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智汇】刘斌教授《肌松残余的病例分享及思考》

健康   2024-11-02 06:11   上海  

肌松残余可导致低氧血症、气道阻塞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本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斌教授聚焦术后肌松残余,分享如何通过精确的肌松管理,有效降低肌松残余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01

肌松残余作用的案例


顺阿曲

库铵

罗库

溴铵

琥珀

胆碱


病例1:顺阿曲库铵
患者女性,47岁,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拟施手术:ERAS 房缺经胸封堵术
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丙泊酚70mg、2%七氟烷
舒芬太尼10μg
瑞芬太尼50μg
顺式阿曲库铵10mg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
手术30分钟顺利结束
麻醉苏醒期躁动处理
再次镇静:丙泊酚 20mg iv—无效
拮抗镇静剂:氟玛西尼—无效
拮抗阿片类药物:纳美酚—无效
再次拮抗肌松药—无效
监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TOFr 0.4
重新气管插管送ICU:三小时后拔管


病例2:罗库溴铵
患者男性,57岁,61kg,进展期胃癌
拟施手术:胃癌根治术
麻醉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丙泊酚120mg
2%七氟烷
舒芬太尼 30μg
依托咪酯 10mg
罗库溴铵 50mg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追加罗库溴铵25mg,手术150分钟,顺利结束。带管入PACU
PACU麻醉苏醒期
意识:“麻醉状态”,呼之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持续呼吸机控制通气
静脉注射
新斯的明1mg
阿托品0.5mg,每小时一次,共两次持续约3.5小时
血气PH7.395,PaO2 168,PaCO2 37
PACU: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200mg
临床表现:3分钟后意识、呼吸完全恢复。患者自述之前完全清楚PACU治疗过程


病例3:琥珀胆碱
患者女性,41岁,49kg,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症
拟施检查:无痛纤支镜检查(复查)
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丙泊酚100mg
舒芬太尼10μg
琥珀胆碱50mg
气管插管
间断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
检查历时约15分钟,顺利结束
带管入PACU
PACU麻醉苏醒期
意识:“麻醉状态”,呼之无反应
无自主呼吸,持续呼吸机控制通气
1小时后:自主呼吸微弱,2小时后逐渐恢复
2.5小时拔管,观察半小时后出PACU。追问病史:第一次检查也出现呼吸延迟恢复,误认为“重症肌无力?”后排除


02

肌松残余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增加

麻醉风险



影响


增加

肺部并发症

风险
01
增加苏醒期躁动

02
延迟苏醒

03
延迟气管拔管,增加PACU停留时间

04
增加医疗费用

05

肌松残余:增加麻醉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

腹腔镜手术
01

提供良好的窥视与操作空间


02

降低气腹或胸腔内压,减少缺血损伤风险


03

降低气腹或胸腔内压,减少气栓风险,减少气管插管损伤,减少患者意外发生呛咳,减少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

精细外科操作:如眼科球内手术、颅内动脉瘤夹闭



03

残余肌松患者血清检查结果及思考


小样本临床研究
琥珀胆碱和米库氯铵:人血浆胆碱酯酶或纯化胆碱酯酶
顺式阿曲库铵:人血浆胆碱酯酶或纯化胆碱酯酶
罗库溴铵、维库溴铵:舒更葡糖钠更有效
由此推论:新鲜冰冻血浆含人血浆胆碱酯酶,应当有效。(已有一例经验)
高度重视肌松作用恢复延迟必要时插血清胆碱酯酶,有助诊断和治疗。
三个案例中的疑惑
肌肉阻滞明显延长与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无关?
血浆胆碱酯酶缺乏患者NMJ活动还有其它机制?
两大类非去极化肌松药的药代机制还有其它途径?


04

小结


术后肌松残余值得重视,建议常规拮抗
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
舒更葡糖钠vs新斯的明
舒更葡糖钠拮抗甾体类肌松药不受胆碱酯酶含量影响
肌松作用明显延长者应考虑胆碱酯酶缺乏
甾体类NMBDS可用舒更葡糖钠或人血浆胆碱酯酶治疗
必要时考虑新鲜冰冻血浆?


