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3月21日,晴,黑匣子剧场
【“我们”的故事】开放麦
第三季
“故事”与“故事”的邂逅
也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故
“我们”的
事
本期主题:
在游戏中养育孩子
演讲者:天文妈妈
大家好,我是天文妈妈,这并不是因为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来自我儿子和女儿的名字,崇天敬文。原本主办方给我今天的主题定名为《玩出小天才》。可能他们感觉这名字有点浮夸吧,最后大家看到的是《在游戏中养育孩子》,我倒是觉得,虽然天不天才是天注定的,但玩绝对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天赋,更容易成才。
玩物丧志 ?
但一提到玩,中国人的传统教育观念就会浮现出四个大字——玩物丧志。这对“玩”很不公平。因为玩这件事不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很重要,对整个人类来说也特别重要。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3000多年前,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出现全国范围的大饥荒,一直持续了18年。在这期间,吕底亚人找到了一种办法来解决饿肚子的问题: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游戏,然后一天玩游戏,一天吃东西,就这样扛住了18年的大饥荒。你看,玩不仅是娱乐,还可以当“饭”吃。
中外教育家,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和治疗案例证实了游戏对孩子的价值。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能更有效地了解孩子、和他们沟通。游戏是孩子的语言。
在游戏中,孩子能放下防御,真实地呈现自己。其实对成人来说也是如此,我们只要想想我们在参加培训,做游戏时的亢奋状态就能理解这一点。
游戏的过程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孩子的认知是从具象逐渐发展到抽象的,大脑不是像海绵,而是像筛子,只有和自己经验相关的东西才会被保留。Do it, feel it,see it,亲自动手,调动五感对孩子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现在的孩子很可怜,
没时间玩
父母不了解学习的内在过程和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误以为只有正襟危坐才是学习。所以,我们看到的现实是,现在的孩子很可怜,没时间玩。家长可能会跟孩子说:“现在你需要多做练习,好好学习。长大了以后你有的是时间玩,你有的是时间去看世界。”
真的是这样吗?
我女儿是疯狂的动物控,看到什么动物都想养的那种,最喜欢的是蜥蜴和蛇,然后特别羡慕薛兆丰家养海豚,她跟我说:“妈妈,我好想当薛兆丰的孩子啊。”我跟她说:“我也好像当薛兆丰的老婆啊。”在小区里看见条狗就跟着人家走,一圈又一圈,狗回家了,她就再跟下一条狗。
这个寒假也不能出去玩,就着魔似的想养动物,蛇啊、蜥蜴啊,仓鼠啊、鸟啊,都被pass了,她爷爷跟她说,要不我们给你养几只苍蝇吧。
前几天早晨,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昨晚梦见你们给我买了一只小猫,我太开心了!”
我说:“嗯,这是你的愿望。”
“那你们就实现我的愿望呗。”
我想给她来点文艺的:“现实中实现不了的,就交给梦去完成吧”。
女儿尖叫:“我又不是要上天!养只猫现实中有什么实现不了的。”
女儿跟我说:“奶奶说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的时候,我想养什么都可以,但是我害怕,等那个时候,我就没有那么喜欢动物了。”
投其所好,因材施教
《奇葩说》近期有一个关于一夜成名的辩题。小鹿说一夜成名的人,小的时候没有时间滑滑梯,长大以后他们的人生一直在滑滑梯。
最好的养育和教育就是投其所好,因材施教。什么年龄段做适合这个阶段的事情,我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给出的却常常是我们以为的最好的。孩子喜欢的,他们当下那个年龄最渴望的,其实就是最好的。
孩子都喜欢什么?就是玩啊。可是家长免不了担忧,玩能玩出好前途吗?这就是我们对玩另一个误解,觉得玩只是娱乐,对孩子的发展没什么价值。
通常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把孩子的童年交给这样的一个机构,叫做“培训班”。
最近这些年,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思维课,编程课等一批新兴的培训班办得风起云涌。我现在一天接10个电话,11个都是培训结构的,有些就是,你挂了,他又契而不舍地打来了。
我一个朋友问我,你两个孩子上什么思维班?我很纳闷,我说你怎么就这么自以为是的(想当然)觉得我的孩子在上思维课呢?
