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宣传主题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建心安心”。该主题旨在汇聚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为深化南岸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积极响应南岸区第十一届“积极心理校园行”活动号召,在“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和“五育润心”指引下,做实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学生、家长从身边的小事物出发,发现幸福事件,积淀积极心理资源,促进良好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亲师关系发展,让学生在积极和谐幸福环境中健康成长。学校开展了“五个一”的积极心理校园行活动。
学校发布了“小美好”招募令,提倡全校师生家长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小美好,并将优秀的小美好作品进行展示,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那些看似平凡却又不凡的瞬间里,蕴藏的不可或缺的小美好。小美好作品的形式包括:文字、摄影作品、视频等,截至目前共计收到作品五十余份。
《我在小雅的第一个新年》
《童年的小美好》
「ENJOY IT!」
《夕阳下的父女俩》
《校园里的小美好》
学校十月的心育刊《遇见》同样聚焦“生活中的小美好”,在各个版面进行相关知识科普宣传!第一版【遇见心知识】进行了世界精神卫生日、“公园20分钟效应”的心理知识科普;第二版【遇见心感悟】呈现了幸福课关于生活中美好的作品,比如我的“好心情博物馆”、我的心灵花园,还有学生、教师和家长分享的“生活中的小美好”;第三版【遇见心力量】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以漫画等形式给予孩子回应;第四版【遇见心成长】主要以《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为载体,向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科普,为孩子筑牢心理健康“防护墙”。
一年级《美妙的自然之声》
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倾听一段段从大自然中采集的美妙声音,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想象声音的来源。我们习惯了周围各种嘈杂的声音,这些自然之声,带孩子们重新和自然连接,感受到我们日常忽略的美好。
「ENJOY IT!」
二年级《我的美好时刻》
通过绘画表达的方式,孩子们具象地再现了自己和大自然相处时的美好时刻,和家人相处时的美好时刻,和伙伴相处时的美好时刻,以及和自己相处时的美好时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将那些美好的感受重新带到当下,并努力去创造更多的美好时刻。
三四年级《记录我的小美好》
通过老师分享自己的小美好,如和家人一起的光影照片,以及照片背后的故事引出课题“小美好”,引导孩子们去回忆自己的生活小美好,可以是某一件事、某个人或是某个物品,通过在画作中展现自己的小美好并分享,将“美好”珍藏于心底。
五年级“好心情博物馆”
通过“五感法”建立自己的“好心情博物馆”,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小美好”,提升自己主动发现美好、感知美好和创造美好的能力。
六年级“小确信”
通过“小确幸”一词引出小美好主题,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小美好不一定是大事,也可以是一些感到快乐、幸福、幸运的小事,运用学生喜欢的写“朋友圈”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小美好,并邀请同伴点赞
「ENJOY IT!」
「ENJOY IT!」
在体质达标运动会的这一周,全校组织学生分年段在班级进行有关于小美好的心理影片赏析,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去感受电影中的美好并思考自己生命中的美好,并填写观影单。
一、二年级观看电影《坏蛋联盟》。这是一部充满趣味与反转的动画电影,一群无恶不作的坏蛋在意外被“改过自新”计划捕获后,不得不努力成为模范公民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了彼此间隐藏的温情与善良,感受到了美好。
三、四年级观看电影《海蒂和爷爷》。电影的主角海蒂,用她那纯真无邪的眼睛,发现了阿尔卑斯山间的每一处美景,每一次与羊儿们的嬉戏,每一顿与爷爷共享的简单晚餐,都是她心中最宝贵的财富。这部电影教会孩子们,即使在最不起眼的日常里,也能找到让心灵得到滋养的源泉。
五、六年级观看电影《心灵奇旅》。故事讲述了中学音乐老师乔伊·高纳在获得梦寐以求的爵士乐演奏机会后,因意外陷入昏迷,灵魂来到一个名为“生之来处”的奇幻世界。在这里,乔伊成为灵魂导师,帮助寻找“火花”的孤僻灵魂“二十二”找到生命的意义。通过一系列奇妙经历,两人共同体验生命的美好,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
电影观看后,学生认真填写观影单,感悟美好、收获美好。
「ENJOY IT!」
学校心理组与美术组做“曼陀罗绘画”主题课程跨学科融合,并在课堂上收集作品,开展“心花绽放”作品展览,将展览布置于学校心理中心走廊,学生路过走廊时观看曼陀罗作品,感受来自心育和美育的美好,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疗愈。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积极心理校园行活动,我校不仅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还增强了师生和家长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前行,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让积极心理之花在校园绽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丨心理组
一审丨罗星蔓
二审丨陈曦
三审丨邓继波
制作丨陈岑
学校公开邮箱:ttgyjlxx201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