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精选
内心流淌着一条条江河(临清/张新锐)
散文精选
两份父爱(朔州/倪美青)
久违的西乡味道(盐城/陈 峰)
父亲肩背上的岁月(南京/朱昌华)
电影剧本精选
香镇(本溪/黄开中)
小说精选
贾领英之死(南通/龚文平 )
青涩人生靠什么滋润--《五〇后青春档案》(17)(镇江/徐邦义)
新的学年--《红尘•鹿鸣巷纪事》/《住瓦屋的男孩》(13)(盐城/王宏程)
10、真正的学校教育成了童话
第二部:火红的岁月
11、大风起兮云飞扬
13、磨灭不了的历史烙印
14、大上海速写
15、少男少女的曲折旅程
16、徐邦义:鲁司令和红星兵团
第二部:
火红的岁月
青涩人生靠什么滋润
江苏/徐邦义
王海洋的话应验了,他和母亲来盐海定居了。徐仪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去看王海洋。只有王海洋一人在家,两人见面非常高兴。
“王卓娅呢?”
“哼!她现在可了不得,是XX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骨干,天天在忠字塔旁边的台子上演出,搞得像真的一样。”王海洋不以为然地撇撇嘴。忠字塔是用钢筋混凝土在市中心新建的标志性建筑,像一个带底座的方形灯笼。
二人聊了一会,王海洋拿出一个塑料肥皂盒,贴上徐仪耳边。
“我自己装的矿石收音机,你听听。”
徐仪听到一个女播音在说话。无线收音机是奢侈品,王海洋能自己装收音机,徐仪觉得很神奇。
王海洋打开肥皂盒,指着里面的“内脏”告诉徐仪:“其实很简单,这是电池、这是外接天线插头、这是磁铁线圈、这是电容、这是扬声器……这个玻璃管是核心,底部那块小东西是矿石,戳在矿石上的那根细丝,可以按着外面的按钮在矿石上扫动,寻找不同电台。你再试试。”
徐仪把耳朵贴上扬声器部位,按着按钮轻轻扫动,果然在“刺啦刺啦”的噪音中找到两三个不同电台,最清晰的那个是“美国之音”。徐仪吓了一跳,这是收听敌台,被人发现足以把你当反革命抓起来。徐仪没敢声张,放下矿石收音机问王海洋:“真是你自己装的?”
“那当然!”说着王海洋从抽屉选出几样东西和一张线路图交给徐仪,“我从南京带来的,你也可以装。回去在屋檐拉一根天线接到家里,按要求在磁铁棒绕上漆包线,再按线路图把这几个零件连接起来就行了。”
徐仪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把几样东西小心放进衣袋,急切地要回家装配矿石收音机。王海洋拉住徐仪:“急什么?我先带你见一个朋友,叫马锡贵,从桂林搬家过来的。”
“你怎么认识他?”
王海洋指着他家旁边二十多平米的空地:“他拜体校一位老师做师傅,天天在那里举石担、抛石锁、练格斗。我经常在一边看,他们就让我一起练,现在成了朋友。”
“我也想练。走,去看看他。”
亮月街往东不足一公里有条小巷,小巷里有座新建的小院,离徐仪家不远。王海洋在小院门口停下敲门。
开门的是一位女性,端庄好看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
“你们找谁?”
“找马锡贵。”王海洋说。
“噢,进来进来,我儿子买菜去了,马上就回来。”
王海洋和徐仪拘谨地进了院子。院子中间有个小圆桌和几张椅子,马母示意他们坐下,指着桌上的水壶说:“喝点水。”说着走进一侧的厨房。
院子北面是一溜平房,一位头发有点花白的男人在看报纸,是马锡贵的父亲马亦德。
徐仪和马锡贵一样,他们不知道长辈们的陈年往事,不知道马亦德就是当年钟庄那个因为订婚不成而离家出走的马家少爷。
出走以后,二十岁的马亦德投奔了新四军,和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一起从事军工事业,为新四军武器装备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日本投降以后,马亦德作为军工人才被调往东北,四九年一路随四野南下至桂林,组织上安排他留下参加接管桂林。其间,马亦德与比自己小十岁的东北藉同事结婚。马锡贵出生那天,马亦德正在听取锡矿价格情况,妻子打来电话,让他给儿子起名,他莫名其妙地说:“锡贵、锡贵!”
