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钟家沟休整,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曾中生从报纸上看到,四川军阀在成都一带混战,大巴山南麓,川北的通江、巴中、南江地区,敌防守空虚,红军有机可乘。旷继勋在川北地区搞过兵运,据他介绍,川北地区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群山耸立、地形险要。川北人民深受压迫,生活极为贫困。此外,李光华、王继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此时,李光华已牺牲),一直在活动。因此,川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地理、人口等条件,均有利于红四方面军在此开创根椐地。张、陈、徐、曾听后极为振奋,立即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分析讨论进军川北,占领通(江)南(江)巴(中),开创川陕根据的可行性。红四方面军师团干部,深受西进流动作战无根据地,无群众支持,伤病员无法安置,服装粮秣无人供给之苦。听到川北诸多有利条件,无不欢呼跳跃,认识空前一致:打到川北去,夺取通、南、巴,建立川陕根据地。会议就行军序列、物资准备、翻越大巴山的路线等问题,作出布署。
红四方面军以七十三师为先头部队,十二月十七日从钟家沟出发入山,经天池寺、核桃树,翻越大巴山,占领大巴山南麓两河口,大部队随后跟进。十二月十九日,红四方面军主力经过认真准备,开始翻越大巴山。全军每人带足三天干粮,三双草鞋,并携带大量的稻草、准备山上御寒。喻安良跟随徐总指挥同十二师一起行动,行前,喻安良买来一水壶白酒、一块重约十斤半生半熟的牛肉、两床厚棉被,用马驮着,以备翻越大巴山时,御寒充饥。部队爬了一天大山,在山上住了一宿,于二十日深夜,翻过大巴山,进驻山下瓦石铺。瓦石铺是川北通江县的一个小村,不足百户,部队不打挠百姓,在村内野营露宿。半夜,瓦石铺起火,红军战士不顾疲劳,纷纷起来救火。红四方面军纪律严明、态度和蔼、买卖公平、爱民不挠民的形象,深受当地百姓赞叹。
红四方面军翻越大巴山,欲夺川北通江、南江、巴中三县,建立川陕根据地。通南巴背靠大巴山南麓,俯视川东盆地,物产丰富,地势险要。四川军阀田颂尧在此盘据多年,残酷剥削百姓,民怨极深。此时的田颂尧,调动30个团的兵力,在嘉陵江以西参加成都军阀混战。站在西川王刘湘一边,与军阀刘文辉打的狗血喷头。留守通南巴三县的兵力,只有该军第一师的一个团。因此,红四方面军首长决定,乘敌后方空虚,迅速实施战略展开,集中优势兵力,夺取通南巴地区。
红四方面军在苦草坝兵分三路。七十三师为左翼,西出进击南江。十师为右翼,东出进击洪口。方面军总部率十一、十二师居中,直下通江、巴中。苦草坝为后方,西北军政机关、医院、后勤等部门留守此地。
徐向前总指挥率中路两个师,行军于川北的深山密林狭谷中。大小通江两岸,悬崖耸立、怪石峥嵘、水流湍急,道路崎岖。红四方面军指战员都是大别山区的子弟,从小与山打交道。见到山峰笔直如刀削,山高入云,飞鸟难越的大巴山,仍不禁乍舌。但大巴山不同于大别山和秦岭荒山秃岭、巨石成林。虽是寒冬季节,大巴山依旧满山青绿,生机昂然,尽显富庶之地的气象。十二月二十五日,十二师攻占通江县城,全歼守敌的两个营及当地民团。红军乘胜发展,控制了以通江县城为中心的大片地区。通江县城不大,千余户人家,三面临山,一面傍水,四周有坚固城墙,城内有不少商铺,经营日用杂品、山货土产。方面军总部和军委机关,随即进驻通江。29日,在通江县成立了以旷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委会,作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前的最高政权机关。田颂尧得知红军占领通江,并向南江、巴中进军,大惊失色。急调第一路军李炜如部(两旅四团),第三师罗遒琼部(三旅六团)进至巴中。第二路军刘汉雄部(两旅四团),进至南江。两路敌军同时向通江红军,发起反击。此外,汉中敌胡宗南一师,进抵大巴山北麓的碑坝。敌刘茂恩六十五师,从西乡向万源地区开进。红四方面军先礼后兵,致书四川各路军阀,说明红军入川只是借路,不拟久留。若以武力相加,必遭痛击。同时,令十师两个团东向竹峪关,阻击刘茂恩部。陈昌浩政委带七十三师,由小通江西岸的平溪坝西出,迎击敌刘汉雄部。徐向前总指挥率十一、十二师,在通江城以西的恩歌嘴,迎击敌李炜如、罗遒琼部。西北军委主席张国焘、参谋长曾中生,留通江县城,发动群众,巩固后方。一九三三年一月上旬,徐总指挥率十一师、十二师,在恩歌嘴、清江渡,击退敌人进攻,歼敌两个团。一月二十三日,攻占巴中。陈昌浩政委指挥七十三师于十二月底,进至通江西北的大河口,歼敌刘汉雄部一个团。经关峪口、甄子垭战斗,于二月一日攻占南江。十一师33团在通江以南击溃敌军,占领通江重要屏障得胜山。东路十师在竹峪关,击溃敌刘茂恩六十五师。因川军不让刘茂恩部入川,该敌撤离万源,退回大巴山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