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塘夜月——诗画的织锦|《威远文史杂俎》陈廷德
文摘
历史
2024-07-06 06:00
四川
威远的名胜,在明代列有十景,到清乾隆时期新定为八景。列八景之首的镜塘夜月是新景,明十景中无此景。镜塘夜月之景位于何处?乾隆《威远县志》记载:“镜塘在城内西南隅,与城外白塔相对,夏秋间水满,塔形与云影天光,映射上下”,“镜塘夜月,在城内学宫(今县教育局、县师范学校位置)之右,池水清澈如镜,夜月临之,光明四映,秋宵更可爱也”。据长辈们回忆,镜塘位于清乾隆时期修建的县城南门与西门之间的老城墙内:即今县师范学校后门对面的邮电公寓后面,塘内有荷、水鸟和放生鱼类,塘边有垂柳、松竹、庭院、寺庙(人祖庙又称伏羲庙后辟为李公祠)等,池塘上还有观景石桥,在城墙走道上镜塘一览无余。镜塘夜月之最为何不在明代十景中·镜塘有可能是天然的沟塘,也很可能是知县李南晖在修筑县城城墙时因取土而留下的人工池塘,按山水园林风格培植而成的。20世纪50年代初(1953),因县城建设需要,南门至西门城墙拆除,镜塘夜月之景随之消失。镜塘夜月从乾隆《威远县志》记载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末消失,伴随威远先辈人度过200余年,其诗画般的美景为威远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今县城罗世文纪念馆内尚保存有《镜塘夜月》和《留别镜塘》石刻碑各一块(见图)。《留别镜塘》碑为李南晖诗文书法石刻碑,诗景如画,书法精美,十分珍贵。其诗文:“方塘如鉴月如盘,水面风来漾碧澜。鱼鸟忘情真自适,庭台人画可同观。从容伫立思常远,惨淡经营意未安。蜀栈陇云多绰约,明朝相忆路漫漫。”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古稀之年的李南晖引疾归田,在离开威远回家乡甘肃通渭前,伫立镜塘,触景生情回首十四载署政威远,感慨万千,挥毫书写《留别镜塘》诗一首刻石立碑,以表达他对威远依依不舍的怀念之情。镜塘夜月,是清中期“康乾盛世”威远的风情画,是威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是威远历史文化收藏中的一幅诗画织锦,将永远留在威远人的心中。
威远的早期文史,犹如淡淡的一抹烟云,飘散在茫茫的时空中。《威远文史杂俎》(威远新出内(2011002))收录了作者十年来关于威远历史文化的调研文章和习作,所录文章绝大部分首发于逐日网,部分文章曾在《长江周刊》、《威远宣传》上发表。《威远文史抹烟》(威文广新出内(2014)06号)作为《威远文史杂俎》的续篇,辑录了一些与威远文史相关的史志和民间点滴史料,以及作者近年来的调研文章。在这些调研文章中,作者对于早期威远县建置沿革史料相关问题,阐述了个人观点。《威远文史风微》(威行审内[2024]05号)编撰了一些与威远文史相关的点滴史料,大多为作者近十年来研究整理的小文章。在这些小文中,作者对威远穹窿古砦群等遗址遗迹相关的文史研究,阐述了一孔之见,供爱好者、研究者参考。陈廷德,男,属马,网名马大哥。上山下乡前,曾当过工人。198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学院,兽医学士。曾先后担任威远县畜牧食品局副局长、高级兽医师,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