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筹建时,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围剿,开始部署。蒋介石调十五个师近二十万人,从鄂东南、鄂东和皖西三个方面,分进合击,决心铲除鄂豫皖红军。鄂东南方向有汤恩伯二师、曾万钟十二师、陈耀汉五十八师,戴民权四十五师。鄂东方向有彭振山三十师、张印相三十一师、葛云龙三十三师、赵冠英六十九师、肖之楚四十四师、夏斗寅十三师、徐源泉四十八师。皖西方向有岳盛瑄四十六师、阮肇昌五十五师、李松山五十七师、历式鼎七师。此外,徐庭瑶四师,俞济时南京警卫师调武汉,张钫二十路军调信阳,随时准备参战。此时,敌军第三次围剿,虽未完成部署,但敌重兵压境,形势紧迫。
红四方面军首长认真分析敌情,定出“巩固扩大苏区,主动外线出击,首先打击南线之敌、打乱敌第三次围剿布署”的作战方针。并根据南线黄安之敌赵冠英六十九师两旅四团,是伸入苏区的重要据点,位置突前,独守孤城。黄安县城附近乡镇,均在红军控制之下,敌军粮草不济,主要靠后方运送。加之,赵冠英六十九师,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屡遭红军打击、士气低落、畏敌怯战,战斗力不强等弱点,红四方面军决定发起黄安战役,作为第三次反围剿的首战。
红四方面军首长决心:十师28、29两团位于豫东南,七十三师位于皖西,牵制鄂东与皖西之敌军。集中方面军主力十一师、十二师、十师30团及黄安独立团,共八个团一万八千人,发起黄安战役。
黄安战役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扫清黄安外围据点,切断黄安与邻近敌军的联系。以十一师及黄安独立团为主力,麻城赤卫军配合,消灭桃花镇和高桥河之敌,并打击宋埠、黄陂、麻城援敌。以十二师和十师30团为主力,黄安赤卫军配合,攻击黄安外围下徐家、东王家据点,并随时打击黄安援敌。
十一月十日晚,红四方面军各部,按预定作战计划,开始扫清黄安外围作战。十二师和十师30团,十四日攻占东王家,二十日攻占下徐家据点,全歼守敌两个营及民团1200人。十一师及黄安独立团,十八日攻占桃花镇,二十日攻占高桥河据点,全歼守敌第二七O团。至此,红四方面军完成第一阶段作战任务。
黄安战役第二阶段,加紧对黄安县城之敌围困,围点打援,吸引敌军,野外聚歼。十一月二十二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带喻安良等八名警卫员,赶到红十二师指挥所,与十二师师长陈赓、黄安独立团团长曾中生(曾中生被张国焘、陈昌浩撤销红四军政委职务后,下放到黄安独立团任团长,后任黄安独立师师长。因曾中生是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张国焘有所顾忌,在白雀园肃反中,未敢将其杀害。)研究打援作战。徐向前见到黄埔同学,昔日的领导与搭挡,军政兼优,才华横溢,蒙冤受难的曾中生,百感交加。只能握握手、拍拍肩、以示安慰。曾中生倒非常乐观,主动建议:“我军攻占桃花镇、高桥河,敌粮路已断,必然反扑。十一师和十师30团及麻城赤卫军,应加紧构筑防御阵地,阻击敌宋埠方向援军。并建议从红十二师抽一个团,加强十一师大嶂山地区的打援力量。”徐向前总指挥完全同意曾中生的建议,决定调十二师35团配合十一师作战。随后,徐向前总指挥赶到大嶂山红十一师指挥所,与十一师师长王树声商定,在大嶂山主阵地构筑三道防线。如援敌人少,在第一道防线设伏歼之。如援敌过多,则放其至第三道防线,集中全部兵力,围而歼之。
十二月七日,敌彭振山三十师两旅四个团,从宋埠北援黄安。红十一师在第一道防线大嶂山下的十里铺,集中全师三个团设伏,乘敌疲惫松懈、立足未稳之际,从敌两翼突然发起冲击,敌军大乱,一个团被歼、余部逃回宋埠。十八日,敌葛云龙三十三师及三十师一个旅,共四旅八团一万余人,从宋埠、歧亭北援。红十一师诱敌深入,放敌至第三道防线,准备集中优势兵力、聚而歼之。敌军此次北援,蒋介石严令只许进,不许退,全力打通黄安粮道,并与黄安守敌会合,固守城池。妄图以“中心开花”战术,调重兵云集黄安城下,与红四方面军决战。为此,十二日拂晓,北援之敌集中全部火炮,向大嶂山红十一师主阵地,狂轰滥炸。并组织千人敢死队,向红十一师发起攻击。战斗打的异常惨烈,攻守双方、以命相博、拼死撕杀。战至下午,红十一师阵地被突破,敌敢死队一路冲杀到红十一师指挥所附近。王树声师长组织警卫连、手枪队及机关干部,投入战斗,冒死血战,顽强阻击,形势万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