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直接线焊接减少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银消耗

文摘   2025-01-17 12:45   江西  

1. 研究背景

光伏行业面临的资源紧张和成本上升的问题,尤其是的消耗。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的应用,银的使用量在未来可能会占据全球银供应的巨大份额,这可能导致银价格波动甚至供应短缺。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究者提出采用低成本、低温的连接方法来减少银的使用,从而解决材料短缺和高昂成本的问题。文章的目标是探索直接线焊接(DWB)方法作为替代方案,以减少银的消耗并维持或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2. 研究思路 

研究者提出了直接线焊接(DWB)技术,这是一种低温的铜线焊接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的高温焊接方法。DWB方法通过导电胶在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点上施加铜线,实现电流从ITO层(铟锡氧化物层)到电池的有效提取。与传统的金属化方法相比,DWB不仅减少了银的使用量,而且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仍然保持太阳能电池的良好性能。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者通过模拟和实验对比了DWB与传统方法的效率和成本。

3. 结果与讨论

结果与讨论部分,作者详细比较了DWB方法与传统的金属化和连接方法的实验结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验结果

  • 使用DWB方法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效率比传统的0BB(无母线)方案多线方案高出0.03%的绝对值。具体来说,DWB方法的实验结果表现出了更高的短路电流密度(Jsc)较低的光学遮挡,同时减少了材料消耗。
  • DWB模块的短路电流密度(Jsc)达到了36.02 mA/cm²,比传统的6条接线线方案35.66 mA/cm²)高出0.37 mA/cm²,比传统的3条接线带方案34.98 mA/cm²)高出1.02 mA/cm²。这表明,DWB方法在电流密度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主要归因于铜线的低接触电阻和较短的电流传输路径。

2) Jsc与模拟结果的差异

尽管在实验中,DWB模块的Jsc表现出色,但模拟和实验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异。模拟中的Jsc为35 mA/cm²,而实验中的Jsc为36.02 mA/cm²。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 模拟没有考虑到铜线的光反射效应,尤其是铜线的红色反射,这在实验中对光的吸收产生了影响。
  • 模拟中假设了接触点的尺寸较大,而实验中由于工艺误差,某些接触点可能比模拟中的要小,导致光学遮挡效应被过度估计。

3) 开路电压(Voc)与填充因子(FF)

  • 开路电压(Voc)
    所有模块的开路电压约为735 mV,这表明不同金属化和连接方法对开路电压没有显著影响。Voc的稳定性意味着DWB方法不会对电池的电压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填充因子(FF)
    DWB模块的填充因子(FF)较传统方案稍低。模拟结果表明,DWB模块的FF比传统方法低约2.5%,实验结果则略低0.7%。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DWB方法在ITO层中电流传输的距离较长,从而增加了欧姆损失,进而影响了填充因子。

4) 填充因子与电流损失

DWB方法在电流传输损失上较传统方法略高,因为电流必须经过较长的路径才能到达接触点。尽管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材料使用,但较长的电流路径增加了电流损失,影响了填充因子。作者认为,尽管FF较低,但通过进一步优化接触点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以及提高ITO层的导电性,可以显著改善FF,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5) 银的使用和成本分析

  • DWB方法显著减少了银的使用。实验中,DWB模块的银使用量约为2.55 mg/W,这比传统的0BB布局3.09 mg/W)低得多,约为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
  • 成本分析
    表明,DWB方法的材料成本仅为传统SHJ连接方法的18%,即0.30欧元/瓦。这一成本节省主要得益于使用铜线和导电胶,这些材料比银和低温焊接材料便宜得多。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DWB方法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可能达到0.24欧元/瓦,比现有的PERC和TOPCon技术的成本还要低。

4. 研究结论 

文章的结论是,直接线焊接(DWB)方法为减少银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并保持太阳能电池效率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DWB方法不仅能够减少银的消耗,还能维持与传统方法相当的太阳能电池效率。在未来的研究中,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和设计,DWB方法的性能和成本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提升。研究者认为,DWB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尤其是在应对材料短缺和提高光伏产业可持续性方面。

5. 图文解析

图1: 光伏市场技术和银消耗预测

图1展示了光伏市场中不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随着技术进步,银的消耗量的变化。

该图通过堆叠面积图展示了不同光伏技术(如PERC、TOPCon和SHJ)的市场份额预测。

红线表示光伏技术对银的需求,其中预计随着SHJ技术的普及,银的消耗量将大幅增加。

蓝线表示如果所有SHJ技术都使用铋基低温焊料(bismuth-based solder),那么光伏产业对铋的需求将显著增加。

图2: 直接线焊接(DWB)概念示意图

图2展示了直接线焊接(DWB)方法在硅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示意图。

图中展示了铜线通过导电胶与太阳能电池的ITO层连接,电流从电池的ITO层提取并传输至下一个单元。通过这种方式,DWB方法无需使用低温焊接或银基导电胶,从而减少了银的使用。

图3: 实验模块的光伏组件示意图

图3展示了几种不同金属化方法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主要包括DWB方法、传统的6线连接和3条接线带连接。

图3(a):DWB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放大显示了接触点上的连接垫(dot pads)。

图3(b):使用传统6条接线线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图3(c):使用3条接线带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图4: DWB组件的模拟效率与接线间距关系

图4展示了DWB组件在不同接线间距下的模拟效率变化。

图表显示了在不同的接线间距(wire pitch)和接触垫数量下,DWB组件的效率表现。最佳的接线间距为1.4mm,且接触垫的数量为34个时,DWB组件的模拟效率达到了20.19%。

图5: DWB模块在不同线径下的效率变化

图5展示了DWB组件在不同铜线直径下的效率变化。

随着铜线直径从30 μm增加到50 μm,DWB组件的效率有所波动。

最佳效率出现在铜线直径为40 μm时,效率为20.20%,而较小或较大的铜线直径会导致效率的下降。表明较小的铜线直径会限制设备的电导性,而较大的铜线直径则会增加光遮挡,影响效率。因此,选择合适的铜线直径对于优化DWB组件性能至关重要。

图6: 不同金属化和连接方法下模块的性能对比

图6展示了不同金属化和连接方法下的组件性能,包括效率(Efficiency)、填充因子(FF)、短路电流密度(Jsc)和开路电压(Voc)。

图示内容:图6(a):不同连接方法下的效率对比。

图6(b):不同连接方法下的填充因子对比。

图6(c):不同连接方法下的短路电流密度(Jsc)对比。

图6(d):不同连接方法下的开路电压(Voc)对比。

图表表明,DWB方法的效率略高于传统的6条接线线方案,但略低于3条接线带方案。

图7: 实验中不同布局的银浆消耗量

图7展示了实验中不同金属化布局下银浆的消耗量。

图中显示了在0BB布局、3BB布局和DWB布局下,银浆的使用量。DWB布局的银浆使用量最少,约为2.55 mg/W,显著低于传统的0BB布局(3.09 mg/W)。

图8: 光伏模块金属化和连接材料成本分析

图8展示了不同金属化和连接方案的材料成本。图表对比了PERC、TOPCon和SHJ技术的材料成本,特别是在银浆和铜线的使用上。

DWB方法的材料成本最为低廉,尤其是在铜线和导电胶的使用上,与传统的银涂层铜焊带方法相比,DWB方法的成本仅为传统方案的18%。

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进展
我们专注于发布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最新技术与发展。关注我们,了解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前沿趋势,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