六六年春天,马亦德要求回老家工作,广西方面出资,盐海地委操办,在盐海市区建了一个小院解决住所。秋天,马亦德和妻子带着两儿一女到盐海安了家。正遇上文革运动,马亦德的工作关系一时无法落实,天天在家看报纸,时间一长,性情大变,头发也白了不少。
不一会,马锡贵拎着一个竹篮回来了,看见王海洋,摆摆手,急急忙忙向父亲报告买菜的支出情况。从来不问家庭琐事的马亦德,因为烦闷无聊,把精力用到家庭财务管理上,马锡贵每次买菜回来,他都严格审查,精确到分。五分钟后,马锡贵通过了父亲的审查,在徐仪和王海洋身旁坐下。
“查我的账?老鬼,一分钱也别想抓到。”马锡贵沾沾自喜,悄悄将口袋里的一毛二分钱掏出来展示了一下。
“我必须搞点钱。”马锡贵凑着王海洋耳朵,“天天练身体,肚子总是饿,没钱不行。我还四处收集废铜烂铁去换钱,现在我已经攒下好几块钱了。”
徐仪打量马锡贵,隔着衣服也能看出健硕的胸部和粗壮的臂膀。徐仪不由感叹:“你身体真棒!”
“你朋友?”马锡贵问王海洋。
“是的,他叫徐仪,也想一起练身体。”
“好啊,今后一起练!”
三个少年约好,今后就是兄弟,一起练身体。
那天徐仪回到家里,立即搬出板凳桌子摞在一起,将一根剥去外皮的电线横着固定在檐口的两颗铁钉上。
“你这是搞啥末子?”
问话的是一位邻居,南方口音,大家叫他“汪蛮子”。
“汪蛮子”的父亲年轻时参加红军,红军离开苏区北上,汪父因伤留在红军总医院,三六年与宁波藉护士成婚;第二年春天,汪父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三个月后“汪蛮子”出生。合作抗日时,母亲背着“汪蛮子”编入新四军。全国解放,汪母带着“汪蛮子”转业回到宁波。
“汪蛮子”聪明好学,十七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物理系,学校把这位烈士遗孤列入“高精尖”人才培养对象,让他参与刚刚起步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可“汪蛮子”因为恩师被划为右派,毫不遮掩地“散布出格过激言论”,毕业分配时取消了他去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资格,发配到盐海县。
盐海县组织部让他去农机局报到,他说专业不对口不愿去。组织部长不急不慌,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
部长和他聊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毛主席说过嘛,‘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嘛。……哎,你说农业机械运作起来属于什么运动?”
“物理运动。”“汪蛮子”脱口而出。
“这就对了嘛,与你的专业对上了嘛!再说服从分配是基本觉悟嘛……”
面对部长一连串的“嘛”,“汪蛮子”认为部长不可理喻,又无可奈何,悻悻去了农机局,毫无激情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连找对象都没情绪,年至“而立”还是孤身一人。可一到晚上“汪蛮子”就变得精神抖擞,成半宿地看书,常常捣鼓桌子上形状怪异的玻璃器皿。
徐仪有时在窗外好奇张望,汪蛮子就让徐仪进屋,对他讲一些科学常识和听不懂的专业话题。邻居们背后说汪蛮子有点怪。但徐仪认为他很神秘、很了不起,一直叫他“汪老师”。
听到汪蛮子说“搞啥末子”,徐仪说:“汪老师,我准备自己装矿石收音机,正在架天线!”
“下来、下来!你这天线两头没绝缘,没用的!”
