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同义词
内部喉气囊肿=单发喉气囊肿
混合性(内、外)喉气囊肿:喉气囊肿伴喉外延伸
袋状囊肿:目前,此术语确定为先天性喉气囊肿
定义
喉囊肿:正常黏膜从喉室上方突出
包含许多黏液腺
有人认为小囊的功能是润滑声带
内部喉气囊肿:扩张,充满气体或液体的喉部囊肿
位于声门上的声门旁间隙
同义词:单纯性喉气囊肿
混合性喉气囊肿:从声门旁间隙通过甲状舌骨膜延伸至低位颌下间隙(SMS)
同义词:混合喉气囊肿
包含内部(喉内)和外部(喉外)部分
喉气囊肿伴感染:含脓液的喉气囊肿
继发性喉气肿:继发于声门或低位声门上鳞状细胞癌阻塞喉室
占所有喉囊肿的15%
一般特征
最佳诊断线索
与喉室连通的薄壁的、充满液体或气体的囊状病变,±通过甲状舌骨膜的喉外延伸
位置
内部喉气囊肿:声门上声门旁间隙
混合性喉气囊肿:声门旁间隙→通过甲状舌骨膜→下颌下间隙
大小
不固定,可能会随着做Valsalva动作而增大
形态
局限性,薄壁
混合性喉气囊肿通过甲状舌骨膜穿过喉外时可见峡部
如果是喉气囊肿伴感染,表现为囊壁增厚,相邻结构的炎性改变
如果是继发性喉气囊肿,低位声门上区或声门区可见浸润性肿块
平片表现
平片
在上颈部软组织中可见气囊样改变
软组织/液体密度投影在声门上空气柱
CT表现
增强CT
内部喉气囊肿
声门上区声门旁间隙内的局限性薄壁,液体或空气密度影
边缘无或轻度强化
喉旁病变与喉室相连
冠状位重组显示交通处最佳
混合性喉气囊肿
喉旁囊肿通过甲状舌骨膜进入下颌下间隙
峡部(腰)位于甲状舌骨膜处
冠状位重组显示喉旁间隙-下颌下间隙交通
喉气囊肿伴感染:增厚强化的囊壁
继发性喉气囊肿:强化,声门型或低位声门上型浸润性病变
最常见继发于鳞状细胞癌
淀粉样变是罕见原因
MR表现
T₁WI
低信号,薄壁,液体信号
T₂WI
高信号,薄壁,液体信号
增强T₁WI
薄壁,边缘无强化或轻度线状强化
如果是喉气囊肿伴感染,则囊壁增厚强化
成像推荐
最佳影像方案
颈部软组织的增强CT
推荐检查方案
冠状重组图像最能显示与喉室、甲状舌骨膜和下颌下间隙的关系
甲状舌管囊肿
与舌骨中部相邻的中线区囊性肿块
喉外部分包埋在舌骨下带肌中
可能会进入会厌前间隙
第二鳃裂囊肿
下颌角处下颌下腺的后方的囊性肿块
造成下颌下腺向前内侧移位,颈动脉间隙向内侧移位,胸锁乳突肌向后外侧移位
与喉不相连
喉部小囊(喉室附件)
结构正常,假性病变时充满气体
不导致黏膜下改变
会厌谷囊肿
囊肿通常会推压会厌向后移位
位于会厌前方,单侧或双侧
先天性病变
外侧下咽囊
下咽外侧壁局部外凸,内见气体或液体填充
声门上炎伴脓肿
中心低密度,周围强化肿块
与喉室或甲状舌骨膜不相连
一般特征
病因
通常获得性,很少有先天性
声门内压力增加会在喉室与小囊交通处造成的“球阀现象”
小囊(喉室附件)扩大
病因:吹玻璃,吹奏乐器,过度咳嗽
继发于小囊近端阻塞的继发性喉气囊肿较少见(15%)
多来自鳞状细胞癌,炎症后的狭窄,创伤,手术或淀粉样变性
直视病理特征
表面光滑,活检呈囊样结构
显微镜下特征
由呼吸道上皮(纤毛,柱状)和纤维包裹形成
临床表现
最常见体征/症状
主要表现症状
内部喉气囊肿:较大的病变伴有声音嘶哑或喘鸣
病变较小时,常为偶然发现,无症状
混合型喉气囊肿:颈前部肿块,位于下颌骨角下方的颌下间隙
可以通过改良Valsalva动作使肿块扩张
其他体征/症状
喉咙痛,吞咽困难,喘鸣,气道阻塞
临床特征
玻璃吹塑者,吹奏乐器者,慢性咳嗽
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
出现症状年龄:>50岁
性别
男性患者更常见
种族
在高加索人中更常见
流行病学
双侧喉气囊肿:30%
喉内囊肿的发病率约2倍于混合型喉气囊肿
自然病史及预后
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
随着囊肿的不断扩大,囊肿可穿透甲状舌骨膜进入颈部的下颌下区
切除后预后良好
治疗
首先在内窥镜下排除真或假声带的潜在病灶阻塞喉室的可能
孤立的内部喉气囊肿:显微喉镜下CO₂激光切除术
混合型喉气囊肿:外侧经甲状舌骨膜入路
关注点
通过Valsalva动作观察病变的大小是否会改变?
患者是否为:玻璃吹塑者、吹奏乐器者或慢性咳嗽患者?
读片要点
最佳诊断线索:与喉室相通的充满液体或充气的薄壁病变
不要忘记寻找低位声门上区型或声门型的隐匿性鳞状细胞癌
冠状位显示与喉室和甲状舌骨膜的关系最好
报告提示
是否通过甲状舌骨膜进入低位颌下间隙?
是:混合型喉气囊肿
否:内部喉气囊肿
喉气囊肿壁是否增厚/显著强化?
是:喉气囊肿伴感染
低位声门上区或声门是否存在肿块?
是:继发性喉气囊肿(约占15%)
要注意,必须结合内镜检查完全排除阻塞性肿块的可能
本文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