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5年,也就是后唐清泰四年二月十日,沙州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去世,他的长子曹元德继位。同年八月十九日,他的次子曹元深主持了曹议金的下葬仪式。当时曹元深的职务是“归义军行军司马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其实就是曹氏归义军的副统帅。这次下葬仪式有一份祭神文稿出土,称为《曹元深祭神文》,这份文稿的大致意思是说,因为父亲今日下葬,所以请了各路神祇来吃豆腐饭。当然,毕竟是沙州节度使的葬仪,所以规格极高,“奉设微诚,五彩信币,金银宝玉,清酒肥羊,鹿脯鲜果,三屠上味”。曹元深先向各位神仙敬酒,表达曹家对这次葬仪的重视,“上顺天文,下依地理,四神当位,八将依行,顷亩足数,阡陌无差,麒麟、凤凰,章光、玉堂,各在本穴;功曹、传送,皆乘利道;金匮、玉堂,安图不失;明堂炳烛,百神定职。加以合会天仓,百福所集,万善来臻”。请各位神仙保佑。然后各位神仙们大吃大喝,“上下诸神,尽情幸乐,皆为醉饱”。之后安排具体执行保护墓地的神仙,再恭送其他神仙回家。“合座饱满,上下喜叹。时延日暮,不敢稽留,坐者既疲,立者复劳,酒冷无味,肉冷无气,愿神严驾,各还本位。在左还左,在右还右,上官还天,下官还地”。完成整套的祭祀活动。(关于《曹元深祭神文》的基本情况,主要参考余欣《唐宋敦煌墓葬神煞研究》,《敦煌学辑刊》2003年第1期,后收入《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一书)
这篇祭神文罗列了大量神祇的名单,第一次奉请的为“后土地神祇、五方帝、五岳四渎、山川百灵、廿四气、七十二候、四时八节、太岁将军、十二时神、墓左墓右、守冢大夫、丘丞墓伯、四封都尉、魂门亭长、地下府君、阡陌、游击、三丘五墓、家亲丈人”。行酒上香之后,第二次奉请的为“东方苍龙甲乙墓左之神,奉请南方朱雀丙丁墓前之神,奉请西方白虎庚辛墓右之神,奉请北方玄武壬癸墓后之神,奉请中央黄帝后土戊己墓内之神,奉请乾坤震巽离兑坎艮八卦神君,元曹、墓典、墓录、墓鬼、殃祸、墓耗之神,童子、宝藏、金印、金匮、玉信、黄泉都尉、蒿里丈人”,酒足饭饱之后,负责保护墓葬的神祇为“游击、阡陌、将军、亭长、都尉”。余欣教授认为,第一次奉请的神级别较高,第二次奉请的大多是墓内之神。第一次祈愿的还可以两个层次分地上神和地下神,地上神又可分为两组:后土地神祇、五方帝、五岳四渎、山川百灵可归为“空间神”,廿四气、七十二候、四时八节、太岁将军、十二时神可冠之以“时间神”。我认为,中国传统的命运观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的行事是否与宇宙(时空)运行的恰当的坐标点相合。一切占卜术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原则展开,祭祀这样的大事自然也不例外,所以要将这些“时空神”放在首要的位置。(《神道人心》,114页)
这些神祇的源流,有很多的讨论研究。我关注的是最后负责干活的那几位:“游击、阡陌、将军、亭长、都尉”,虽然是第一次奉请的神,但他们的地位显然不能算太高。而且,他们担任墓葬的保护神已经很久了,甚至可以说是工龄最长的。在出土的东汉灵帝熹平二年(173)镇墓文中,这几位保护神就在值班了:
