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古文字論壇》系列輯刊的第四輯,主要收録了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畢業師友的研究成果,涉及甲骨文、金文、簡帛等領域,展現了青年學者在古文字研究中的活力與創新。本書還收録了“古文字前沿論壇暨古文字强基班教學研討會”上劉釗、李守奎、馮勝君、陳偉武等學者的演講辭,探討交流了古文字學的發展歷程、當前特點和未來趨勢,以及古文字學强基計劃的教學經驗。最後還附上了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21級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專業培養方案”供讀者參考。本書不僅是學術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對古文字學學科發展的見證。本輯還特别收録了饒宗頤先生致曾憲通先生的一封信、對容庚先生的回憶札記、對容庚先生學術和藝術方面的研究等,兼具學術價值和紀念意義。
陳偉武,1962年生,廣東澄海人。現爲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中山大學饒宗頤研究院執行院長。兼任中國古文字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文字學會常務理事、澳門漢字學會副會長。主要從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漢語史的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戰國文字詁林及数据庫建設”,著述有《簡帛兵學文獻探論》、《愈愚齋磨牙集——古文字與漢語史研究叢稿》、《愈愚齋磨牙二集——古文字與古文獻研究叢稿》、《愈愚齋雜俎》、《出土戰國文獻字詞集釋》(合作主編)等。
一枚印章的故事
——紀念容庚先生誕辰128 周年/ 孫稚雛
容庚先生的《西清彝器拾遺》爲何無序言/ 黄光武
《頌齋書畫小記》繪畫藻鑒輯論/ 吴曉懿 江凱業
記選堂先生致經法師的一封信/ 陳偉武
從甲骨文談“疾”字的“災咎”義/ 吴麗婉
甲骨文特殊記事刻辭的内容討論/ 林沈妍
談談新見免簋所涉諸問題/ 田率
商周五族及相關問題探論/ 李愛民
西周金文所見“尹氏”系列職名試析
——兼論西周史官職名詞的演變/ 徐鳳儀
金文異文與通假的辨識/ 秦曉華
讀曾國青銅器札記/ 陳英傑
箴銘匕銘文疏證/ 陳曉聰
誤釋字與吴越僞銘沿誤的發現/ 林焕澤
楚璽印面形制説略/ 蕭毅
用字習慣對古文字文獻釋讀的影響
——以戰國楚璽中的“行”爲例/ 田煒
21 世紀以來戰國貨幣文字研究的新進展/ 袁琳
東周文字“疋”之“雅”音補論/ 蔡一峰
楚簡字詞釋讀平議三例/ 王輝
信陽遣册“柅”蠡測/ 劉國勝
先秦簡牘史料中的“貸種”問題
——從包山楚簡“貸金糴種”談起/ 梁鶴
清華簡《五紀》考釋一則/ 張振謙
從清華簡《五紀》看《書·洪範》的“五紀”/ 石小力
清華簡《邦家處位》“”字試解/ 李美辰
楚帛書研究八十年的回顧與展望/ 李三梅
北大秦簡《禹九策》“霝下”“四豦”考/ 范常喜
睡虎地秦簡《爲吏之道》簡37—46第三欄文字柬釋/ 楊鵬樺
談武威漢簡《儀禮》的一處異文/ 魏宜輝
東漢墓券疑難字詞考釋二則/ 李明曉
漢蜀郡“節義顛没”等字殘碑考/ 韋玉熹
讀書偶劄六則/ 李煜
《現代漢語詞典》第6、7版古器物配圖釋義商補/ 楊澤生
論今隸時期隸草字形的相互影響/ 趙立偉
《論語》札記兩則/ 陳送文
《雕蟲小言》與容庚的早期學術/ 王月妍
“古文字學前沿論壇”會議發言實録
古文字研究的“精密化、立體化和數字化”
——劉釗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前沿論壇”上的發言實録/ 劉釗教授演講 劉宇晨 曾宇整理
古文字研究的深入與細化
——李守奎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前沿論壇”發言實録/ 李守奎教授演講 宗玉潔 趙雨欣整理
古文字與人工智能
——馮勝君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前沿論壇”發言實録/ 馮勝君教授演講 周啓玥 楊鵬文整理
“戰國文字詁林數據庫”建設的進展與思考
——陳偉武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前沿論壇”發言實録/ 陳偉武教授演講 林焕澤整理
“古文字學强基班教學研討會”會議發言實録
築牢基礎 强化專業 全面培養
——劉釗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强基班教學研討會”上的發言實録/ 劉釗教授演講 劉宇晨 曾宇整理
談談古文字强基班教學
——李守奎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强基班教學研討會”發言實録/ 李守奎教授演講 張瑞恒 趙雨欣整理