那天晚上“汪蛮子”给徐仪讲收音机的原理,还给了徐仪两个半导体二极管、一个可以旋转的可变电容和一副耳机。几天后,在“汪蛮子”指点下,徐仪舍弃了“矿石”,用二极管装成一个简易的半导体收音机,扭动可变电容,能听到好多个电台,最清晰的还是“美国之音”。此外,国外“XX游击阵营”的华语电台也比较清晰。
王海洋看到徐仪的自制半导体收音机,惊得目瞪口呆。
盐海邮电局被造反派夺权了,徐佩坎再次赋闲,徐仪又成了父亲的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从中国古代历法、先秦百家争鸣、魏晋风骨、唐诗宋词到西方大工业发展、唯物主义辩证法、科学共产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无所不包,很多内容徐仪听不懂。若干年后徐仪才理解,父亲是以此淡化他心中的忧虑和不快乐。
有一天,父亲让徐仪拖出他放在床底的三个木板包装箱,里面全是书。有《逐鹿中原》《红岩》《三国演义》《红旗飘飘》《中国哲学简史》《鲁迅全集》《十万个为什么》,还有《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新知识出版社五八版的《新知识词典》和一些介绍西方各种理论发展的书籍。
“你们正是应该学习的时候,学校停课,你可以自己学习。这些书,你选一些看看。每次拿一本,箱子放回原处。”
面对这么多书,徐仪仅凭对书名的好恶进行选择,没有目标、没有系统,一本接着一本地看。半年过去,看书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看不懂的理论书籍,基本都翻过了。徐仪想到“汪蛮子”家满满当当的书柜,于是去找汪老师。
“我能看你这里的书吗?”徐仪指着书柜。
汪蛮子爽快地说:“这里的书你可以随便看,但有两个要求。书不可以出门,就在这里看;每看完一本,必须准确放回原处。能做到吗?”
“能做到。”
汪蛮子拿出一把钥匙交给徐仪:“我不在家你也可以来看。不许碰实验台上的东西。”
汪蛮子的书柜里大部分是专业书籍,有一部分是外文的。也有非专业的,基本都属于“毒草”,比如《罗丹艺术论》《莎士比亚戏剧集》《欧也妮·葛朗台》《复活》《飘》《悲惨世界》《俊友》《金融家》《海底两万里》,比如《青春之歌》《家》《春》《秋》《雷雨》《茶馆》……甚至还有一本《圣经》,和自己偷偷藏下的那本一模一样……徐仪不管是不是毒草,躲在“汪蛮子”家如饥似渴地阅读、阅读、再阅读。
有一次,徐仪向“汪蛮子”问起“天有没有边”的问题,“汪蛮子”顿时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给徐仪进行科普——宇宙大爆炸、潮汐作用、地球磁场、分子原子,哥白尼、布鲁诺、康德、牛顿、瓦特、爱因斯坦……徐仪听得云里雾里。
徐仪看书只能用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来形容,要说学到什么系统的知识、获得了多少深奥的道理、形成了怎样的认识,那是扯淡。
但是,犹如一头撞进陌生世界的猫,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开阔了眼界,知道了很多事情,也知道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就像“汪蛮子”说的:“你已知的一切是个圆圈。圆圈越小,你就越以为圆圈外面的未知世界也很小,可笑地认为自己知道的很多很多;圆圈越大,你就越懂得圆圈外面的未知世界是多么浩瀚无涯,而我们已知的太少太少。”
少年需要强健体魄,青涩的灵魂需要滋润。汪老师和徐仪的朋友们,还有那些书本让徐仪受益终身。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作者简介
文/徐邦义
徐邦义,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江苏建湖人。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随即“上山下乡”,成为“知青”;一九七一年进入煤矿当矿工,后经推荐学习地质专业,毕业后任地质技术员;一九七九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先后在镇江中学、镇江师范任教;一九九三年起从事纪检监察和人民政协相关工作。现已退休。曾在《人民作家》上连载长篇纪实文学《新四军》(点击标题阅读)。
京东、拼多多、抖音、头条、孔夫子旧书网等各大平台、网站已经上架,在相应平台、网站搜索《三十九度人》可以买到!也可以直接添加金海霞微信13770247538(手机同号)付款购买,原价78元/册,现价58元/册(包邮)。通过该方式购买的,作者可以给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