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过度提醒和反复唠叨会让孩子越来越糟,你相信孩子70%的问题会自动消失吗?

文摘   2024-12-12 21:03   天津  
大家好,我是佑贝妈妈。
先通过视频认识一下吧。


都说爱之深,则责之切。用在孩子身上就最贴切不过了。

辛苦地怀胎十月,从一个混沌的、柔弱无骨的50厘米的小生命,一天天一月月喂饭喂水地哺育他长大。

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摔了。衣食住行都要为他操心,时时刻刻都想提醒、嘱咐。

你走过的弯路,一步都不想让他走。你的经验教训,恨不能掏心掏肺地分享给他。他有任何的缺点毛病,又想件件耳提面命。

我想这些只有当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吧。而我想说的是:你的过度提醒和反复唠叨,必然会让孩子越来越糟。



每一个孩子、各个阶段,在父母看来,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毛病。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老大舒佑佑,只要一穿上长袖,袖子耷拉着,走路一耸一耸。


之前,我是见一次说一次,恨铁不成钢,“袖!子!能!不!能!挽!起!来!”
再这样我给你剪成七分袖啊。

爸爸看到了也是不断提醒:袖子那样多难看呀,一点都没有精神。挽起来!挽起来!”

耷拉袖子这个问题,真成了我们家的一个传统唠叨项目。不管谁看到都要提醒几句。

这次国庆节回家,姥姥看到了佑佑,耸搭着个袖子,实属不好看。温和地说:佑佑,把袖子撸起来。”

然后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提醒他多少遍了,就是不改!我也没办法了”

我妈听了,把我拉到一边,悄悄跟我说:“别使劲训他,适当提醒,你弟他舅小时候,有段时间也是这样,不用太在意,过一阵,他就不这样了。你使劲儿说他,他还会逆反,越不改。”

无独有偶,那天我看到著名家庭教育家钟拾樱老师分享的一个观点:孩子70%的问题都会自动消失,只是很多家长等不急!




她说:孩子自己是会变的。然而,年轻父母,面对孩子当下的不理想状况,仍然充满疑虑。就害怕养成习惯,以后永远这样。


其实孩子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他自己的特点,也希望每一个想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家长,都去读一读,《你的几岁孩子》。(不是广告,纯分享)

也许在我们眼里的缺点问题,正是那个阶段孩子正常的发育特点,过这阶段就会消失。所以认识一件事情,的确需要时间。

再说一个极端的例子,我老公村里一个广为流传的浪子回头的故事。

他是我老公的初中同学,十几岁,辍学,纹身,偷东西,甚至动刀伤人。警察常常光顾他们家。

她母亲整日处于紧张状态,不到四十岁,早早白了头,恨铁不成钢地说儿子,早晚有一天要么坐牢,要么丧命。

这个同学就在社会上浪荡了七八年,突然有一天听说他在村里办起了玻璃厂,三四年过去,他竟然成了著名的玻璃先生。

出乎意料的是,当他父亲生病时,他挑起了家中所有的重担,他也是家中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孩子,父亲的饮食起居全由他照顾。

在生活的轮回中,孩子们的76%的问题会在下一个阶段自然解决,新的阶段会治愈过去的创伤。

所以,请不要失去信心,或许你现在为孩子厌学、沉迷网络、作息颠倒而担忧,但请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春夏秋冬。

频繁提醒和反复唠叨,虽然出于好意,但除了宣泄自己的焦虑外,对孩子的成长往往无实质帮助。

正所谓“无效的提醒只会成为无谓的干扰”,

不但会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引起孩子自卑怯懦,还会削弱他的自主规划和自我矫正能力,长时间会让他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如果您也认可我的观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提醒和引导。

💗适时调整你的提醒方式: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提醒两三遍了,孩子还没行动,那说明你的方式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找到更符合孩子个性和需求的方法。

正所谓没有永久的方法,只有适合自家的策略。比如设置一个闹钟“我们再玩15分钟就结束了。

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每日行动计划表
让他看看这是干什么的时间了”以培养他的自主意识。

💗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如果一件事情已经提醒两三遍了,孩子还没行动,那说明我们的方式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

如果孩子他不同意你的决定,就可以让他自己选择,然后自己来负责。

💗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事是他们必须独立完成的,并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及时复盘,复盘是成长的关键动作。

所以,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和调整,避免过度的提醒和唠叨,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毕竟,我们终究要放飞的,不是风筝,而是能够自由翱翔的雄鹰。

与您共勉。您生活中有什么反复唠叨和提醒孩子的事情吗?请留言区分享咱们一起来讨论。

by  佑贝妈妈

佑贝妈妈视角
专注3-12岁孩子的教育与学习。分享实用学习方法、关注教育发展动向,助您轻松应对孩子教育和学习挑战,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