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至10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在陕西宾馆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以及空天领域复杂性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北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控制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中-德复杂性与统计科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协办。
来自德国洪堡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东京科学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军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10多所高校以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工业领域4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随机振动、随机动力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与研究进展。
大会开幕式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空天领域复杂性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许勇主持。大会荣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位秋致开幕辞,对远道而来参加此次学术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回顾了这项会议的发展历程,强调了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等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寄语各位参会学者借此机会深入交流思想、碰撞智慧,共同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持续发展。
随后,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程基伟致辞。程基伟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他们长期以来对我校发展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年,学校确立了“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提出要通过基础理科“0到1”原始创新和工程技术“1到0”反向基础研究,努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作为力学、数学、工程交叉融合的学科方向,是推动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结合的关键。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会议中深入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学科发展,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有组织凝练挖掘重大工程问题背后的基础科学问题,产出更多更大原创性成果。
最后,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随机振动专委会主任委员陈建兵致辞。他指出,在新时代的挑战下,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在工程应用和基础研究中展现出强大潜力,在未来将通过深化跨学科合作和技术创新,拓展其在航空航天、土木等领域的应用,助力解决重大科学与工程挑战,推动产业智能化与高效化发展。
会议邀请了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洪堡大学Jürgen Kurths教授作朱位秋学术讲座报告,同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汤涛教授,石家庄铁道大学原党委书记杨绍普教授,丹麦奥尔堡大学John Sørensen教授,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校长、华南理工大学苏成教授,兰州理工大学杜永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曹登庆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江俊教授,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朱继宏教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潘忠文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杨建华教授,同济大学律梦泽博士和西北工业大学裴斌教授作大会特邀报告,展示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前沿成果。
本次会议设立了9个平行分论坛,共119个分会场报告,其中邀请报告28个,主题涵盖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的工程应用、不确定性分析与量化、工程结构可靠性与健康监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支持下的随机动力学、结构随机最优控制与优化设计等,涉及航空航天、土木工程、机械制造、水利、交通等领域。参会者围绕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彭勇波主持。彭勇波教授宣读了青年学者优秀报告、研究生优秀报告的获奖名单,施展和刘琪获得青年学者优秀报告,赵丹、孙婷婷、叶树深、白新宇获得研究生优秀报告。
随后,许勇教授表示本届学术盛会涵盖了随机振动基础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同时深入探讨了工程结构与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在随机动力学领域的应用成就。这些前沿研究不仅在理论探索上焕发活力,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也展现出了蓬勃生机。最后,彭勇波秘书长和许勇教授分别代表专委会和组委会对各位代表的积极参会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本次会议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了更多青年学者的科研兴趣和热情。相信此次会议的举办,将促成更多跨学科的合作与创新研究,对随机振动与随机动力学领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第十五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将由湖南大学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