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思考发生?—记2024·春禾研学好课堂(中学)

乐活   2024-11-16 08:01   贵州  

一缕秋风,百样情怀;一堂好课,万种可能。11月7日至11月8日,来自内蒙古锡林浩特、山东滨州、云南祥云、贵州各地州县的25所春禾项目学校共计40余位的讲师、种子教师、任课教师相聚贵州省毕节实验高级中学、毕节民族中学进行为期两天的“春禾研学好课堂”的培训活动。本次活动从活动前的备课,到活动现场的课堂教学呈现,再到课后的教研交流研讨,紧扣“如何让思考发生”这一核心议题展开。

好课研磨,研学课堂展风采

11月7日,由靳爽(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姚才文(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申开琴(毕节市民族中学)、王思人(贵州省实验中学)四位教师在初中和高中的现场分别针对“发现问题”和“从问题到课题”两个课段进行了授课。

上午,在毕节实验高级中学科技楼五楼录播室举行初中组的授课。首先,由靳爽老师和七年级(2)班的孩子们带来一堂题目为《探寻班级秩序密码——关于班规班约的研究性学习》,靳老师从班级里发生的现象出发,邀请学生探讨可能发生的原因,缩小问题范围,探究解决的路径。接着春禾种子教师姚才文老师带来的《安全织翼·飞翔之梦》,姚老师通过每年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日和相关视频导入,从“安全”主题出发,引导孩子们层层深入,分享出了多样的问题。




下午,在毕节民中臻善楼四楼会议室举行了高中组的授课,首先由申开琴老师带来了《从问题到课题》课段的内容,申老师注重逻辑性,课堂从引入到小组分享,从提问到追问,评价到小结都很是全面。接着,春禾种子教师王思人老师则带来了一堂主题为《分享、提问、共创—从问题到课题》的精彩不断的研究性学习课堂。王老师不仅注重课题的研究思路也注重问题提出者背后的内心需求和底层逻辑。课堂上,孩子们尽情分享、大胆展示,相互提问、答疑,老师适时引导、追问,课堂氛围轻松愉悦。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碰撞,生成对问题的思考、探索,学生的求知欲油然而生。春禾研学课堂培养的是开放、独立、自信的个体,课堂上,教师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

评议评课,真知灼见肺腑言

四位老师授课结束,评课、议课的环节也甚是热烈而温暖。老师们被分成几个小组,由王建霞老师主持引导:

旨在给现场的老师们体验感知:春禾一直在努力构建的研学“学习共同体”,场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学习者,相互交互,才可能激发出更多的思考和实践。在开放、安全、信任的教学教研环境中,授课教师不用担心哪个环节没有把握好,更不用害怕听课老师们对自己的表现提出意见。这里无关对错,大家均可畅所欲言,相互启发。

通过大家送上的“鲜花”和“礼物”,大家也逐步意识到春禾研学“好课堂”的理念和导向:

1.关于老师们喜欢用课题名称来引导学生的情况:如果只是给学生现成的课题名称而不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不清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例如,在“泡沫灭火器”的课题中,是要解决泡沫不足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这个出发点是我们提问的目的。我们需要花更多时间把问题问清楚,把问题说透,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2.  不必直接教学生知识:与其把课题范围缩小,教学生从“大”到“小”,从“宽”到“窄”,从“复杂”到“简单”,不如用问题来推动课堂的进行。

3.  研究方法不是必须单独拎出来讲解的,例如,问卷调查法的相关知识点,是当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卷问题时,他们自己调整而习得的,老师的作用是从旁点拨。

4.  老师在提问时形成自己的习惯,不必一味模仿。提问的立足点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来提问、追问,从而逐步推动学生去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5.  课堂可视化:记录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实现思维的可视化。

收到“鲜花”和“礼物”的授课教师们也是格外开心。即使在评课环节,老师们也不自觉的践行着研学的金科玉律——启迪思维比传授知识更加重要,也更为美妙。  





众筹课堂,勇往直前共实践

11月7日晚上,老师们异常激动,因为要临时抽签决定11月8日现场授课教师。高中组和初中组的老师们各分成几个小组,先在小组内抽签,每组抽选一位教师再次抽签,有的教师自告奋勇参与授课,有的教师提前预约明年的授课名额。最后,由田桂珍老师(贵州沿河思源实验学校)和魏哓岚(贵州省印江中学)老师分别代表初中组和高中组老师展示众筹课。确定好授课教师后,各组集体积极“众筹”上课内容,所有老师根据自身的思考和建议纷纷慷慨解囊,贡献自己的智慧。回到酒店,“众筹”课的教师们各司其职,讨论的继续讨论、做课件的做课件,写教学设计的写教学设计。

聚焦目标,百家之言汇一堂

11月8日上午,在毕节实验高级中学由沿河思源实验学校的田桂珍老师带来“情境创设,发现问题”课段的众筹展示课。田老师循循善诱,温柔而坚定的风格深受学生喜欢。在最后的小组分享、提问环节。这群没有研学基础七年级小朋友们被点燃,现场发生了思维的碰撞,小组的互评,提问、追问让本堂众筹课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接着在毕节民中,由印江中学魏哓岚老师带来“问题转换为课题”课段的授课,魏老师延续该班学生现有的教学进度与内容展开教学,承载着老师们智慧,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们一起进入思考、分享、提问、追问的世界。

课后,老师们纷纷把在两位老师身上看到的闪光点和建议以“鲜花”和“礼物”送给两位老师,并且在讨论中也达成了一些共识:包括常态下的研学课不用严格限定时间、部分任务能放在课外指导、抓住小组有好案例时让其讨论透彻的关键时机等。

随后,春禾志愿者讲师竺凌老师、吴维波老师、吴慧老师也基于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多角度的点评和分享。最后春禾线红石老师鼓励老师们集百家之长大胆尝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问题现象围绕“原因”与“对策”展开追问,不断围绕“课题要做什么?课题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深度的思维碰撞,相信通过大家不断的实践,每位老师的课堂都会是饱含着思辨与温度的好课堂!

春禾研学好课堂,每年都是“群英荟萃”的舞台。但春禾倡导的“好”,既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作为名词,它代表了一种既定的“标准”与“导向”。而真正触动人心的是“好”的动词层面,它代表了一个动态的过程——从6号下午四位老师的集体备课,到7号的现场授课与议课,再到晚上的抽签“众筹”活动,最后是8号的现场授课与分享。在这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所有的思想碰撞和内容生成,老师们都在其中进行了深思和突破。正是这个过程,构成了春禾研学“好”课堂的精髓和灵魂。



最后,特别感谢毕节市民族中学和毕节市实验高级中学为2024·春禾研学好课堂(中学)活动提供公益支持!






图文丨春禾教培

视频丨黄小燕

排版丨张秀雯

审核丨朱琳

春禾公益
关注“春禾公益”,即时获取春禾的信息,获取春禾公益项目的信息,以及春禾公益志愿者、捐赠人和资助对象的信息。官网:www.spring.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