他说:“不然呢,你那么聪明伶俐的两个孩子,难道是靠你遗传吗?”
我记得曾奇锋在课上说,不要跟别人讲基因,讲遗传,这不等于说人家的种不好吗。搞教育的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才是本事。无论何种教育理念和方法,有一件共同的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就是——玩。
回想起来,那些带孩子们一起玩的时光,就是岁月这条项链上最闪亮的明珠。
我们用奶粉罐当架子鼓,用筷子做指挥棒,在家里开“音乐会”。用碎纸片和红包做灯笼,用荔枝皮做花束,用蛋壳做玩偶,用马蹄铁做相框,我家俩娃一盒订书订就玩了一下午:模拟灾难场面,环境保护,建造未来房屋。
在玩得过程中,孩子很自然就锻炼了思维、表达,沟通,比如两人现场解说灾难来袭,思考什么样的结构可以抵御强风、极端天气。
我们家晚饭后喜欢玩什么最强大脑,谁是牛头王,犯罪高手这些游戏,我女儿五岁时候打扑克算牌,算得比我都清楚。经常赢我,然后她就很开心,对于玩这些就更有兴趣。
玩的好处,不只是这些母慈子孝,岁月静好。在辅导作业和兴趣班方面,功能也是杠杠滴。
教育可以在游戏中完成
辅导作业的苦,相信在场的人有很多感同身受过,或者耳闻目睹过,那真是“玩”命在做的事情。我有一个同事,俩儿子。苦恼的不得了,他想了个办法,就是让大儿子去辅导小儿子写作业,每个小时给15块钱。过了一会儿呢,这个大儿子过来把钱还给他了。我们以为老大是良心发现,念及手足呢,结果他大儿子跟他说:“爸爸,太难了,我太难了,这个钱我赚不了,我还给你。”
如果我们能够加入一点儿游戏策略的话,这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一些。比如说背课文,我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觉得背课文枯燥,没意思,不想背又怕老师,然后我就带着她和哥哥一起角色扮演,分饰不同的角色,结果就很快乐,读完一遍还要读。
写作文没话说,就用故事骰子,词语接龙的方法玩。几个人一起,一个说表示时间的词,一个人说表示人物的词,一个人说表示地点的词,一个人说表示事件的词,然后大家同时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一个很好玩的写作入门训练,让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叙事的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儿。加一点这个人的特征,做事情的波折,这作文就出来了,两三百一节的作文课就是教这些。
这个游戏可以随时随地玩,在车上我们仨同时说,结果,女儿说爸爸,我说送外卖,儿子说在厕所,最后就变成了“爸爸在厕所送外卖”。我们笑爸爸难道是屎壳郎吗?“嘿,兄弟,您的外卖到了。”
还有做数学题,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讲。研究表明,在所有学习方式当中,完全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效率是最低的,大家猜猜吸收率只有多少呢?5%,而学生自己讲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于是我就和女儿玩网络直播的游戏,她很有兴趣,给我俩都起个艺名,什么花小俊老师,我还买了个小型云台,代入感极强,搞得现在我女儿直播的腔调很足。
现在的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公共表达。什么上台表演,竞选演说,就是学霸上台领奖,也总得说两句吧。事实上公共表达,就像我现在站在这里演讲,是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的事。人需要后天的练习,才能够习惯成为焦点,爱上成为焦点。
我女儿很会讲故事,唱歌也非常好。但刚上幼儿园的时候,说什么都不肯上台。我就在家里,把小地毯放在窗台上当舞台,我来扮演主持人,和她一起玩讲故事的游戏。后来她不仅过了学校的海选,还参加了市级的初赛、复赛。女儿不好意思唱歌,我就让她手里拿个“麦克风”,这个实物能快速帮助她进入状态,缓解紧张情绪。麦克风不一定是真正的麦克风,可以是你手边的任何东西,要知道,孩子比我们更会玩,更懂得假装。儿子准备竞选演说的时候,我随手拿了支笔给他当麦克风,一下就入戏了。