专家讨论



程波 | 麻醉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对于麻醉医生而言,理想的麻醉恢复应是病人完全清醒、镇痛足够且精力恢复。在镇静和镇痛方面,恢复顺序很重要,首先是呼吸恢复,其次是镇痛足够但不过量,最后是其他功能的恢复。

如果镇痛不足或肌松恢复不完全,可能导致病人疼痛或呼吸道相关并发症,甚至死亡。有研究表明,术后约37%的病人存在肌松残余,因此确保麻醉结束后神经肌肉功能完全恢复是麻醉管理的重要目标。头部r值大于0.9时,可考虑拔管,以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胆碱酯酶的缺乏可能影响肌松药物的代谢,多种因素如肝肾功能、电解质、低体温等都可能影响胆碱酯酶活性。在临床中,高龄、妊娠、肝肾功能不全等病人面临较高的肌松残余风险。

为避免肌松残余效应,应尽量避免使用长效肌松剂,对中效肌松剂也要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剂量和追加时间。对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更倾向于使用顺阿曲库铵等肌松剂,以减少肌松残余效应。

此外,物理抵抗和拮抗剂的使用也很重要。在恢复期间,如果没有禁忌,应尽量使用肌松拮抗剂。重庆市麻醉质控中心的数据显示,虽然近年来使用肌松拮抗剂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仍有约30%的医疗机构未常规应用,这需要引起重视。

总之,通过刘斌教授的讲解和临床数据的分析,让大家更深入地认识到肌松残余效应的危害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各位医护人员应结合病人情况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肌松药和拮抗剂,确保麻醉恢复的安全和有效性。



王雄 | 麻醉科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安全管理不仅依赖于经验,还需要将临床经验与科学验证及设备数据相结合。在刘斌教授的领导下,麻醉管理的各个方面都有全面的要求,包括集中管理、温控管理和其他安全管理等。

近期,一位82岁的胸口麻醉病人,由年轻的主治大夫管理。手术结束后,病人清醒但呼吸恢复不佳。经过讨论,团队人员注意到刘教授反复强调的胆碱酯酶缺乏问题。虽然病人入院时的肝功能检测显示胆碱酯酶正常,但考虑到术前的生活状态和身体状态可能下降,医护人员决定再次使用新斯的明进行拮抗,病人的呼吸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个病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作为临床麻醉的管理者,不能仅凭经验行事,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病人的情况。尽管科室配备了集中监测设备,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往往过于依赖经验而忽视了这些设备的使用。病例也提醒大家,患者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临床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患者的安全管理。



李军 | 麻醉科
绵阳市中心医院

肌松残余是一个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被提及但并未得到充分重视的问题。尽管有些医院已经常规进行拮抗,但仍有很多医院并未将其纳入常规流程,这往往源于医生的经验和主观判断。然而,通过学习和临床经验,我们发现肌松残余的发生率较高,且表现相对隐匿。

有病例显示,即使在给予常规剂量的肌松拮抗剂后,病人的呼吸恢复仍然不理想。这提示我们,不能仅凭给予拮抗剂就认为已经达到了充分的拮抗效果。我们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病人的呼吸状况,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

此外,大家还应该认识到,即使病人已经苏醒并能够进行一些活动,他们的肌松状态可能仍未完全恢复。因此,在复苏室等关键阶段,需要对这类病人进行更加密切的监测和护理。

肌松残余这个问题值得各位医护人员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需要探究常规使用肌松拮抗剂后,是否真的能够达到预期的拮抗效果。同时也要寻找更加有效的监测和干预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魏珂 | 麻醉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这个病例提醒我们,胆碱酯酶在肌松拮抗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选择拮抗药时应该考虑的因素。

首先,关于肌松监测和拮抗,现在已经是公认应该做的。尤其是使用肌松药的手术,推荐进行床旁肌松监测,也应该常规进行肌松拮抗。

其次,在选择拮抗药时,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胆碱酯酶缺乏的病人,或者怀疑有胆碱酯酶缺乏的病人,首选舒更葡萄糖钠。

此外,新斯的明失效的情况也需要大家关注。除了时机选择不当、病人本身的生理、病理性改变等原因外,还应考虑胆碱酯酶本身的问题。如果病人胆碱酯酶含量减少,过分抑制可能会导致类似有机磷中毒的情况,即乙酰胆碱的堆积和神经肌肉接头的失效。

