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恩人生路上每一位老师!

文摘   2024-09-10 06:30   山东  

作者 | 善品君 · 明月

2024年9月10日,是第40个教师节。

韩愈《师说》有云:“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生来懵懂无知,全凭父母生养,老师教养。

从稚嫩孩童到学业有成,从青春叛逆到顶天立地,都少不了老师的教诲和指引。

回想三尺讲台上的那个身影,衷心道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尊师道、敬师德、念师恩,向全天下的教师致敬!

01 尊师道

《论语》有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老师,就是这样一个弘道之人,终身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可能不苟言笑,可能唠叨啰嗦,也可能不修边幅。

但为人师者,永远无私无我,两袖清风,呕心沥血,只为育人。

为学莫重于尊师,对老师保有最大的感激和尊重,是做人最该有的修养。

著名翻译家林少华教授,曾写文章回忆自己的小学语文老师——钟庆臣。

钟老师三十来岁,衣衫整洁,深情庄重,有着教师独有的威严和气质。

即便被调到山区教学,钟老师亦恪尽职守,不曾敷衍每一堂课。

钟老师还尤其喜欢诵读、点评佳句,一遍遍向学生强调,写文章就要用这样的句子。

在钟老师的教导下,林少华明白了“什么样的语言叫作好。”

他感慨道:“如果我没遇上钟老师那样的小学语文老师,那么很可能没有日后的我。”

每个人的生命中,或许都会出现一位老师,给你以启示,予你以方向,影响你的一生。

郑板桥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而老师,正是那艘载着我们驶向远方的船。

从迈入教室的那一刻起,第一件事就是对老师怀着足够的敬意与谢意。

纵使有一日,青出于蓝胜于蓝,仍要尊师重道,执弟子礼,感怀老师授业之恩。

02 敬师德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为人师者,要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德行修养。

老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温暖与希望。

作家莫言小时候,遇到过一位体育老师,让他终身难忘。

老师名叫王召聪,烈属出身,在那个特殊年代,这种身份可以说是高高在上。

但王老师为人谦谨,丝毫没有傲慢或张狂,反倒对学生们和蔼可亲。

有次,莫言当众说了一些“肆无忌惮”的言论,成了学校有名的“坏学生”。

而王老师所见到的却是,莫言提着木拖鞋走进教室,不忍吵醒午睡的同学。

为此他特意在学校大会上为莫言说话,称他是品质很好的学生。

时隔多年,莫言说:“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想起来都感动不已。”

后来,莫言辍学成了县城棉花加工厂的临时工,回家路上偶遇王老师。

王老师骑着自行车,轮胎很瘪,却还是坚持让莫言坐上后座,载了他十几里路。

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老师对我们的关爱与呵护,甚至不亚于父母。

隔着岁月的长河往回看,正是老师的品德与修养,照亮了我们的青涩年华。

也正是老师的熏陶和关爱,鼓舞着我们奔赴更加广阔的世界。

03 念师恩

《抱朴子》中说:“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鲁迅先生笔下,写到过他的三位恩师。

第一位是他在三味书屋求学时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

寿镜吾先生为人方正,质朴博学,平日里教书极严,敦促他修身立德。

在鲁迅父亲重病时,老师还亲自背了药引(三年以上的陈仓米)步行送到鲁迅家中。

第二位是他在日本留学时的授业恩师——藤野严九郎先生。

东渡日本,鲁迅受尽冷眼,但藤野先生却对他格外亲切,尽心教诲。

鲁迅在书中写道:“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第三位是敢作敢为的革命引领者——章太炎先生。

在章太炎的国学讲习会中,其“尊个性而张精神”的师训,赋予鲁迅以笔为枪的勇气。

鲁迅去世前夕,还不顾重病,为章太炎先生鸣不平,他一生的写作“是结束在对老师的追怀上的”。

三位老师的恩情,有如夜空里闪过的耀眼光芒,让鲁迅毕生难忘。

《菜根谭》中讲:“有恩于我不可忘。”

金秋九月,又是一年教师节,由衷地对恩师说一声:“谢谢您!”

祝老师节日快乐!愿老师芳华常青!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善品君

9·28全球华人国学盛典
雁栖湖3天2晚+超级演说之夜

点击下方,了解【盛典门票】

善品堂
9·28全球华人国学盛典由楼宇烈先生担任总顾问。这是一场国学传播者、践行者、爱好者的精英年会!这是一场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国学盛典!会国学名师、交国学同道、用国学智慧,就来全球华人国学盛典!参会商务Tel:1391159156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