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也养成了线上阅读的习惯。当时最火的就是公众号、简书的文章。
大家觉得线上的阅读。生动有趣又有收获。后来不断涌现的知识付费,得到、樊登读书等新的听书方式的崛起。
我们如获至宝,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呀。需要花费数日才能读完的一本书,现在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在2016年2017年,随着短视频的崛起,大量的知识上网,看短视频学习似乎也成了很多人的一种选择。
真正完整地读一本书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品,在地铁里读书成了一种很另类的景观。
这个时代,很多人以为听书、听课、看短视频也算学习了,可以抵作阅读一本书了。我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错了!
前些年在樊登读书大火的时候,现在叫帆书。我也下载了app,入了会员。认认真真地听了几本书。
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读书和听书还是大有不同。没有听过书的人,没有这种感受。
在讲书人的解析下,我们听书的时候也有很大的感触,但这种触动顶多持续一两天。
而阅读真的就不一样了。它绵延数天,而且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边读边停下来,进行深度的思考。
边写边画。代入自己的经历,融入自己的想法。或总结或分析。收获的效果是读书的几倍。
而且纸质书收获的效果要比电子书更强烈。
最近我跟孩子佑佑说过好几次,:“不要以为时代不同了,学习方式变了,取得好东西,就有了捷径,直到今天,最好的学习方式根本没有变,创造力永远属于扎实阅读和深度思考的人,不管是00后还是10后,理论深厚,才能走得更远。”
但是作为10后,他们是平板手机、听书短视频的原住用户,这小子还是有点不理解。
这也是我值得反思的地方。在他五六岁时,阅读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来临的时候,迸发出前所未有的阅读需求。他想摄入更深的东西。
那时候他迷恋恐龙、海洋知识、军事、传统文化,但那个时候识字量还太少,不足以支撑他阅读这样的内容。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听书和看视频学习成了他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主要听凯叔、樊登、钱爸比较多。
尤其是疫情期间,所有的外出、课上学习全都切断了。他一天能够听书五六个小时。用姥姥的话来说,耳朵就不闲着。
也看了大量或长或短的知识类视频。现在五六年过去了。虽然中间也看很多的书,但听书和看短视频学习还是他的舒适方式。
大家有没有发现,习惯了这种便捷有趣快速的方式,孩子们就很难回到书本上,因为略显枯燥,费劲。
但罗振宇、樊登们,靠广博阅读和深度思考引发的创造力和创新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阅读的捷径。
但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要想获得真正的精神成长,只靠听绝对是不行的,最多只能把他们提供的模式当成一种工具。在合适的场景下使用。
比如路途中,干杂事的时候。
归根结底还要回到书本里去深造,不然,我们的见识、思考、判断力会很快退化,时间一长,时代会越来越不属于我们。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手捧一本书,手执一枝笔,沏一杯清茶,沉浸式地体验阅读和思考的乐趣吧。
您有什么高见,请移步留言区留言,留言有惊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