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健将军传(29)

文摘   2025-01-05 08:18   广东  


会议一开始,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争执不休,互不相让。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主张,部队应继续南下,夺取英山。取得立足之地后,出潜山、太湖,伺机再打回鄂豫皖苏区。沈泽民书记与二十五军政委王平章则主张,红四方面军不能轻易放弃鄂豫皖根据地,部队应西进,打回群众基础较好的黄麻地区。



最后张国焘拍板,综合两方意见,决定红四方面军先取英山,再回黄麻地区。此时,一言未发的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提出另一种主张:“部队出平汉铁路西,彻底甩开敌人包围,转至外线应山、随县、枣阳一带,与红三军贺龙部会合,背靠桐柏山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无疑是当前最符合实际的意见,显示出蔡申熙极高的战略素养。可惜,蔡军长的正确意见,不为与会者赞同,没有采纳。九月底,红四方面军由燕子河经西界岭、五显庙直下英山,拟打击上官云相纵队。敌军并不出战,依托坚固工事死守,待援军到来,再同红四方面军决战。红军无隙可乘,在英山以西的石桥镇,分兵两路。张国焘、蔡申熙带红二十五军,徐向前、陈昌浩带红四方面军主力,行至新洲城会合,并于十月八日抵红安高桥河、河口镇地区。敌发现红四方面军向黄麻地区转移,卫立煌六纵,陈继承二纵,由东向西穷追不舍。敌西线张钫一纵和中路军预备队八十八师、十三师,分别从平汉路经河口镇、华家河,向红安、麻城方向堵截。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十师、十二师,进入河口镇以东地区,即同敌一师、八十师遭遇。红二十五军也在冯寿二地区,与敌十三师遭遇。敌我双方激战一天,红四方面军撤往黄柴畈。战斗中,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牺牲,由李先念接任。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听到消息,徐总指挥带喻安良,冒雨去看望蔡申熙军长。蔡申熙军长躺在一间民房的床上,疼的满头大汗,浑身颤抖不止。见徐总指挥和喻安良进来,大声喊道:“小喻,快给老子一枪,疼的实在受不了。”喻安良吓的急忙后退,不敢说话。徐向前抱住昔日黄埔同学,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安慰道:“老蔡,医生马上到,我们不能轻言牺牲,二十五军不能没有你,红四方面军不能没有你。”蔡军长挣扎着对徐向前总指挥说:“向前,我不行了,告诉张主席,黄麻地区是块死地,敌马上就要合围红四方面军,必须下决心,冲过平汉铁路,西撤枣阳一带,要快!”徐向前含泪点头答应。第二天,机智果断、英勇顽强,具有战略家胆识和气度,在红四方面军享有崇高威望的蔡申熙军长,壮烈牺牲。十月十日,红四方面军撤至黄柴畈,敌六纵和十三师于河口镇以东至华家河一线,从东面、南面进攻。敌马鸿逵纵队由平汉路东侧南下,向四姑墩方向逼进。敌一师、八十八师从河口镇向北推进。红四方面军被压缩在几十平方里狭小地域,四面临敌,岌岌可危。当晚,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最终接受蔡申熙遗策,决定方面军总部率主力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共二万二千人,跳出根据地,到平汉铁路以西活动,伺机再打回根据地。留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七十五师、四个独立师、六个独立团,共三万余人枪及万名伤员,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负责,在大别山根据地坚持斗争。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一日晚,红四方面军主力二万二千人,分左右两个纵队,从四姑墩出发,经两昼夜急行军,突破敌两个师的防线,于十二日夜,在广水车站与卫家店车站间,越过平汉铁路,在平汉铁路西陈家巷会合。至此,红四方面军踏上漫漫西行的征程。



注释:


1、一九三二年,鄂豫皖苏区红军医院共有潘家河、黄谷、新集、大塘湾、虎湾、卢家山、姜家岗和七里坪八个分院。另有根据地、皖西、皖东三所总院,医护人员近百人。


2、丁先国,湖北省麻城人,1909年生,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先后任红四方面军12师36团排长、副连长,九军特务团政治处主任,九军27师81团政治处主任。一九五五年任志愿军后勤部六分部部长,被授予少将军衔。



沈泽民张琴秋夫妇、张国焘、陈昌浩,先后于四月中旬到达鄂豫皖苏区。同时,*中央为加强鄂豫皖苏区工作,准备派一百多名干部去鄂豫皖苏区。因顾顺章叛变,敌加强戒备封锁,仅十多人安全抵达鄂豫皖。


张国焘到任后,于5月中旬,对红四军的编制、机构和人员,作了较大调整。

红四军军长旷继勋,政委曾中生,参谋长蔡申熙(因负伤未到职)并兼任彭杨干部学校①校长。下辖:

十 师(辖28、29、30团),师长刘英、政委康荣生。

十一师(辖31、32、33团),师长周维炯,政委余笃三。
十二师(辖34、35、36团),师长许继慎,政委庞永俊。
十三师(由中央警卫师改编辖37、38、39团) 师长徐向前、政委陈奇。

全军共二万一千人。至此,开始张国焘全权负责鄂豫皖苏区党政军工作的时期,并长达五年之久。



注释:

1、 为纪念澎湃、杨殷两位革命烈士,鄂豫皖红军干部学校起名为“彭杨干部学校”。

十万旌旗
请关注备用号“旌旗十万”,以防失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