本病例也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可以对术前胆碱酯酶减少的病人和术前胆碱酯酶正常的病人进行队列研究,观察他们术后肌松恢复的区别。这将有助于大家更好地理解肌松延迟恢复的原因。



总结



闵苏 | 麻醉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于残余肌松的预防和紧急处理,以下是我的观点:
1.预防
  • 麻醉前评估:重视麻醉前的全面评估,特别是针对特殊人群,如肥胖病人,需考虑其药物代谢的特殊性。
  • 病人为中心:在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时,需以病人为中心,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2.紧急处理
  • 拔管指征:在拔管前,需严格评估病人的肌力恢复情况。特别注意眼轮匝肌的恢复,因其恢复最缓慢。同时,观察病人是否能持续睁眼、闭眼的力量和紧密度。
  • 潮气量与频率监测:即使病人已醒,有自主呼吸,也需监测潮气量和频率,确保总的分钟通气量足够。
  • 面罩给氧与机械通气:若病人出现呼吸抑制,需及时使用面罩给氧或机械通气,必要时医生需做下颌托起。
  • 拔管后观察:拔管后至少观察病人30分钟,警惕残余肌松的出现。若病人出现打鼾、舌后坠、呼吸抑制或呛咳等症状,需立即处理。

3.其他注意事项:
  • 体温监测与调控:在手术和恢复期间,需密切监测和调控体温,避免不必要的低体温,以影响药物代谢和肌松作用。
  • 吸入麻醉剂的影响:需关注气道内是否仍有吸入麻醉剂,因其可能增强和延时肌松药的作用。

残余肌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醉智汇》将会对这一问题持续跟进。总之,通过严格的麻醉前评估、以病人为中心的药物选择、拔管前的全面评估以及拔管后的密切观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残余肌松。


直播回放


往期回顾

【醉智汇】童安莉教授《专题讲座:肾上腺疾病的术前评估和准备》

【醉智汇】傅洪教授《急诊开颅探查术中突发呼吸衰竭引发的思考》

【醉智汇】张艳萍医师《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自由性或限制性输血策略》

【醉智汇】王文健医师《剖宫产术后急性心力衰竭一例》

【醉智汇】魏大源医师《主动保温防治围术期意外低体温:成本-收益分析》

【醉智汇】董军副教授《专题讲座:基于无创心排量监测的膝关节置换术中血压管理策略》

【醉智汇】孙丽娜教授《抑制IL-11信号传导是否可以改善哺乳动物的年龄相关疾病及寿命》

【醉智汇】邹磊教授《专题讲座:糖尿病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醉智汇】曾星医师《1例腰椎手术循环崩溃的始末》

【醉智汇】赵邦术医师《一例气管撕裂修补术患者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赖思旭医师《无创通气预充氧在建立紧急气道时的应用》

【醉智汇】黄佳医师《肿瘤与糖的故事》

【醉智汇】王海涛教授《一例肝切除手术术中突发室颤》

【醉智汇】周冬雨医师《ACC-VTA-ACC闭合环路介导慢性疼痛及伴发负性情绪的交互调控》

【醉智汇】陈婧医师《专题讲座:术后肺部并发症防治》

【醉智汇】王姬教授《儿童下颌骨骨折困难气道1例》

【醉智汇】彭丽桦教授《围手术期镇痛管理新进展》

【醉智汇】邹谋医师《文献导读:DNA感应受体TLR9信号通路形成记忆的机制研究》

【醉智汇】陈婧医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发生肢体麻木1例 》

【醉智汇】周俊丽医师《病例讨论:染色体异常伴甲状腺髓样癌患儿麻醉管理1例》

【醉智汇】吴超然教授《专题讲座:围术期急性肺栓塞-重在预防》

【醉智汇】乔慧教授《专题讲座: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桥小脑角手术中的应用》

【醉智汇】严敏教授《专题讲座:心脏介入手术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第八十二期·精粹】洪瑞阳医师《麻醉苏醒期谵妄低风险的预测因素》

【醉智汇第八十一期·精粹】李龙云教授《专题讲座:预防老年PND标准化流程的一些实践及思考》

【醉智汇第八十期·精粹】钟东教授《专题讲座:双镜联合切除听神经瘤力争实现保面保听》

【醉智汇第七十九期·精粹】陆菡教授《类脑探索全麻机制的研究》

【醉智汇第七十八期·精粹】杨谦梓教授《全麻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醉智汇第七十七期·精粹】杨勇教授《病例分享:困难气道管理与临床思考》

