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双面接触硅太阳能电池设计规则:平衡载流子输运与复合损耗

文摘   2025-01-15 19:11   江西  

研究背景

光伏行业现状:

晶体硅(c-Si)太阳能电池占据了光伏组件生产的90%以上市场份额。

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效率的显著提升,从实验室原型(如PERL和PERC)到大规模量产,转化效率达到了26%以上。

现存挑战:

虽然背接触(IBC)电池具有更高的效率(可达26.7%),但双面接触(FBC)电池因其工艺复杂性较低而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选择。

在高效FBC电池中,由于表面复合、光栅遮蔽等损耗的抑制,设计相关的损耗(如载流子输运损耗和硅块体复合损耗)逐渐成为限制因素。

研究目标:

探讨平衡载流子输运与复合损耗的电池设计规则。

针对未来效率高于26%的FBC硅太阳能电池,提出最佳设计方案。

研究思路

实验设计:

比较不同设计的FBC电池,包括正面结(FJ)和背面结(BJ)。

使用浮区(FZ)硅片以确保材料质量的高一致性,重点关注设计相关的性能差异。

制备n型和p型TOPCon BJ太阳能电池,并系统分析其效率、填充因子(FF)和短路电流密度(Jsc)。

损耗分析:

通过自由能量损失分析(FELA)和功率损失分析(PLA)方法,定量评估电池的光学、电学损耗。

使用Quokka3软件进行3D模拟,研究载流子输运与复合损耗的平衡。

模拟研究:

系统比较FJ和BJ电池的表现,并分析掺杂浓度、面电阻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

考虑高阻硅片(ρb=10 Ω·cm)和低阻硅片(ρb=1 Ω·cm)在不同设计中的表现。

结果与讨论

1. FJ和BJ电池性能比较

实验结果:n-FJ电池的最高效率为25.8%,p-BJ电池在低阻硅片上的效率达到26.0%。

p-BJ电池表现出更高的开路电压(Voc,732 mV)和填充因子(84.3%),但短路电流密度(Jsc)稍低。

损耗分析:FJ电池在正面全覆盖的p+发射极下表现出更高的复合损耗。

BJ电池由于正面无发射极层,光学损耗略高,但其低表面复合速率和更好的电学性能弥补了这些不足。

2. 电学与光学损耗分析

自由能量损失分析(FELA):p-BJ电池表现出均衡的电子和空穴输运损耗。

n-FJ电池的空穴输运损耗显著,尤其在高面电阻条件下,导致复合损耗增加。

功率损失分析(PLA):1 Ω·cm的p-BJ电池在输运损耗和表面复合损耗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

10 Ω·cm的p-BJ电池因空穴输运受限,表现出较高的电阻损耗。

3. 材料质量对性能的影响

掺杂浓度与阻值:中等掺杂的硅片(ρb ≈ 2 Ω·cm)在BJ设计中表现最佳,因其更低的体复合损耗和足够的空穴导电性。

光学性能:FJ电池的前表面反射和遮蔽损耗较低,而BJ电池在正面无全覆盖发射极时表现出更高的光学损耗。

研究结论

BJ设计因其正面无导电层而在高效FBC太阳能电池中具有明显优势。

p型BJ电池在适度掺杂硅片上实现了最佳性能,展现了较高的效率潜力。

开发更高质量的硅材料(如磁性Cz硅或无氧化硼-氧缺陷硅)将进一步提高BJ电池的性能。

BJ电池的设计将成为过渡到多结太阳能电池(效率超过30%)的重要步骤。

图文解析

图1: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演化与对比

图1a:过去30年中不同结构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演化:PERL电池:最早的高效晶体硅电池,效率达25%。

PERC电池:工业标准电池,效率接近23.4%。

SHJ电池:基于氢化非晶硅的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5.1%-26.7%。

TOPCon BJ电池:该研究中p型硅双面接触电池的效率为26.0%。

图1b-d:这些电池的I-V参数(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F)随时间的提升趋势。

图1e:不同电池的光学性能与电学性能相对于Shockley-Queisser极限的分数。

近年来,异质结(SHJ)和TOPCon电池在高效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TOPCon BJ电池在电学性能方面接近SHJ IBC电池,展现出较高的潜力。

图2:不同太阳能电池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a-f:分别展示了PERL、SHJ FJ、SHJ IBC、n型TOPCon FJ、p型TOPCoRE BJ电池的结构:PERL电池:具有局部背表面场(LBSF)。

SHJ电池:正面和背面为非晶硅钝化接触。

TOPCon电池:背面采用隧穿氧化物钝化接触。

TOPCoRE电池:前表面无全覆盖发射极,背面采用TOPCon接触。

图2f-g:展示TOPCoRE电池的实际制备图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显示高纵横比的金属接触指。

TOPCoRE设计通过省略正面导电层简化了结构,同时提高了光学性能。

SEM图像显示了优化后的金属接触设计,有助于减少遮蔽损耗。

图3:实验测量的I-V参数

比较n型TOPCon FJ电池与p型TOPCon BJ电池的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填充因子(FF)和效率(η)。

p型BJ电池表现出最高的Voc(732 mV)和FF(84.3%)。

p型BJ电池效率达26.0%,超越了n型FJ电池(25.8%)。

Jsc在BJ电池中稍低,主要由于其光学损耗略高。

实验数据验证了BJ设计在正面无导电层条件下的优异性能,证明其在高效电池中的潜力。

图4:功率损耗分析(PLA)

图4a-b:展示功率损耗的自由能量分析(FELA)和电学功率损耗。

图4c:功率损耗的来源包括:光学损耗:由前表面遮蔽和反射引起。

电学损耗:包括载流子输运损耗和体复合损耗。

前表面复合损耗:BJ电池在非接触区域的损耗最低。

1 Ω·cm的p型BJ电池在输运和复合损耗之间实现了良好的平衡。

高阻硅片的BJ电池表现出更大的空穴输运损耗。

PLA揭示了高效电池设计需要在复合和输运损耗之间找到平衡。

强调了材料掺杂浓度对BJ电池性能的关键影响。

图5:不同前表面导电性(面电阻)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高面电阻(无导电层)下,BJ电池的输运损耗最低。

图6:不同掺杂浓度的硅片对FJ和BJ电池性能的影响。p型BJ电池在适度掺杂(ρb≈2 Ω·cm)下表现最佳。

BJ设计在高面电阻和低掺杂条件下表现出优势。

高阻硅片的BJ设计在电学性能上接近FJ电池,但表现出更高的光学损耗。

模拟结果为未来高效电池设计提供了具体指导,进一步验证了BJ设计的可行性。

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进展
我们专注于发布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最新技术与发展。关注我们,了解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前沿趋势,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