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午,随着太原市古交市委、市政府观摩车队从汾河大桥驶过,由四公司承建的乡道高镇线冷泉-梭峪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正式通车。
该项目是古交市重点项目,起点位于冷泉村南与屯村太克线公路采用平面交叉相接,终点位于梭峪乡与“国道241、省道岚马线汾河水库段改线工程”及在建“太原西北二环高速郝家沟互通连接线”以平面交叉形式相接。路线全长6.674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7.5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涵、排水防护及沿线安全设施等。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交通保畅难度大、公路建设要求高、施工组织复杂、环境协调因素多等特点,攻坚克难,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汾河大桥是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397米,是古交市目前最长的桥梁,设计为曲线桥、斜交梁,曲线半径小、梁体超宽加重、结构受力复杂,预制梁长尺寸多达26种,施工难度大、架梁风险高。项目团队提前谋划,做实精细化管理,组织技术人员多次召开架梁施工专题会议,严格落实工人进场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每日班前讲话和三检制度,紧盯施工各环节,围绕架桥机过孔、喂梁、支座安装等工序,详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提前组织现场演练,实现T梁预制、架梁、防撞护栏安装、路面摊铺等关键工序同步实施,安全快速地完成汾河大桥的建设。汾河大桥水中桩施工正值汛期,雨季前后河道上游汾河水库频繁蓄水、放水,河道内水位短时间内会骤然上升或下降,实测河道内水位高差最大可达2米,易导致钢护筒内外产生较大压力差而引起桩孔内泥浆渗流。项目部安排专人对接水库管理人员,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天气变化,及时掌握天气预警信息,合理安排雨季施工作业。雨季来临后,根据每天收集的气象资料,调整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受季节和天气影响的施工内容,制定季节性天气施工保障措施,生产工作“早安排、早部署”,确保项目资源配置合理。引黄管道是保障太原市民生活用水的“生命线”,该项目施工路段涉及4处引黄管道交叉段,保障施工期间市民用水不受影响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又一大难题。为此,项目部多次与交叉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在与产权单位的紧密配合下,根据管道埋深、路基填筑高度、地质状况以及引黄设施等情况,制定了保护引黄管道的施工方案,有针对性地修建了引黄保护涵,保证了太原市民生活用水。施工路段与241国道并线,国道沿边厂矿企业多、重载运输车多、车流量极大。由于国道是当地交通要道,交通繁忙,施工的同时要保证不断交,交通导改难度大。为保障交通导改顺利进行,项目部成立了专项交通导改行动小组,制定导改保障方案,与当地交警部门密切配合,进行数据收集、同时通过导改施工模拟、导改前培训等工作,确保来往车辆通行安全和施工安全。“以前241国道是双向两车道,交通拥堵,我们把冷梭线和241国道合并之后,从永树曲到梭峪乡这一段整体拉通,就变成双向四车道,从高速路口下来或者途经古交去娄烦的车辆,出行会更加方便,交通压力会得到大大的缓解。”项目总工王鹏介绍。乡道高镇线冷泉-梭峪公路的建成,将有助于解决国道241滩上至梭峪瓶颈路段造成的常态化拥堵问题,进一步打通优化“一河三川”绕城路网和西二环高速梭峪出口与市区的快速通行。据悉,乡道高镇线冷泉-梭峪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项目是四公司古交项目群完工的第7个项目。自2022年6月进入古交市场以来,古交项目群以“干好在建谋市场,实现古交滚动发展”为目标,以安全优质高效的标准化形象打开市场,两年来陆续承接11个项目,涉及水利、公路、市政等多个工程领域,累计承揽金额6.74亿元,成功实现了公司在古交地区的滚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