吉林大學强基計劃招生和培養情况
——馮勝君教授2021年10月16日在中山大學“古文字學强基班教學研討會”發言實録/ 馮勝君教授演講 周啓玥 楊鵬文整理
中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古文字學方向)”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 范常喜 李麗
附録:中國語言文學系2021級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專業培養方案
後記
從2018年第三輯《古文字論壇》出版至今,又過去了五年。期間經歷了前所未見的新冠疫情。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都遇到了不少考驗。幸好風雨過後見彩虹,各種學術活動又逐步恢復正常。《古文字論壇》第四輯遷延多時,即將可以出版了。孫稚雛先生和師母赴澳大利亞探視兒子孫子,不料因新冠疫情而稽留國外兩年多,“漫漫歸國路”,回到廣州還在政府指定的隔離酒店——增城仙村皇朝御苑酒店住了三個星期,然後才安然還家。孫先生八十五歲高齡,視力欠佳,克服種種困難,撰寫了《一枚印章的故事——紀念容庚先生誕辰128周年》一文,賜稿本刊,以光篇幅。黄光武先生兩年前剛出版了《秀華集——黄光武文史研究叢稿》(中山大學出版社,2021年),又寫了新作《容庚先生的〈西清彝器拾遺〉爲何無序言》一文,交由本刊發表。不料今年3月21日黄先生出於種種原因住進了一家廉價的養老院,也無法同我電話聯繫,不讓探視,不准外出,形同軟禁。“黯然銷魂者,唯别而已矣”。黄先生離開了工作幾十年的中山大學古文字研究所,離開了他一直辛勤勞作的容庚商承祚先生紀念室。撫今追昔,不禁愴然。
這一輯《論壇》的内容涵蓋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和秦漢文字研究等方面,内容頗爲豐富。研討對象涉及不少新材料、新問題,也有就舊材料多年存在的疑難問題詳加考辯的論文。中大古文字研究所畢業的諸多師友提供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飽含反哺母校的深情厚意,而劉國勝、張振謙和魏宜輝等教授惠賜自己的新作力作,則純屬道義相挺。從本輯的論文可以看出,青年學者已成了當前古文字研究的主力軍,他們思維敏捷,眼光鋭利,見解新穎,未來可期。
從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古文字學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甲骨文等古文字是中華文明的根脉,是中華文化基因。目前古文字學的發展確實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從業者都有如沐春風之感。2021年10月16日,中大舉行了一次規模小、規格高的“古文字前沿論壇暨古文字强基班教學研討會”,我們邀請了劉釗、李運富、李守奎、馮勝君等多位古文字學著名學者與會,在會上,他們對當前古文字研究的進展和特點作了透徹的闡述。這些演講辭由學生記録整理並經演講者審核,也收入了本輯《論壇》。劉釗先生演講辭《古文字研究的“精密化、立體化和數字化”》,解讀了習總書記有關古文字研究多次講話的深刻内涵;還有李守奎先生的演講辭《古文字研究的深入與細化》、馮勝君先生的演講辭《古文字與人工智能》,無不洞察古文字學發展的歷史和現狀,指出當前學科發展的態勢和特點,昭示着古文字學未來發展的方向。
國家爲了强化“中文、歷史、哲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等基礎學科的發展,由教育部組織落實重點扶持這些學科的人才培養,在若干所高校探索開辦了本碩博連讀的“强基班”。20世紀50年代高教部在全國重點高校中文系推行過語言專門化方向的教學,爲後來培養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語言學家。現在古文字學代表漢語言文學專業辦强基班,可説是一種新生事物,對未來古文字研究必將産生深遠的影響。但許多工作還有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逐漸積累經驗。辦有强基班的高校彼此交流經驗就至關重要。此輯《論壇》收入幾位專家的經驗之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可與其他高校的同道共享。
此輯《論壇》范常喜教授組稿審稿費了不少心神,博士後吴麗婉、李麗、徐鳳儀,博士生林焕澤、賀張凡、袁琳、李三梅、林沈妍、郭文静、畢然,碩士生曾宇、楊鵬文、趙雨欣、趙惠欣,强基班本科生宗玉潔、鍾珊、張繁榮、周啓玥、劉宇晨、張瑞恒等同學,都在編校過程中任勞任怨。賀張凡出力尤多,責任編輯田穎女士一如既往盡心盡力,謹此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