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厉害的人,越会“借”

文摘   2024-09-05 06:30   山东  

作者 | 善品君 · 干果

李白《上李邕(yōng)》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再大的鹏鸟,也有飞不上去的高度;再大的能耐,也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借人之长,补己之短”。

越厉害的人,越会“借”,借得越多,站得越高。

01 借力

东晋葛洪有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小,但众人之力汇聚在一起,千斤重物举得起,万般难题解得了。

向他人借力,既是智慧,也是机遇。

西晋文学家左思,学富五车,文采斐然,奈何一直‌籍籍无名。

为了使自己的才华不被埋没,左思立志写出一篇名动天下的《三都赋》。

他整日埋头创作,家中走廊、庭院,甚至厕所都放着纸笔,以便随时记录灵感。

他反复打磨,来回推敲,历经十年时间,终于写就这篇大赋。

然而,因为他声名不显,呕心沥血写出来,还是无人问津。

甚至,有人听说左思在写《三都赋》,放言要用他的作品封酒坛。

无奈之下,左思找到了当时远近闻名的皇甫谧(mì),请求他推荐自己。

皇普谧看完《三都赋》,大为赞赏,提笔为他写下序文。

很快,《三都赋》就传遍了洛阳,众人传阅抄写,甚至导致洛阳纸价上涨。

唐代诗人鲍溶有言:“山河不足重,重在遇贵人。”

身处卑微时,共患难的是贵人,相帮扶的是贵人,同分担的是贵人。

这些贵人,能够给你加持的“力”、托举的“力”、发动的“力”。

借力,不是投机取巧,而是找出打破僵局的关键点,行之有效地撬动整个局面。

02 借智

《论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再聪明的人,也有想不到的事,悟不透的理。

唯有低头求教,借他人之智,启自己之识,才能遇一惑解一惑,逢一劫渡一劫。

1358年,朱元璋欲夺取婺(wù)源,可是多番进攻下来,毫无进展。

就在朱元璋愁眉不展之时,大将邓愈向他引荐了谋士朱升。

朱元璋听闻此人智谋无双,才干堪比诸葛亮,便亲自登门拜访,请教破局之法。

朱升见朱元璋满怀诚意,便传授他“九字”智计: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听后恍然大悟,此后一直重视加固城墙、囤积兵粮、收敛锋芒。

最终,朱元璋的实力在虎狼环伺的险境中壮大起来,一举推翻元朝,统一天下。

《格言联璧》有言:“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博采众家之长,为自己所用,才能谋大局、成大事。

刘备“三顾茅庐”,借得诸葛亮之智,成就蜀汉。

姬昌“拉撵八百步”,借得姜子牙之智,开创周朝。

用智,可以改命。借智,则是晋升思维、进阶人生的捷径。

03 借势

《说苑·谈丛》有言:“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

江河顺地势而流,鸟雀顺风势而飞,林木顺光势而长。

顺势而为,是世界的规则,也是做事的法则。

懂得顺势而行,借势而起,任何时候都能快人一步、胜人一招。

1896年,外敌环伺,内乱不止,“兴变法,改旧制”的呼声愈演愈烈。

《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洞悉社会局势,篇篇文章针砭时弊。

这些文章从一众娱乐八卦中脱颖而出,梁启超本人也因此名闻天下。

后来,报纸兴盛时,他创办《庸言》;实业兴起时,他投资地产;经济动荡时,他购买公债……

每次时势发生转变,梁启超总能率先觉察,乘势而上,大获全胜。

在别人还忙于生计时,他已经能够轻松维持一家三十多口人的生活所需。

《孙子兵法》有云:“因势而变,谓之神也。”

借势,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洞察先机。

懂得“借势”的人,不走弯路、不入岔路、不饶远路,永远步履生风,行稳致远。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善品君

9·28全球华人国学盛典
雁栖湖3天2晚+超级演说之夜

点击下方,了解【盛典门票】

善品堂
9·28全球华人国学盛典由楼宇烈先生担任总顾问。这是一场国学传播者、践行者、爱好者的精英年会!这是一场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国学盛典!会国学名师、交国学同道、用国学智慧,就来全球华人国学盛典!参会商务Tel:1391159156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