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鑫入局BC电池

文摘   2024-12-27 19:29   浙江  
12月26日,A股光伏组件企业协鑫集成(002506.SZ)发布基于BC技术的GPC 2.0高效组件,将2382*1134mm组件的功率提高到660W。这款组件新品依托于TOPCon钝化技术平台,即为一款TBC技术组件,主攻分布式应用场景

另据协鑫集成方面介绍,截至2024年12月,协鑫集成的GPC2.0电池效率已突破27.1%,且具备明显的后发优势,预计在明年二季度推出GPC3.0产品,效率将高达27.4%以上,2026年底可超过28.2%,并根据效率爬坡情况有规划地释放产能。

“依托TOPCon钝化技术平台的GPC2.0电池组件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优势,组件功率超过660W,温度系数-0.25%/℃,在全生命周期LCOE相同的情况下,对TOPCon的系统成本优势达到9.5分/W,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价值增益。”协鑫集成产品总监盛夏说。

盛夏表示,GPC 2.0产品拥有更多吸收光线、更优光电转换、更少复合损失、更大电流收集四大优势。






更多吸收光方面


GPC 2.0采用了多层渐变介质膜技术,相比常规电池片,有更优的膜系配比,降低膜层寄生吸收的损耗,同时,高陷光金字塔结构可以更多的减少光线反射,实现反射率小于0.8%。通过膜层折射率的调整,还可以带来更美的组件外观,并具备一定的抗PID功能。


最优光电转化方面


BC的电极全部在电池背面。对于载流子来说,不同于TOPCon电池可以向上或者向下传输,BC电池的少子有更长的传输距离,对基底材料质量要求比较高。协鑫基于自身一体化优势,采用自研高品质低杂颗粒硅原料,从源头把握基底材料,持续提升少子寿命。同时,GPC2.0继承GCL的低碳基因,有利于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减少复合损失方面


高效GPC钝化2.0技术对电池各个区域进行全面钝化处理,对于PN区,采用复合型隧穿钝化接触技术,在保留超低接触电阻的同时,提高钝化水平。对于隔离区,采用了独创高效钝化膜工艺,有效提升该区钝化水平。测试数据显示,该产品电池开压可达748mV以上


事实上,不同区域钝化水平相当使GPC 2.0产品有着更宽的结构设计窗口,可实现根据场景需求自由调节PN区和隔离区的尺寸设计。在保证组件效率的同时,减少poly层寄生光吸收的影响,满足特定场景下用户对于双面率的需求。


更大电流收集方面


众所周知,栅线的密集有利于电流的收集,但这会带来对工艺精度的考验,必须确保p-n区精准有效隔离,避免短路。在常规工艺中,激光能量叠加刻蚀不均匀会造成这个隔离区的边界限是弯曲的,但协鑫采用微米级的图形刻蚀精度,激光工艺的稳定性和精度都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精确均匀地隔离区分。


现场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以工商业场景为例,在组件价差0.03元/W,固定10000㎡装机面积,电价0.5元/度,100%消纳,并以EPC售价按2.7元/W为条件计算,参与各方均有显著的效益提升:EPC方面,装机容量(MW)可以提升4%,BOS成本(元/W)下降4%,EPC方售价(万元)提升4%;对于资方而言,发电量MWh提升了7%,IRR提升了3%,投资回收期下降了4%;对于业主而言,度电成本LCOE(元/kWh)下降了3%。

拆解相关技术路径,回顾晶硅电池的发展史,其核心就是钝化技术的发展历程。从铝背场电池发展到如今基于多种钝化技术叠加的XBC技术,晶硅电池效率提升始终围绕钝化技术的优化。N型电池效率的损失中,表面复合和体复合占到总体效率损失的50%以上。

效率提升方面,协鑫集成通过钝化2.0技术等一系列提效手段、并引入0BB、新型栅线设计、金属无银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导入,实现了有效成本控制,降低总成本28%以上。

“晶硅电池的本质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GPC2.0产品通过多层渐变介质膜技术、高品质低杂颗粒硅原料、复合型隧穿钝化接触技术以及金属化技术等核心,助力电池效率的快速爬坡。”协鑫集成技术相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光伏电池技术发生新一轮变革,N型电池技术在加速成为主流的同时,前代P型产品的淘汰也在进行中。“甩掉”P型资产包袱,多家企业进入阵痛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巨大。


但协鑫集成是光伏行业为数不多没有老旧产能的电池组件企业。2023年,公司曾在芜湖投建了20GW(一期10GW)N型TOPCon电池基地。同时,在组件环节,到去年底,公司已形成近30GW的高效组件产能规模。


由于没有落后产能包袱的拖累,协鑫集成得以在技术迭代中响应更快,决策落地效果相对更好。

晶体硅太阳电池技术进展
我们专注于发布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最新技术与发展。关注我们,了解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前沿趋势,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