催促孩子练琴也是一件很抓狂的事儿。为了让女儿规律练琴,我真是使尽了各种招数。从演唱会到路边摊,我假装在家里给她搞一个“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音乐会,然后她每拉一首曲子,我都得上去认认真真地报幕。或者呢,就是假装地铁站的街头艺人,就差手里端个盆了。
大家看到了么,游戏就是对真实生活的预演。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地会接触到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游戏能帮助孩子适应社会,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
孩子要面临人际冲突,情绪困扰:他的东西我想要怎么办?一群孩子玩得很嗨,我要怎么加入?发生冲突了,怎么解决?很多校园、孩子间的争斗,事实上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冲突与情绪。
举重若轻地处理冲突
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如果你被人打了,就打回去。这种教育下孩子会高估别人的敌意,反应过度,暴力解决。之前杭州不是有俩爸爸因为孩子的事儿在微信群约架,后来打得头破血流,你说玩两把吃鸡不香吗?举重若轻才是本事。
有次几个孩子一起游泳打水仗,有个跟我儿子一样大的男孩儿被其他孩子集体围攻,打急眼了,跳下水池,刚开始还是吸水朝他们呲,后来直接开始用水枪疯狂地抡向儿子,不停地一枪一枪砸下去。在已经将儿子逼入死角的时候,依然没有停下来。
眼前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前一秒几个孩子还开心地哈哈大笑,一转眼就上演血腥暴力了。我当时就在泳池旁边,距他们不足五米远的地方,出于妈妈的本能,我大喊:“快过来!快过来!”但儿子根本没往我这看一眼,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这个男孩子的身上,只见被逼到死角的他抬起胳膊,一把抓住了那个男孩儿的水枪。脸上没有一丝慌乱、愤怒,异常平稳但坚定地说:“你平静一下,有话好好说可以吗?”。瞬间,那个男孩子就把枪放下了。仿佛从刚才的魔怔中清醒过来,几分钟之后他们就和好如初,又开始没心没肺地疯玩起来了。
越是给孩子讲空泛的道理,贴负面的标签,“不孝顺,坏孩子,小气鬼”,越不利于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方式降低孩子做这件事的难度,当他们发现自己做到了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正向的反馈,对自己就能形成更积极的评价,这会促使他们在相似的情境中继续这么做。
游戏帮我在两个孩子的养育过程中搞定了很多教育困境。游戏让孩子更灵活,有创意,乐观开朗,玩得过程提高了他们交流、协作、处理冲突的能力。我们自己也在玩中缓解了焦虑,获得了很多美妙的亲子时光。
我们都是既爱孩子,又怕骄纵孩子,既想要孩子快乐,又希望他们优秀。这不是一条顾此失彼的两难之路,玩儿,就是让孩子走向快乐幸福成功的通道,是成年人进入儿童内心世界的钥匙。
和孩子们玩起来吧,这会让他们更加快乐、聪慧和幸福。也我们自己的内心带去滋养与成长!
扫码可以关注
天文妈妈微信公众号
故
“我们”的
事
有人讲故事,有关于成长、关于关系、关于死亡、关于孩子和家庭、关于外面那个高速运转的世界下一颗颗焦虑不安的心。
有人听故事,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沉默,有人鼓掌以和,也有人默默扫了微信加入“我们”的团队,你需要“我们”,而“我们”需要你。
【“我们”的故事】项目组是一个裂变型的组织,项目组持续招募演讲者、组织者和传播者,特别欢迎擅长文案写作、摄影摄像及新媒体制作的小伙伴加入团队。
欢迎加入
【“我们”的故事】团队
第二场开放麦
已经开始抢票占位了!
2021年4月18日
黑匣子剧场 仅30席
报名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参与报名!
知心事心理平台
你身边的心理服务专家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