【醉智汇第七十六期·精粹】顾卫东教授《专题讲座:精准麻醉助力老年手术患者快速康复》

【醉智汇第七十五期·精粹】黄佳医师《文献导读:肌松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尿潴留的影响》

【醉智汇第七十四期·精粹】韩非教授《同期双侧开胸的麻醉管理及预后》

【醉智汇第七十三期·精粹】王鹏医师《病例讨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小时心脏骤停》

【醉智汇第七十二期·精粹】顾小萍教授《专题讲座:无痛胃镜肠镜联合镜检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第七十一期·精粹】姜虹教授《美容整形手术麻醉的相关问题》

【醉智汇第七十期·精粹】李师阳教授《专题讲座:剖宫产麻醉中喉罩相关问题》

【醉智汇第六十九期·精粹】张娅医师《氯胺酮与电休克治疗非精神病难治性重度抑郁症的比较》

【醉智汇第六十八期·精粹】王彬教授《病例讨论:新冠后肺结节切除术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一例》

【醉智汇第六十七期·精粹】张艳萍医师《早期使用4因子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大量输血风险的创伤患者的探究》

【醉智汇第六十六期·精粹】梁赟医师《急性胰腺炎:积极还是适度液体复苏》

【醉智汇第六十五期·精粹】魏锦来教授《专题讲座:围术期肠功能评价》

【醉智汇第六十四期·精粹】专题讲座:脑卒中高危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醉智汇第六十三期·精粹】慢性盆腔痛麻醉治疗经验分享

【醉智汇第六十二期·精粹】黄河教授《专题讲座:thrive的临床应用》

【醉智汇第六十一期·精粹】乔新教授:《专题讲座:卵圆孔未闭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第六十期·精粹】李健医师《病例讨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心室血栓急诊瓣膜置换术麻醉1例》

【醉智汇第五十九期·精粹】闫文龙博士《文献导读:Lancet综述-骨质疏松症》

【醉智汇第五十八期·精粹】张超教授《病例讨论:一例老年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术中发生脓毒症的识别处理》

【醉智汇第五十七期·精粹】王苗苗医师《病例讨论:行 POEM 手术拔管后呼吸困难一例》

【醉智汇第五十六期·精粹】王婷婷教授《ERAS理念下神经外科围术期液体治疗》

【醉智汇第五十五期·精粹】宋学敏教授:《围术期气道管理再思考》

【醉智汇第五十四期·精粹】张良成教授《专题讲座:腰椎手术中凝血功能障碍病例分享》

【醉智汇第五十三期·精粹】吴德均教授《病例讨论:神经系统不能触碰的药物》

【醉智汇第五十二期·精粹】吴德均教授《病例讨论:神经系统不能触碰的药物》

【醉智汇第五十一期·精粹】余剑波教授《专题讲座:妊娠相关腰痛及防治》

【醉智汇第五十期·精粹】吴雨佳教授《专题讲座:门诊患者心跳骤停的处理原则》

【醉智汇第四十九期·精粹】王锷教授《病例讨论:围术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病例报告》

【醉智汇第四十八期·精粹】马正良教授《专题讲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醉智汇第四十七期·精粹】余健医师:《老年人在重大手术与谵妄后的六年认知轨迹》

【醉智汇第四十六期·精粹】刘迪医师《病例讨论:一例半喉切除术后行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第四十五期·精粹】顾健腾教授《TAVI术中循环崩溃转危为安一例》

【醉智汇第四十四期·精粹】曹江北教授:《疼痛综合管理试点的几点建议》

【醉智汇第四十三期·精粹】彭丽桦教授:《围术期罕见严重过敏病例一例》

【醉智汇第四十二期·精粹】税敏医师:《术中麻醉交接对成人术后死亡率再入院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醉智汇第四十一期·精粹】郭曲练教授《日间手术麻醉实践之分享》

【醉智汇第四十期·精粹】刘红亮教授《病例讨论:老年肿瘤患者的新辅助化疗围术期思考》

【醉智汇第三十九期·精粹】郝学超教授《脓毒性休克:开放补液or限制补液?》

【醉智汇第三十八期·精粹】杨建军教授《麻醉ICU的建设与思考》

【醉智汇第三十七期·精粹】邓碧教授《氨甲环酸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抗纤溶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醉智汇第三十六期·精粹】包程蓉教授《病例分享:气道支架手术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第三十五期·精粹】童珊珊教授《专题讲座:分娩镇痛的再认识》