熹平二年十二月乙巳朔十六日庚申,天帝使者告张氏之家,三丘五墓、墓左墓右、中央墓主、冢丞冢令、主冢司令、魂门亭长、冢中游击等,敢告移丘丞墓佰、地下二千石、东冢侯、西冢伯、地下击犆卿,秏里伍长等:今日吉良,非用他故,但以死人张叔敬,薄命蚤死,当来下归丘墓……将近八百年后,负责墓葬保护的还是这几位,但是参加饭局的神仙却多了数倍。当然,像后土、五方帝、山川百灵、四时八节这些神,你不能说与墓葬没关系,因为如前所述,他们规定了下葬的时间、方位等重要关节,而东南西北中方位神和墓录、墓鬼等神,当然也很重要。总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神仙的编制大幅扩张了,墓葬保护神的编制也相应放大。所以,就吃豆腐饭来说,这些编制内的神祇一个都不能少;至于具体的工作嘛,依旧交给那几位工龄长的老前辈。前些年有位电视人曾说,他们制作节目的时候一般是几个人,吃盒饭的时候就有几十人了,如果节目获奖,召开表彰会的时候,出席会议的就有上百人了。“神道人心”说得很对,人心变了,神道也会相应地与时俱进。这种干活、吃饭、领奖的不同安排,与神仙的等级制是否有关呢?也不一定。我觉得祭神文表达得很清醒,有些神是负领导责任的,有些神是负责规划设计的,而“墓典、墓录、墓鬼、殃祸、墓耗之神,童子、宝藏、金印、金匮、玉信”这类,更像是墓葬神祇中的杂役,真正让人们放心的保护神,还是从东汉以来就一直有丰富经验的那几位。人与人斗,固然其乐无穷,但面对神灵,大家都还比较虔诚、不敢偷奸耍滑,涉及亲人在泉下的生活,更是不敢马虎,交给不适合的神仙。可以作为参考的是,在墓葬买地券的格式合同中,参与者有很多高级神仙,有学者指出,买地券一般“证人是张坚固、李定度,邻人是东王公、西王母,卖地人多是武夷王,书契人不外白鹤仙,读契人不外金鲤鱼”。以西王母、东王公的国家级身份,尚且要以墓地邻人的身份担任中保,而且这一传统延续两千年不变。可见在墓葬礼仪中,最核心的地方还是以实效为准,至于神祇的级别与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说到买地券,忽然意识到墓葬文书中还有一类甩锅的神。比如文书中常见的书契的白鹤仙和读契的鲤鱼仙,他们完成工作后,往往立刻消失,再也找不到了。什么鱼入深渊、鹤入青天之类。比如与曹元深祭神文时代接近的北宋开宝七年(974)的一份买地券,文书中说:维开宝七年岁次甲戌十月乙亥朔廿八日壬寅,今有江南西道吉州卢陵县宣化乡崇仁里梅演村,没故亡人王氏夫人,行年八十三岁。因向后园采花,路遇仙人赐酒,因此迷而不返。凡人生居田宅,死还坵墓,谨用金银钱万万玖千贯文,于天地母处,买得地名半山下舍,丙向地壹坟,将与亡人王氏二娘永为山宅。其地东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北止壬癸,上止皇天,下止黄泉。共地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内方勾陈,外方勾陈,分为界畔。乱系自□,死灰烟起,卵中鸡子能啼,如此之时,不可顾问。谁为书?水中鱼;谁为读?山中鹿。鹿何在?上高山;鱼何在?入黄泉。急求之不得,觅之不见。欲觅相见,直待桑田改处相见。急急如律令。奉太上老君斩之。文书中说,契约完成之后,鱼和鹿(或鹤)急忙入黄泉、上高山,再也找不到了。所谓“直待桑田改处相见”,意思就是除非沧海桑田巨变,才有可能见到这几位参与契约签订的神仙。实际就是永远不要相见。前面甚至说,即使出现“死灰烟起,卵中鸡子能啼”这种完全不可能发生的现象,也“不可顾问”。为什么如此决绝?古代墓葬文书特别强调生死隔绝,防止逝者再回到人间作祟。后人为祖先购买了阴间的土地,请来了墓葬保护神,签订了契约。一方面是希望祖先能保佑后人,另一方面也希望他们不要再回到人间。这些墓葬保护神,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看守。契约完成之后,这些签约神仙为防止逝者找到他们,个个忙不迭地溜之大吉。还有另一个原因,也许跟中国古代文书政治的强大有关,文书签名可以把各种权责分散掉。我们看这些买地券不厌其烦地列举各个神仙名号,貌似认真,其实际隐含的出发点是,有协议保证之后,出问题责任不在我。更何况有些神仙都找不着了,找谁问责?