叉性》等。
Skeggs, Beverley. 1997. Formations of Class and Gender: Becoming Respectable. SAGE.
Grzanka, Patrick R. 2018. Intersectionality: A Foundations and Frontiers Reader. New York: Routledge.
Bueter, Anke. 2024. Feminist Philosophy of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第11讲
前沿专题:杜波依斯论资本主义与反殖民
言必称“杜波依斯”,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和地理学等领域最热现象。本讲将通过精读杜波依斯(W. E. B. Du Bois)的经典名著选文,带你进入反殖民议题的前沿。
历史脉络:杜波依斯如何以多重身份卷入与推动20世纪全球发展潮流?
模型论证:杜波依斯如何分析资本主义、民主与阶级、种族和奴隶制之间的关系?
流派对话:杜波依斯如何预言与超越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等研究?
经验范例:杜波依斯如何以美国内战前后的历史研究体现反殖民的批判与解放?
前沿理论:当代学者如何解读与发展杜波依斯的反殖民思想?
精读文本75页,提供中译本:
Du Bois, W. E. B. 2017 [1935]. Black Reconstruction in America. London: Routledge, pp. 1-75. (前四章)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杜波依斯的一手经典: “The Negro Ques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和 “The Concept of Race”。
迈克尔·布洛维,2023,《社会学经典的去殖民化》,《清华社会学评论》(第20辑)。
埃里克·方纳,2024,《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商务印书馆。
Weiner, Melissa F. 2018. “Decolonial Sociology: W.E.B. Du Bois’s Foundational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tributions,” Sociology Compass.
Itzigsohn, José and Karida Brown. 2020. The Sociology of W.E.B. Du Boi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第12讲
全局总结:库恩论范式与元理论研究
根据伦敦政经学院学者统计的文献引用量,本讲精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所有社会科学著作中位列第1名!即使你没读过,你肯定也听过这本著作提出的“范式”概念。本文将带你精读库恩在本书出版之后,面对吹捧与误解时写下的澄清之作,让你能够从作者角度深度理解他的理论。库恩的范式理论有助于我们从后设的角度梳理与反思整个课程所学习的理论:为什么要学习理论和理论史?理论如何进步与革命?理论与经验是什么关系?具体涉及到以下讨论——
历史脉络:库恩为什么认为要从科学哲学与历史角度研究理论与经验关系?
人物传记:库恩的三阶段人生如何影响了他的学术思想?
概念释义:库恩如何建立范式的不同的定义?
模型论证:库恩如何将科学研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三者结合起来论证?
流派对话:库恩的理论如何有利于在经验研究者和理论研究者之间建立对话?
经验范例:库恩的理论如何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看待自己的进步与革命?
前沿理论:当代自然与社会科学哲学如何批判与重建库恩的范式理论?
精读文本30页:
托马斯·库恩,2022,《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后记》,北大出版社。
本讲涉及到的其它文本(部分):
库恩的一手著作《结构之后的路》、《必要的张力》和《世界的多元性》(2022年英文新书)。
鲁尔,2004,《社会科学理论及其发展进步》,辽宁教育出版社。
Hoyningen-Huene, Paul. 1993. Reconstructing Scientific Revolutions: Thomas S. Kuhn’s Philosophy of Scien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ickles, Thomas, ed. 2003. Thomas Kuh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ray, K. Brad, ed. 2024. Kuhn’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at 6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全套12讲精读课+赠送10场读书会 }
授课方式:
授课时间:19-21时北京时间(日期见上)
授课平台:小鹅通平台
授课形式:直播形式,包括至少1.5小时讲授和30分钟交流讨论。
回放有效期365天。
第5讲和第9讲加餐分享,为视频录制形式。
往期课程好评如潮!
以下是学员在课程群或私聊中的反馈:
孙宇凡,爱丁堡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发表中英论文20篇
“社会学理论大缸”和“宇凡聊学术”创办人,“社会理论青年说”系列讲座和“大缸共读社”创办人。
专著书籍:独著出版《历史社会学的理论逻辑》(2021),合著出版《听与说 社会学电邮集》(2015)。
论文发表:在《学术月刊》、《社会学评论》等中外刊物发表20篇文章,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获奖作品:硕士论文(英文)荣获2020台湾社会学学会硕士论文佳作奖。
委托项目:承担过从国家到镇所有各层级政府委托课题20余项,资助近300万。
工作经历:先后在政府部门、政策智库和跨国工厂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5年。
好评课程:自2020年以来,孙宇凡开设的多场课程与讲座,已有20000+学员参与。
万毓泽,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马克思原典研究专家
Innovation in the Social Sciences英文期刊主编
研究领域:社会理论、社会科学哲学、政治社会学、当代欧陆政治与社会思想、社会科学翻译研究(。
出版专著:《《资本论》完全使用手册》(联经,2018)、Reframing the Social: Emergentist Systemism and Social Theory(Ashgate, 2011)
论文发表:在Philosophy of the Social Sciences等中外刊物发表20余篇。
翻译著作:翻译和校订马克思、福柯、齐泽克、马尔库塞等大师著作。
王佳鹏,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研究领域:传播与社会理论、传播社会学、情感社会学,发表多篇关于戈夫曼、埃利亚斯等经典思想家研究作品。
研究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研究获奖:获得《中国青年研究》2019年度优秀论文奖。
论文发表:在《社会学研究》、《国际新闻界》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
名著翻译:翻译斯科特的《支配与抵抗艺术》《如何阅读福柯》以及戈夫曼、布迪厄等大师作品。
* 报名费:798元
* 方法一: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报名;
方法二: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小鹅通”平台报名;
* 以订单号截图为凭证,进入课程交流群。
* 主讲人孙宇凡在英国有时差,加微信群可能延迟,敬请谅解。
* 如需发票,请报名后联系主讲人或课程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