【醉智汇第三十四期·精粹】李挺教授《首篇JAMA-MRCT研究论文经验分享》

【醉智汇第三十三期·精粹】杨又医师《间皮细胞将蛛网膜下腔划分为多个功能区间》

【醉智汇第三十二期·精粹】乔欣教授《OSA手术患者围术期管理》

【醉智汇第三十一期·精粹】魏珂教授《肥胖患者的肺损伤与肺保护》

【醉智汇第三十期·精粹】薛张纲教授《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新认识》

【年度总结】【醉智汇第二十九期·精粹】于布为教授《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成就与今后发展方向》

【醉智汇第二十八期·精粹】黄河教授《肿瘤手术患者自体输血进展》

【醉智汇第二十七期·精粹】范羽医师《合并严重肥胖相关疾病患者行减重手术的围手术期管理》

【醉智汇第二十六期·精粹】张建国教授《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和展望》

【醉智汇第二十五期·精粹】陈其彬教授《一例难治低钾低血压》

【醉智汇第二十四期·精粹】赵楠医师《气道优先——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的特点》

【醉智汇第二十三期·精粹】肖静宇医师《心脏术后的炎症反应扰乱大脑执行功能网络》

【醉智汇第二十二期·精粹】冉伟医师《高风险气道肿瘤介入治疗一例》

【醉智汇第二十一期·精粹】律峰教授《疼痛与谵妄:机制、评估与管理》

【醉智汇第二十期·精粹】邓碧教授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影响: 一项随机临床试验》

【醉智汇第十九期·精粹】曹俊教授《一例术中反复心脏骤停病人的急救处理》

【醉智汇第十八期·精粹】赵广超教授 Science《应激识别并介导恢复性睡眠的中脑特异性神经环路》

【醉智汇第十七期·精粹】董军教授《膝关节置换的围术期镇痛策略》

【醉智汇第十六期·精粹】易萍教授《ERAS相关的宫颈癌围术期改进》

【醉智汇第十五期·精粹】彭丽桦教授《以脑功能康复为目标的老年围术期镇痛管理》

【醉智汇第十四期·精粹】乔欣教授《TEE在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

【醉智汇第十三期·精粹】彭方亮教授《羊水栓塞综合症》

【醉智汇第十二期·精粹】程波教授《全麻诱导期间的循环管理》

【醉智汇第十一期·精粹】刘新伟教授《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麻醉策略》

【醉智汇第十期·精粹】庞倩芸教授《一例顽固性低血压的处理及思考》

【醉智汇第九期·精粹】王彬教授《氨甲环酸在非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醉智汇第八期·精粹】赵邦术教授《卵巢畸胎瘤合并脑炎的手术麻醉管理-多学科病例讨论》

【醉智汇第七期·精粹】雷晓峰教授《孕期胎儿和产时新生儿的手术麻醉》

【醉智汇第六期·精粹】魏珂教授《肥胖患者围术期呼吸管理的进展》

【醉智汇·精粹】任力教授《JAMA新近文献导读:区域麻醉或全身麻醉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术后谵妄的影响》

【醉智汇·精粹】黎平教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

【醉智汇·精粹】王彬《抗栓治疗的围术期管理》

【醉智汇·精粹】闵苏《老年患者麻醉医学新机遇》

《醉智汇》第一课 | 曾因明教授《不负时代 不负韶华——优秀始于奠基》




下期预告


《醉智汇》栏目第107期将于2024年11月5日19:00进行直播,主题为《专题讲座:浅谈围术期肺动脉高压诊断与处理》。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肖昭扬教授担任授课嘉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魏珂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袁素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黄炜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郭金宝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梁宁医师担任讨论嘉宾,欢迎广大同道前来听课!


编辑:柴若兰

审校:陈小星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古麻今醉网
古麻今醉网是舒医汇旗下麻醉学科的专属学术平台。云集国内外知名麻醉学专家,及时将麻醉学科的新动向、新知识、新技术进行传播,呈现我们麻醉医生的美------“志存高远,佑护生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