不擅长甩锅,怎么能做神仙,特别是高级神仙?当然,只有神仙才配甩锅,普通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夷坚甲志》卷十九“毛烈阴狱”记载,宋代四川昌州人陈祈,将田产抵押给朋友泸州人毛烈,后来准备赎回时,毛烈收了钱,却忽悠陈祈说,咱哥俩还需要什么收据?陈祈信了他,结果毛烈以没有收据为由,拒绝交还田产。陈祈打不赢官司,只好到东岳庙去请求审判。冥府将毛烈、陈祈以及抵押田产时的几个见证人都拘至阴间对质。毛烈依然坚持没有契约,阴差“指其心曰:‘所凭唯此耳,安用券?’取业镜照之,睹烈夫妇并坐受祈钱状”。于是定谳。毛烈死刑,陈祈还阳。不幸的是,其中一位和尚见证人,虽然并无过错,可是因为入冥时间太久,肉身已被火化,“未合死,鬼录所不受,又不可为人,虽得冥福,无用也”。魂魄无所去向,只能天天去毛家作祟。如果这和尚能像鲤鱼仙、白鹤仙一样,逃得无影无踪,哪里会遭此劫难?維大曆清泰四年歲次丁酉八月辛巳朔十九日己亥,孤子歸義軍行軍司馬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誰(譙)郡曹元深等,敢昭告於后土地神祇、五方帝、五岳四瀆、山川百靈、廿四氣、七十二候、四時八節、太歲將軍、十二時神、墓左墓右、守塚大夫、丘承(丞)墓伯、四封都尉、魂門停(亭)長、地下府君、阡陌、遊擊、三丘五墓、家親丈人。今既吉辰良日,奉設微誠,五綵信弊(幣),金銀寶玉,清酒肥羊,鹿脯鮮果,三屠上味。惟願諸神留恩降福,率領所部,次弟就座,領納微獻,賜以嘉福。主人再拜,行酒上香。奉請東方蒼龍甲乙墓左之神,奉請南方朱雀丙丁墓前之神,奉請西方白虎庚辛墓右之神,奉請北方玄武壬癸墓後之神,奉請中央黃帝后土戊己墓內之神,奉請乾坤震巽離兌坎艮八卦神君,元曹、墓典、墓錄、墓鬼、殃禍、墓秏(耗)之神,童子、寶藏、金印、金櫃(匱)、玉信、黃泉都尉、蒿里丈人,一切諸神等,各依率所部,降臨就位,依次而坐,聽師具陳。主人再拜,行酒上香。重啓諸神百官等,今既日好時良,宿值天倉,主人尊父大王靈柩,去乙末年二月十日,於此沙州莫高鄉陽開之里,依案陰陽典禮,安厝宅兆,修榮(營)墳墓,至今月十九日畢功葬了。黨時良師巽(選)擇,並皆衆吉,上順天文,下依地理,四神當位,八將依行,傾(頃)畝足數,阡陌無差,騏(麒)璘(麟)、鳳凰,章光、玉堂,各在本穴;功曹、傳送,皆乘利道;金櫃(匱)、玉堂,安圖不失;明堂炳燭,百神定職。加以合會天倉,百福所集,萬善來臻。又恐營選(造)之日,堀(掘)鑿築治,驚動地神,發泄上氣,工匠不謹,觸犯幽祇。戒侵陰陽,九坎八煞,非意相妨,戒羅天綱,或犯魁罡,或驚土府,或越辛(勝)光,或逆歲時,橫忓死祥。今日謝過,百殃消亡,死者得安,生者吉祥。蒼龍扶左,白虎扶右,朱雀尊前,玄武禦後,寶藏金櫃(匱),四方日益,〔百〕官崇利,公侯卿相,世祿不絕,所向休泰,永保亢吉。尚饗!主人再拜,行酒上香。主人某乙等謹復重啓,所獻微禮,蒙降福祐,願鎮謝已後,亡者魂神,安寧幽室,生者興崇,子孫昌盛,長保嘉慶,內外貞吉,福善日臻,禍殃休息。殷勤奉謝,庶士(事)如法,薄禮雖輕,微意實重,既蒙慈澤,領納丹誠,上下諸神,盡情幸樂,皆為醉飽,三爵既困,福崇嘉慶。今日直(值)符、直(值)使,前後遊擊,邪魅驅逐萬里,阡陌、將軍、亭長、都尉,衛護幽宅,永保貞吉,丘墓安靜,子孫富貴吉昌。既昭周流,宣祭已畢,時多味歇,請收餘祚。尚饗!便酌酒與主人壽福及散灑四方。又取酒祝曰,今蒙福祐,願亡靈幽室,永無灾難。飲酒訖,再拜。又重請三王之禮,悉以周遍,鎮謝之福,收藏已訖。合座飽滿,上下喜歎。時延日暮,不敢稽留,坐者既疲,立者復勞,酒冷無味,肉冷無氣,願神嚴駕,各還本位。在左還左,在右還右,上官還天,下官還地,垂恩納祐,勿令故氣邪精,橫相忓擾,所遊惡氣,遠驅萬里,子孫安吉,永無後難。上下再拜,送神上路。謹以終始,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