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聚焦保险
我能靠买股票,吃股息来养老吗?
答:不能!没有任何一个工具可以完全代替专属养老金。
最近团队在筹备出去团建散散心,人多了时间就比较难协调,尤其还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成年人,相聚很难的!
这不,刚敲定出行时间,就遇上团队宝妈一学期一次的学校值日。
有伙伴建议让老人去顶替一下,宝妈说“老人70多了,站不稳”。
有伙伴觉得不可思议:“才70多,就这么虚弱吗?”
假如我们从60岁开始退休养老,到70岁这十年,精神和身体状态应该还可以,吃吃喝喝,游山玩水;
从70岁到80岁这十年,精神和身体状态都在快速走下坡路,吃不动了,玩不动了,各种慢性病开始缠身,对健康、医疗和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整个人开始与社会脱节,无法及时吸收有效信息并合理应对;
从80岁到死去,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一个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清,思维迟钝、偏瘫、甚至神志不清,老年痴呆的状态。
那在现实中,为什么当我们听见“70多岁的老人站不稳”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呢?
有句话说的很好“我们都年轻过,但我们不曾老过。”所以我们潜意识里会以年轻的视觉想象老年。
这就导致,我们很容易高估年老的自己,高估自己以后的投资能力。
再加上我们喜欢误入“代表性启发效应”,即把个例当作普遍现象的效应。很多人在看到巴菲特93岁还在炒股,思维敏捷,认为自己也可以;
有网友说他父母80多了还在炒股,认为自己也可以,但这仅仅是个例,百万人中能有一个概率都很大了,凭啥觉得自己就可以在70/80/90岁的时候还能坚持学习,并头脑清醒呢?
我们可以多关注一下身边老人的普遍状态,尤其70多岁以上的,能帮助我们更多的站在年老的角度,做出正确的养老规划。
老年人的行为能力会受到很多限制。拿股票市场来说,比如60岁以上,不能开融资账户,70岁以上,开普通账户需要临柜且家属陪同等。
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一些老人到实体店消费,无法决定大额消费,以及到银行办理大额资产业务受到限制,要求其子女到场陪同,或者打电话给家属确认意愿和自主行为能力的情况。
如果出现偏瘫或者神志问题,很有可能失去财产控制权,持有的现金、房子、股权等资产会被接管,接管的人可能是子女、女婿、儿媳妇、孙子、外甥、保姆、邻居、理发店托尼等人,资产都不再是自己控制了,哪里来的现金流?
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养老该怎么办?那就回到了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人活着,钱没了”。
在规划养老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清醒和理性的态度,既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也不应过度依赖和高估人性的善良和可靠性。高估自己和低估人性,都是灾难。
让我们再来探讨股息本身的问题。前几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打算将赚取的资金,全部投资于高股息的银行股票,每年至少获得5%~8%的股息分红,以此作为养老资金。
他认为这样的收益肯定超过放在保险里,而且持续分红的公司一定是优质企业,购买这些股票应该不会有问题。
虽然这个想法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派息不是一个确定的事情。
即便像汇丰银行这样过去20年都持续分红的企业,在2019年也突然宣布暂停一年的分红,结果当天股价大跌9%,还引发了整个港股银行板块的集体跳水。这说明啥?就算银行股,分红也不是铁板钉钉的事。
企业经营,风险总是有的,遇到意外情况再正常不过了。公司可以决定不分红,但养老可是需要持续花钱的。要是真指着股息过日子,一旦派息中断,养老怎么办呢?是借钱度日还是啃老本呢?
第二、派息多少也是不确定的。
公司可没跟你立下字据,保证每年给你多少分红。这样一来,你的养老生活品质岂不是要随着股息的起伏而波动?今年可能还能大吃帝王蟹,明年可能就只能将就小龙虾了。
虽然持续的股息是个不错的长期投资选择,但我觉得它并不能作为养老的底层配置,因为养老金需要的是定额、定频、定时的支出,它是一个长期且必须确保的项目。
就像我们为什么很在乎公司有没有给我们交社保,因为社保养老金保证了定额、定频、定时,只要活着,每个月都有固定的钱,你存的越多,领的越多,所以社保是没有人否认的养老的底层。只不过社保替代率很低,到我们养老的时候,社保能保证10%~20%的替代率就很不错了,剩下的养老差额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补充。
我认为,股息和保险并不是只能二选一的关系,我更倾向于“保险+”的投资策略:
用商业养老金作为养老的基本保障,与社保相结合,确保至少55%的收入替代率。
而55%以上的部分,可以选择增额终身寿、分红年金、股息,甚至房产都没问题,博取一个更高的收益。
但是55%的基本替代率,商业养老金是唯一的工具,没有之一。
之前说要用股息养老的41岁大哥,在了解过商业养老金之后,决定一次性投入200万给自己的养老先打个底:60岁退休后,每年躺收152760元,换算成每月12984.6元。
到70岁的时候,累计领取了1680360元,此时账户里还有近200万的现价;
到80岁的时候,累计领取了3207960元,此时账户里还有1158840元的现金价值。现金价值就像银行的存款,随时退保都能一次性拿回的钱。如果身体不好,可以一次性拿出这笔钱,用于大额医疗支出等。
如果寿命足够长,活到100岁,累计可领取8263160元。
定额:每年152760元 / 每月12984.6元;
定频:每年一次打款 / 每月一次打款;
定时:每年的同一天打款 / 每月的同一天打款。
定额定频定时,雷打不动,白纸黑字的合同;
活多久领多久,与生命等长;
不受股市、经济、行情的任何方面的影响。
只为保住我们的晚年生活。
养老不仅需要钱,还需要医疗、护理等资源。优质的保险公司,都有对接自己的高端养老社区,设施齐全,体系完善,而这些优质资源是稀缺的,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未来还会更稀缺。
目前门槛都还比价低,有意识的人都在锁定这些资源,拿到保证入住权,未来想居家养老还是养老院,有了更多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万一身体状况必须需要护理照顾,那也不用抢,我们已经有资源。
我们养老这个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当我们真正面临养老的时候,这笔钱能不能支撑我们养老,它是个未知数,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对这样确定性发生的事情,做一定确定性的准备呢?不一定现在就把养老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而是说我要为我的养老做一个最低的保障。
如果说以后我更有钱了,那我的养老生活会更好,但是在最坏的情况下,我知道我的养老是什么样的,它是一种确定性。
而不是说我的养老生活我也不知道什么样子的,我们都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相当于我们没有做准备,而养老最后占我们人生的三分之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么,你为自己的养老储备,做了哪些准备呢?欢迎来聊+V:pmkddf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