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红花》
中四班
课程缘起
在一日生活中,老师经常会采用奖励各种贴纸的方式,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小班的时候,孩子们特别开心能够获得奖贴,并且经常点数自己获得的奖贴数量。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点数能力,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升入中班后,这种奖励方式是否还适合孩子呢?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奖励?由此引发了关于奖励方式的探究。
探讨过程—关于奖励的讨论
为了聆听孩子们的想法,老师组织孩子们围绕贴纸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师幼间讨论
面对孩子们的不同想法,全班幼儿进行了投票活动。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达成共识:既要贴纸又可以获得其他奖励。
投票统计图
教师思考
怎样让奖励奖贴的活动更具有教育价值呢?并且能像孩子们希望的那样:既有贴纸,又有其他奖励呢?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关键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提高了经验迁移的能力,还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幼儿在思考、记录、梳理的过程中调动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在这期间,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在商量、讨论、分享中倾听他人的想法,将幼儿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使其经验得到螺旋式上升。
孩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最终确定方案:用积分兑换小礼物。
探讨过程—关于积分的讨论
因为班级里有很多的小花贴纸,孩子们最终决定用它来当积分,1张贴纸就是1个积分。
教师思考
科学、合理的奖励能促使幼儿基于自身的能力,努力达到目标,从而产生价值感和成就感。而目标达成时产生的满足感会让幼儿有继续探究的欲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选定了纸杯、积木、扑克牌、奖贴等作为备用积分计数,而后经过讨论统计,最终确定以奖贴作为积分计数工具。在此过程中,幼儿既学习了统计,又学习了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探讨过程—设计与记录积分卡
怎样获得积分
幼儿设计的积分卡
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喜欢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所以老师鼓励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最后,将孩子们画满兑换心愿的便利贴,粘贴在了心愿墙上,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收获。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制定礼物兑换需要的奖贴数量。
兑换心愿墙
幼儿画兑换心愿
通过了解幼儿积分兑换心愿,教师精心准备了相应物品。
孩子们的想法可真多呀,他们设计了兑换规则。
教师思考
最终在孩子们的共同商讨下,形成了班级的积分兑换约定。小小积分作用大,幼儿每天用表格记录自己的成长,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使他们明白“只有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
积分兑换日
孩子们将每周五定为积分兑换日,在兑换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玩起了比较积分数量的游戏。“我已经得到10个积分了。”“我都兑换过两次礼物了。”“我只有5个积分。”……
教师思考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积分存在的意义,不是一味给孩子贴上好与差的“标签”,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幼儿自信心,提升幼儿多方面能力。
在兑换积分过程中,幼儿通过点数学会了比较多少,通过兑换礼物学会了数字分解。培养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成就感的获得,激发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兑换礼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暖心时刻。
简单的话语,实际的行动,表达了孩子们对家人的爱,虽然礼物小小,但爱意浓浓。我们的故事依然在继续,孩子们还会从中发现哪些有趣、好玩的事情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幼儿的视角,追随幼儿的脚步,及时捕捉教育契机,做幼儿探索途中的引路人。
课程反思
“送你一朵小红花”以幼儿的生活为切入点,把生活教育的思想贯穿在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指导原则。
END
— 课程故事来源:中四班 —
真游戏
真生活
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